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意念;是五臟精氣所化生的情志活動之一,為脾所主。思慮過度可傷脾,影響脾的健運而出現食欲不振、胸腹痞滿等病症。參五臟所藏條。
相關詞條
-
養脾
健脾在中醫上指健運脾氣的一種治法。適用於脾氣虛弱,運化無力所致的脘腹脹滿、大便溏泄、食欲不振、肢倦乏力等症。常用方藥如參苓白朮散、香砂六君子湯等。
內容簡介 日常注意 健脾食品 健脾食療方 -
歸脾養榮湯
歸脾養榮湯,中藥方劑,由當歸、川芎、白芍、生地、茯苓、陳皮、甘草、麥冬、升麻、山梔、桔梗、黃耆等藥材組成,用於繭唇久不愈者。
藥物簡介 歷代醫家論述 -
歸脾湯
歸脾湯來自宋代《濟生方》。藥物組成: 白朮1錢,當歸1錢,白茯苓1錢,黃耆(炒)1錢,龍眼肉1錢,遠志1錢,酸棗仁(炒)1錢,木香5分,甘草(炙)3分,...
藥物簡介 臨床套用 方歌 備註 藥方配成 -
五臟所藏
五臟所藏是說人的五種情志活動即神、魂、意、魄、志各藏於其所屬之髒,以發揮其情志作用,《素問·宣明五氣篇》:“五臟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
概念 解讀 中醫套用 -
五藏
1“五藏”,則是“藏象”中醫理論中的一部分。用通俗點的比喻來說,就是隱藏在脈絡中的五個人體機能器官。配合周身脈絡,完成機體的正常活動。⑵五藏(音藏 ca...
簡介 卷一 大眾部 -
本藏
《本藏》是戰國時期創作的一篇散文,作者不詳。本,即根本。本髒,以臟腑為根本的意思。因文中論述精、神、血、氣、魂、魄都藏於五臟,水谷津液則在六腑中傳化,髒...
文章 作者爭議 -
藏氣法時論
《藏氣法時論》是創作於戰國時期的一篇散文,作者不詳。藏氣法時即五臟之氣,象法於四時。本篇通過系統地論述五臟病的症狀、變化、宜忌、預後、治療、調養,指出髒...
作品原文 作品注釋 作品譯文 本篇要點 作者爭議 -
脾說
納-----進入。 谷-----飲食物。 昌-----盛;強健。
-
五藏神
東方屬木,神為青龍,長六寸,青錦披裳。 腎之精氣,正玄冥之象也。 脾者中央之土,黃庭之宮也。
基本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