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屑的概念
“ 腐屑” (或稱碎屑) , 在此指農業生產廢棄物資源 , 在經濟學意義上稱為傳統農業生產過程的非經濟產品。 引借自地質學, 地質學上用以表示岩石分化後的產物, 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採用“ 腐屑” 這個術語意指死亡有機體分解過程中的全部有機物質顆粒, 對於農業生產系統來講, 也擴大至所有農業生產物的死亡有機廢棄物資源。
腐屑食物鏈是腐屑生態系統的生態學基礎
生態學上將來自植物的食物能轉化為一連串重複取食與被取食的有機體,稱作食物鏈,第一次轉化, 大部分的潛能(80%~90% ),化為熱消失了。 因此 , 在這個順序中的梯級或環節的數目是有限度的,通常為4一5級。 食物鏈越短 (或者有機體越靠近鏈的開端 ),可用的能量就越大。食物鏈分為兩種基本類型,放牧(生食)食物鏈以綠色植物為基礎到食草動物(即以活的植物為食的動物)進而到食肉動物(即以動物為食);這條食物鏈是人們獲取蛋白質的傳統途徑。腐屑食物鏈從死的有機物到微生物, 接著到攝食腐屑生物及它們的捕食者者 ; 構建腐屑生態系統。
意義
腐屑食物鏈(detritus food Chain):從死的有機物到微生物,接著到攝食腐屑生物以及它們的捕食者;構建腐屑生態系統,開發腐屑食物鏈,開闢人們獲取蛋白質的新戰場,正是大農業資源開發體系中另一廣闊天地。在成熟的生態系統中,緩慢地消耗腐屑是厭氧 生物利用初級生產的主要途徑。因此,完全有理由認為人類可以更多地利用腐屑來獲得食物 或其他產品;而這種利用途徑是從保護性更好的生態系統中獲取的。雖然,腐屑食物鏈的短 期收穫量不如直接利用生食食物鏈的收穫量大,但是,腐屑農業生態系統有某些補償性優點 。人類通過開發腐屑食物鏈,能夠從許多自然系統中獲取相當可觀的“額外”收穫,應視 之為與生食食物鏈相併行的農業生產途徑,這樣做不但對生態系統的改變不大,而且具有補 充和調節的價值。
在農業上的套用
秸稈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 是各級政府部門和農業科技人員都非常關注的課題 。秸稈資源年再生,每年世界約 產100億t,我國5~6億t,僅山東省即有4000萬t。 大部分處於浪廢而污染環境或低效利用狀態 , 可望通過構建腐屑生態系統為秸稈資源尋求廣闊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