診斷作用
本穴是診斷腕部疾病的重要參考穴。該穴的電測陽性或壓痛明顯、色澤異常者可協助診斷。
功能作用
行氣散風,通脈止痛,鎮靜止癢。
穴性
平。
定位
位於耳輪結節突起的耳舟部,指區的下方,即耳舟2區。
主治
腕關節炎,腕關節扭傷,腕部疼痛,腕部活動障礙,胃神經痛,蕁麻疹等。
操作
一般用埋針、壓籽法、刺血法等進行刺激。
毫針法:針0.1-0.2寸,針感局部痛,留針20-30分鐘。
埋針法:
(1)常規消毒後,左手固定耳廓,右手用無齒鑷夾好所選長度適度的消毒耳針,對準穴位垂直快速刺入(進針後耳廓出現疼痛、熱脹感或出現向對側放電感覺,一般有這些反應者療效較好),然後用膠布固定,囑患者2小時左右按壓1次,以加強刺激。1周后將針取下。若需繼續治療,休息2天后,再行第2次包埋,療程可視病情而定。
(2)先用大頭針於耳上相應部位尋找壓痛點,針入穴後,留針15分鐘。
耳穴壓療法:治腕部疼痛。將關節止痛膏剪成0.5厘米×0.5厘米大小的方塊,中央放1粒用酒精消毒過的王不留行子備用。常規消毒耳穴,將膠布貼於耳穴上,然後輕輕加壓捻動穴點的王不留行子,直至耳廓發熱、充血,患者即感腰部疼痛減輕。一般隔1-2小時加壓捻穴1次。若貼膏1次疼痛不減者,於第3日換帖另一耳廓。
耳穴注射療法:治腕部疼痛。穴位皮膚處常規消毒,以封閉針抽取骨寧2毫升,地塞米松5毫克,眩暈者加654-2,10毫克,垂直刺入所定腕穴。
按摩法:用食指來迴旋轉擦揉此區,直至有發熱感為止。
功效
本穴性質屬平,故有行氣通脈,散風止癢之功,可用於治療腕部疾患。
配伍
配指、耳尖、神門穴治腕部疼痛等。
附註
本穴與肘穴雖然穴性功用相同,但是臨證各有偏重,肘穴偏治肘關節外傷;腕穴偏治腕關節外傷。兩穴同大異小,常常聯合套用,共同治療外傷證,以加強行血通脈止痛之功。
相關論述
《全國針刺麻醉資料彙編》:“腕 在耳輪結節突起處的耳舟部。”
《耳針》:“腕 治療腕關節扭傷,胃神經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