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上腺耳穴

腎上腺耳穴,耳穴名。位於耳屏游離緣下部尖端,耳屏外側面下1/2隆起平面的中點,即耳屏2區後緣處。主治低血壓,風濕性關節炎,腮腺炎,間日瘧,鏈黴素中毒,眩暈,哮喘,支氣管炎,鼻炎,咽炎,急性結膜炎,蕁麻疹,過敏性疾病,昏厥,休克,脈管炎,無脈症等。一般用埋針法、壓籽法、刺血法等進行刺激。

診斷作用

本穴是診斷各系統腫瘤、癌症的參考穴。風濕病等電測也可出現陽性反應,或儀表指針雖未過標線,但病人已有刺痛感亦為強陽性。

功能作用

清熱解毒,培精養血,升清止血,調經鎮痛,益心宣肺,發表通腑,祛濕止癢,消痰散結等。

穴性

平。

定位

位於耳屏游離緣下部尖端,耳屏外側面下1/2隆起平面的中點,即耳屏2區後緣處。

主治

上呼吸道感染,哮喘,支氣管炎,肺炎,鼻出血;不明高熱、低熱,甲狀腺機能亢進,冠心病,低血壓,無脈症,脈管炎,毛細血管性出血;腹痛,腹鳴,腹脹,食物中毒;急性腎炎,慢性腎炎,膀胱炎,睪丸炎,前列腺炎;月經不調,子宮功能性出血,乳腺炎;外科炎症和疼痛,骨折疼痛,各種類型的關節扭傷痛,皮膚病,帶狀皰疹,水痘,瘧疾,腫瘤等。

操作

一般用埋針法、壓籽法、刺血法等進行刺激。

毫針法:針0.1-0.2寸,針感局部痛,留針20-30分鐘。

埋針法:局部消毒後,將埋藏耳針按穴位刺入,並用膠布給予固定,要求患者每日揉按耳針2次(早晚各1次),每次按壓後以局部有熱感為度。留針時間:冬季埋藏5-7天,夏季埋藏3-5天。

耳穴壓療法:之低血壓。將預先準備好的0.6厘米×0.6厘米大小的膠布中心放置一枚王不留行子,再將膠布準確地貼在腎上腺穴,輕輕用手指按壓。

耳穴注射療法:治風濕性關節炎。3%-5%紅花液1-2毫升注入耳穴。

按摩法:用拇、食兩指捏揉此區,由輕到重按摩1-2分鐘,以能忍受為度。

功效

本穴性質屬平,故有清解升清,調經鎮痛,益心宣肺,消痰散結,祛風止癢的功能。可清熱解毒,活血化濕,通絡祛風,強心脫敏。

①有調節腎上腺及腎上腺皮質激素的作用,常用於抗風濕,抗過敏,抗休克,消炎消腫及各種細菌感染後所引起的嚴重中毒症狀等。

②有調節血管舒張收縮和興奮或調節呼吸中樞等功能,用於低血壓患者和毛細血管的出血、滲血的止血等。對於調節血壓、治療毛細血管滲血或出血,身體發燒,各種皮膚病 ,結締組織病以及各種慢性病有相應的療效。

③有退熱作用,可用於各種原因的高熱患者。

配伍

配耳背心、內分泌、皮質下、腎治低血壓;配腎、肘、腰椎治風濕性關節炎;配腮腺、內分泌、神門治腮腺炎;配瘧區、脾穴治間日瘧;配肝、腎、眩暈點治鏈黴素中毒性眩暈等。

附註

本穴與交感穴的穴性同屬平性,都有清熱解毒,益心調腸,行氣利水的功能,都可以用於治療血液、循環、呼吸、消化、泌尿系統及婦科等的疾患。但本穴治療的病種較多,範圍較廣,還可治療外科損傷疼痛和腫瘤等症;而交感穴治療的病種較少,範圍較窄,主要偏於心血管、消化和泌尿系統的部分病種。兩穴雖有異同,但臨證時,常常根據病情配伍套用,以加強治療之功效。

禁高血壓患者使用此穴。

相關論述

《耳針》:“腎上腺 在耳屏外側面下1/2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