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陰虛證

脾胃陰虛證,中醫病證名。病證名。指脾陰虛和胃陰虛的綜合表現。是指飲食不節,致脾胃損傷,或素體陰虛,或溫熱病後,耗傷陰液,致脾胃陰傷,失於濡養所表現出來的口乾唇燥,不思飲食,舌紅少津,苔少,脈細數一類病證。本病證見於虛勞、小兒厭食等。

病因

飲食不節或素體陰虛,或溫熱病後。

病機

津液不足,脾胃失於濡潤,就會造成脾胃的運化能力不足。脾失健運,則吸納傳化失常;胃陰失滋,納化遲滯,則出現食慾減退等臨床表現。

辨證要點

口乾唇燥,不思飲食,舌紅少津,苔少,脈細數。

常見病證

脾胃陰虛證 小兒厭食症

臨床表現:不思進食,食少飲多,皮膚失潤,大便偏乾,小便短黃,甚或煩躁少寐,手足心熱,舌紅少津,苔少或花剝,脈細數。

治法:滋脾養胃,佐以助運。

常用方劑:養胃增液湯加減。

常用中藥:石斛、烏梅、北沙參、玉竹、甘草、白芍。

針灸療法:足三里、陰陵泉、三陰交、中脘、內關,針用補法。

脾胃陰虛證 虛勞

臨床表現:口乾唇燥,不思飲食,大便燥結,甚則乾嘔,呃逆,面色潮紅。

治法:養陰和胃。

常用方劑:益胃湯加減。

常用中藥:沙參、麥冬、冰糖、細生地、玉竹。

針灸療法:足三里、中脘、三陰交,針用補法。

預防調護

避風寒,適寒溫;調飲食,戒菸酒;慎起居,適勞逸;舒情志,少煩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