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膈丸[中醫方劑]

利膈丸[中醫方劑]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利膈丸,中醫方劑名。出自《醫學發明》卷一。具有利脾胃壅滯,調大便秘利,推陳致新,消飲進食之功效。主治胸中不利,痰嗽喘促,脾胃壅滯。腸胃壅滯,噎膈不通,大便燥結。

組成

木香七錢,檳榔七錢半,厚朴(姜制)二兩,人參,藿香葉,當歸,炙甘草,枳實(麩炒)各一兩,大黃(酒浸,焙)二兩。

用法用量

上為細末,滴水為丸,或少用蒸餅亦可,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食後請飲送下。

功用

利脾胃壅滯,調大便秘利,推陳致新,消飲進食。

主治

胸中不利,痰嗽喘促,脾胃壅滯。腸胃壅滯,噎膈不通,大便燥結。

方義

本方主治證為熱結氣滯,燥熱便結,氣血兩虛者。治當瀉熱通便,行氣導滯,益氣養血。方以大黃為君,苦寒攻下,瀉熱通便,蕩滌腸胃,通暢腑氣。厚朴、枳實行氣破積,消脹除滿;人參、當歸補氣養血,共為臣藥。佐以檳榔行氣消積除滿。木香行氣調中止痛;香醒脾和胃。炙甘草為使,益氣補中,調和諸藥。全方配伍,共收瀉熱通便,行氣除滿,補益氣血之功。

附方

名稱:人參大溫中丸

組成:人參、白朮、陳橘皮、紫蘇子、高良姜、官桂、川乾薑

用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一兩作十丸。每服一丸,煎生薑湯嚼下,不拘時候

主治:三焦不順,脾胃積冷,心腹大痛,嘔逆噁心,兩脅刺痛,胸膈滿悶,腹脹腸鳴,泄瀉頻作

出處:《洪氏集驗方》卷三

功用:溫脾暖胃

名稱:撥雲散

組成:黃連、黃芩、石決明、川芎、白芍、草決明、麥門冬、甘草、菊花

用法:水煎,食後服

主治:三焦不順,肝風上沖,肺熱氣盛,腦脂流下,致浮翳內障,不痛不癢,臨光無神,翳如銀色,瞳睛赤色,陰看略大,陽看略小

出處:《眼科全書》卷三

名稱:消痞丸

組成:乾生薑、神曲、炙甘草、豬苓、澤瀉、厚朴、砂仁、半夏、陳皮、人參、枳實、黃連、黃芩、薑黃、白朮

用法:上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至百丸,空腹白湯送下

主治:心下痞悶,一切所傷及積年不愈者

出處:《蘭室秘藏》卷上

名稱:利膈丸

組成:制野軍、檳榔、萊菔、木香、茅術、陳皮、厚朴、果仁、枳殼、砂仁、山楂、神曲、麥芽、桔梗、青皮、藿香、甘草

用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二錢一分。每服二丸,一日二次

主治:肝瘀胃熱,發為結胸,胸脘疼痛,咯氣食少,肝氣橫逆,閉塞於胸,胸脅串疼,氣促息急,濕蘊脾肺,痰如蛋清,漉漉有聲,氣喘咳嗽;食積結滯,中脘脹硬,大便閉塞,嘈雜吞酸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吉林方)

功用:開瘀順氣,消食化痰

名稱:利膈湯

組成:雞蘇葉、荊芥穗、桔梗、防風、牛蒡子、甘草、人參

用法: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沸湯點服

主治:虛煩上盛,脾肺有熱,咽喉生瘡

出處:《本事》卷四引都君予方

功用:輕清解散

重要文獻摘要

《醫略六書》:方中大黃蕩滌熱壅之結,枳實消化痞滿之氣,厚朴散滿寬中,檳榔破滯攻實,藿香開胃氣,木香調中氣,人參扶元鼓胃氣,當歸養血榮胃口,甘草緩中和諸藥也。水、酒為丸,米飲送下,使脾胃輸化有權,則熱實壅結自開而津氣四汔,大便無不通,膈塞無不痊矣。此推盪之劑,為熱實塞膈之專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