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名稱
胸椎和腰椎椎板切除減壓術
別名
胸腰段椎板切除減壓術
分類
骨科/脊柱外科手術/椎管減壓術/椎板切除減壓術
ICD編碼
03.09
概述
椎管減壓術是通過手術解除因椎管狹窄脊髓和神經受壓的方法。脊柱任何部位的椎管狹窄都可以實行減壓術,只是致壓部位和性質不同,減壓途徑和方式也不一樣。
手術相關解剖。
適應症
胸椎和腰椎椎板切除減壓術適用於:
1.嚴重的胸椎和腰椎骨折或骨折脫位,椎板或關節突骨折陷入椎管:骨折脫位復位後椎管內壓迫。
2.胸椎椎管狹窄,後縱韌帶骨化合併脊髓壓迫症。
3.某些侵犯椎管並導致脊髓壓迫的氟骨病等。
禁忌症
1.全身情況差,合併重要臟器功能障礙者。
2.由於椎體骨折或椎體腫瘤等導致椎管前方壓迫而從後方入路難以徹底減壓者。
3.胸椎前結構損傷,伴明顯的不穩定者,宜在前路融合術後施行減壓。
4.診斷不明確,或臨床表現與影像學表現不一致者。
術前準備
術前應該先定位,通常採用棘突刺入無菌針頭經確定位置後用亞甲藍注入棘突上或棘間,拔出針頭。
手術步驟
1.切口 以病變節段為中心,做後正中縱行切口,切口長度通常以顯露4~5個棘突和椎板為宜。
2.椎板顯露 切削肌肉附著點時沿骨面進行,既可減少出血,又很少遺留肌肉組織。在行椎板剝離後即可用乾紗布填塞止血。兩側椎板顯露後,用自動拉鉤向兩側拉開骶棘肌,顯露擬減壓節段及其上下方的棘突、椎板。用尖刀及有齒長鑷清理椎板表面,將殘留肌纖維組織作徹底切除。肌肉出血可電凝止血,椎板出血可用骨蠟止血。在整個顯露過程中,應切口居中,以減少出血。
3.椎板切除 將棘突、椎板和關節突關節表面殘存肌纖維等切除乾淨。根據減壓範圍,用棘突咬骨鉗切除擬減壓椎節之棘突,再以鷹嘴咬骨鉗將其殘存棘突切除。在擬減壓節段遠側椎節的椎板下緣開始分離黃韌帶與其附著處,輕輕用神經剝離子分離黃韌帶和椎板,用衝擊式咬骨鉗自下向上咬除擬切除的椎板,自椎板兩側分別咬除。助手同時用神經剝離子分離,以防硬膜與椎板粘連。狹窄嚴重者,可以看到硬膜外脂肪消失,硬膜表面有壓痕。當達到椎板上緣時,該節椎板完全游離,並可切除之。同法繼續下椎板切除。
4.衝擊式咬骨鉗因其頭部在進入椎管內占有一定空間而易導致對脊髓的壓迫。所以,當椎管嚴重狹窄時,宜採用四關節尖嘴咬骨鉗,或選用微型電鑽或氣鑽。全椎板切除術在椎板切除過程中一般不超過小關節。椎板切除後,硬膜囊立即向後側膨脹。將兩側關節突內側殘留的骨質予以切淨,以使減壓的邊緣光滑平整。
5.修整咬除骨質的斷面,出血處用骨蠟止血。用冰鹽水沖洗切口,清除骨碎屑,減壓術即告完成。
6.如不進行術中穩定手術,則間斷縫合椎旁肌和胸背筋膜,縫合皮下及皮膚,切口放置負壓引流管引流。
術中注意要點
1.由於存在胸椎管狹窄,在切除椎板時,應注意保護硬膜及神經組織,避免損傷。
2.全椎板切除減壓術對脊椎穩定性的破壞較大,所以術前、術中減壓和穩定兩個方面都必須考慮。術中應一邊探查一邊減壓,一旦足夠即告停止,要防止減壓過度。
3.椎板顯露時,宜以術者手指為先導,當切開筋膜手指觸及椎板後,方可插入骨膜剝離器,骨膜下剝離不傷及肌層以減少出血。
4.如遇硬膜與椎板或黃韌帶粘連,則必須仔細剝離後,再做椎板咬除,避免損傷或撕裂硬膜或傷及脊髓。
5.保持術野清晰,如遇骨面出血則用骨蠟止血,如有靜脈叢出血則可充填明膠海綿止血。
術後處理
1.術後24~48h拔除引流。患者仰臥位,腰部可適當墊以軟枕。
2.術中可能對神經組織有擾動,術後常規套用激素及脫水劑5~6d。
3.術後第1天即可行肢體功能訓練。
4.術後嚴格臥床1個月,3個月後開始功能訓練。
併發症
1.脊髓損傷,是嚴重併發症,可導致截癱。
2.硬脊膜與椎管壁、黃韌帶等周圍組織粘連,咬除時造成硬脊膜撕裂,形成腦脊液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