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核

脂核:醫學專有名詞,主要和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有關。 溫道斯還由此大膽預測,血液中膽固醇水平的異常升高可能是促使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的一個潛在原因,這從一定程度上挑戰了“蛋白質導致斑塊形成”的傳統觀念。 脂核是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核心物質,因此,如何消除脂核就成為逆轉動脈粥樣硬化的關鍵,也是治療心腦血管類疾病的關鍵。

基本信息

簡介

脂核:醫學專有名詞,主要和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有關。

斑塊的形成原因

斑塊形成的原因是什麼呢?二十世紀初期,“蛋白質毒性”學說風行一時,認為如果從食物中攝取的蛋白質含量過高,就會損害人體健康,加快衰老。在這一學說的影響下,很多醫生都相信是蛋白質導致了斑塊,1909年,更有科學家通過實驗證明,給家兔餵養大量富含蛋白質的肉、雞蛋和牛奶後,其動脈內壁出現了類似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病變,這讓人們更對“蛋白質導致斑塊形成”的說法深信不疑。但第二年,德國科學家溫道斯就在學術雜誌上發表文章,聲稱自己在研究人體屍解標本時發現,粥樣斑塊內沉積著大量的膽固醇,是正常血管壁膽固醇含量的20~26倍。溫道斯還由此大膽預測,血液中膽固醇水平的異常升高可能是促使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的一個潛在原因,這從一定程度上挑戰了“蛋白質導致斑塊形成”的傳統觀念。
溫道斯的研究結果意義非同尋常,卻並沒有被當時的科學家和廣大醫師所關注。直到3年後,俄國病理學者阿尼茨科夫效仿過去用蛋白質餵養家兔的實驗方法,改用從蛋黃中提煉的純膽固醇來餵養家兔,70天后解剖發現,純膽固醇餵養家兔的主動血管內壁布滿了脂質條紋,這正是粥樣斑塊的早期形態,無論是外觀還是顯微鏡形態,都和人動脈粥樣硬化的病理形態高度一致。這一實驗有力地證明了溫道斯“膽固醇導致斑塊形成”的觀點,人們對斑塊的認識也由此逐步走上正確的軌道。

脂核是什麼

如今,動脈硬化斑塊已不再神秘,走出“蛋白質毒性”誤區的人們發現,斑塊形成是一個複雜的過程,與血壓、生活方式、情緒、年齡等因素都有一定關係,但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就是血液中的脂質含量,如甘油三酯、膽固醇等。血脂含量過高的時候,血脂就在血管壁上沉積,一開始只是動脈內膜上的一個小黃點,後來慢慢變成黃色條紋,人們把它叫做脂質條紋,隨著脂質的不斷沉積,脂質條紋進一步發展形成斑塊,脂質沉積的越來越多,斑塊的體積也變得越來越大。因此,人們形象地把粥樣斑塊稱為“脂核”。所以說,血脂過高就是促使動脈硬化斑塊發生髮展、引發動脈硬化的最重要的危險因素。

如何消除脂核

脂核是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核心物質,因此,如何消除脂核就成為逆轉動脈粥樣硬化的關鍵,也是治療心腦血管類疾病的關鍵。
目前臨床上唯一能夠消除脂核的藥物只有他汀類藥物,並且這種作用與他汀降脂作用無關,是近年來對他汀作用研究的新發現。另外還有學者的研究顯示,銀杏葉提取物在消除脂核過程中有輔助作用——銀杏葉提取物中的黃酮類活性物質能夠幫助修復斑塊周圍的血管損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