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胸痞
胸痞出自《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九。
解釋 出處 -
胸膈間燒灼嘈雜感
胸膈間燒灼嘈雜感也稱作懊儂,語出《傷寒論》。汪必昌《醫階辨證》稱:懊儂之狀,心下熱如火灼不寧,得吐則止。這是胸膈間自覺有一種燒灼嘈雜感的症狀。因病位在胸...
原因 檢查 鑑別診斷 緩解方法 -
痞滿
痞滿是由於脾胃功能失調,升降失司,胃氣壅塞,出現以脘腹滿悶不舒為主症的病證。以自覺脹滿,觸之無形,按之柔軟,壓之無痛為臨床特點。臨床表現與西醫學的慢性胃...
病因病機 診斷依據 治療原則 辨證施治 預後轉歸 -
小陷胸湯
小陷胸湯,中醫方劑名。為祛痰劑,具有清熱化痰,寬胸散結之功效。主治痰熱互結之結胸證。胸脘痞悶,按之則痛,或心胸悶痛,或咳痰黃稠,舌紅苔黃膩,脈滑數。臨床...
歌訣 組成 用量 附註 -
胃痞病
胃痞病是指心下痞塞,胸膈滿悶,觸之無形,按之不痛、望無脹大。且常伴有胸膈滿悶。得食則脹,噯氣則舒。多為慢性起病。
-
膈[中醫病名,即噎膈]
中醫病名,噎膈是指食物吞咽受阻,或食入即吐的一種疾病。多見於高齡男性。噎與膈有輕重之分,噎是吞咽之時,梗噎不順,食物哽噎而下;膈是胸膈阻寒,食物下咽即吐...
病因 臨床表現 辨證施治 飲食保健 -
開胸順氣丸
開胸順氣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具有消食逐水,調氣化滯之功效。主治食積濕熱。胃脘刺痛,進食則甚,痞悶脹滿,嘔吐酸腐,不思飲食,口乾,...
組成 用法用量 功用 主治 方義 -
利膈丸[中醫方劑]
利膈丸,中醫方劑名。出自《醫學發明》卷一。具有利脾胃壅滯,調大便秘利,推陳致新,消飲進食之功效。主治胸中不利,痰嗽喘促,脾胃壅滯。腸胃壅滯,噎膈不通,大便燥結。
組成 用法用量 功用 主治 方義 -
寬胸散結
寬胸散結,是疏郁理氣,治療學術語。系理氣法之一。與寬胸、寬中、解郁、開郁等義同。是治療因情志抑鬱而引起氣滯的方法。症見胸膈痞悶、兩脅及小腹脹痛等。藥用香...
基本概述 基本簡介 相關詞條 參考資料 -
寬胸
寬胸,與疏郁理氣義同。 疏郁理氣,治療學術語。系理氣法之一。是治療因情志抑鬱而引起氣滯的方法。症見胸膈痞悶、兩脅及小腹脹痛等。藥用香附、佛手、烏藥、砂仁之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