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非子[秦墨家胡非的作品]

胡非子[秦墨家胡非的作品]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胡非子》是先秦墨家胡非的作品。

胡非為墨子弟子,其書以記述形式寫成,應該是胡非弟子或再傳弟子所著。

解讀胡非子

胡非為複姓,齊國人,墨子游楚後有很長時間在齊國活動,據呂覽所記載,墨子在齊國所收的弟子除胡非子外還有高何與縣子碩。

錢穆先生在《先秦諸子系年》認為《墨子》書中沒有胡非子和隨巢子的記載,故認為胡非子和隨巢子可能不是墨子親傳弟子。

但墨子書中所記之事有限,並不是每一位墨子的弟子事跡都有所記載,而且《公輸》中提到禽滑厘帶領著三百弟子為宋國守城,《淮南子。要略》中又說墨子服役者有一百八十人。

《墨子》中所記載有留下名字的墨者也遠不夠這數目,《隨巢子》中多天志明鬼的思想,應該為墨子剛興起時的學術(我認為墨子不一定很相信鬼神,但又不願意以流血方式革命,所以才提出天志明鬼等以束縛貴族,詳談見《墨學從顯學到衰微之我見》)《隨巢子》與《田俅子》中多神話與符瑞災異之說,蒙文通先生認為這些學術對後來陰陽家影響很大,章太炎先生認識騶衍為儒家別流,但蒙文通先生認為儒家敬鬼神而遠之,而陰陽家其學術內容與墨家的《隨巢子》《田俅子》的災異說相近,故認為陽陰家為墨家別流。

玉函山房輯佚書.墨家書目 序 《胡非子》一卷,周胡非子撰。其名字爵里皆無考。鄭樵《通志.氏族略》云:胡非氏媯姓,陳胡公後有公子非,其後子孫有胡非氏,戰國有胡非子著書。《漢志.墨六家.胡非子三篇》註:墨翟弟子。《隋》、《唐志》皆著錄一卷,今佚。馬總《意林》亦載一卷之目,而止載其說五勇一篇,文句多脫,略校《太平御覽》所引補足,又搜輯三節,合為卷五,與《莊子》相出入。說弓矢亦本韓非子矛盾之喻,戰國人文字相襲往往而然也。歷城馬國翰竹吾甫。

胡非子脩墨以教,有屈將子好勇,聞墨者非斗,帶劍危冠往見胡非子,劫而問之曰:「將聞先生非斗,而將好勇,有說則可,無說則死(《太平御覽》卷四百九十六下接為胡非子言五勇,屈將子悅服下約文言之,而此段《意林》引無之。《御覽》卷四百三十七引無首句,作「屈將子好勇,見胡非,刻而問曰:『聞先生非斗,士而好勇』」下二句同,不及此引之詳。此引非斗下無士字,據彼引補。而下無將字,依《繹史》所引補)!」胡非子曰:「吾聞勇有五等乎(《意林》無此七字)。負長劍,赴榛薄,析(《御覽》作折)兕豹,搏熊罷,此(《御覽》無此字,下並同)獵徒之勇也。負長劍,赴深泉,斬(《御覽》作折)蛟龍,搏黿鼉,此漁人之勇也。登高陟危(《御覽》作登高危之上),鵠(《御覽》作鶴)立四望,顏色不變,此陶缶(《御覽》作匠)之勇也。剽必刺,視必殺(《御覽》作若逆視必殺),此五刑之勇也。昔齊桓公以魯為南境,魯公憂之,三日不食(《御覽》作昔齊桓公伐魯,無魯公二句)。曹劌聞之,觸齊軍見桓公曰:『臣聞君辱臣死,君退師則可,不退,則臣請擊頸以血濺君矣!』(《意林》作「曹沫請擊頸以血濺桓公」,無聞之二十四字,《御覽》引有之,而無請擊頸三字,互參校補),桓(《意林》無桓字)公懼,不知則措(《御覽》無此句)。

管仲乃勸(《御覽》作日許)與之盟而退(《意林》無而退二字)。夫曹劌匹夫徒步之士,布衣柔履之人也,唯無怒,一怒而劫萬乘之師,存千乘之國,此君子之勇,勇之貴者也。(《太平御覽》另節引此段,其連上引雲「夫曹劌疋夫,一怒而卻齊侯之師,此君子之勇」。《意林》引作「夫曹沫匹夫之士,布衣柔履之人,一怒卻萬乘之師,千乘之國,此君子之勇也」)晏嬰疋夫,一怒而沮崔子之亂,亦君子之勇也。五勇不同公子,將何處?」屈將悅,稱善,乃解長劍,釋危冠而請為弟子焉。(《太平御覽》卷四百三十七;馬總《意林》卷一引無晏嬰以下;《文選.王子淵.聖主得賢臣頌》李善注引「負長劍,赴榛薄,析兕豹,赴深淵,斷蛟龍」五句)

善為吏者樹德。(虞世南《北堂書鈔》卷七十七) 目見百步之外,而不能見其眥。(歐陽詢《藝文類聚》卷十七)一人曰:「吾弓良,無所用矢。」一人曰:「吾矢善,無所用弓。」羿聞之曰:「非弓何以往矢,非矢何以中的。」令合弓矢而教之射。(《太平御覽》卷三百四十七)

意林 胡非子一卷 勇有五等。負長劍,赴榛薄,析兕豹,搏熊罷,此獵徒之勇也。負長劍,赴深泉,斬蛟龍,搏黿鼉,此漁人之勇也。登高陟危,鵠立四望,顏色不變,此陶缶之勇也。剽必刺,視必殺,此五刑之勇也。昔齊桓公以魯為南境,魯公憂之,三日不食。曹沫請擊頸以血濺桓公,公懼,不知所措。管仲乃勸與之盟。夫曹沫匹夫之士,布衣柔履之人,一怒卻萬乘之師,存千乘之國,此君子之勇也。(《意林》卷一) 胡非子修墨以教。有屈將子好勇,聞墨者非斗,帶劍危冠,往見胡非子,劫而問之曰:“將聞先生非斗,而將好勇,有說則可,無說則死。”胡非子曰:“吾聞勇有五等。夫負長劍,赴榛薄,析兕豹,搏熊羆,此獵徒之勇也。負長劍,赴深泉,斬蛟龍,搏黿鼉,此漁人之勇也。登高陟危,鵠立四望,顏色不變,此陶匠之勇也。剽必刺,視必殺,此五刑之勇也。昔齊桓公以魯為南境,魯公憂之,三日不食。曹?聞之,觸齊軍,見桓公曰:‘臣聞君辱臣死。君退師則可,不退,則臣請擊頸以血濺君矣。’桓公懼,不知所措。管仲乃勸與之盟而退。夫曹?,匹夫徒步之士,布衣柔履之人也,唯無怒,一怒而劫萬乘之師,存千乘之國。此謂君子之勇,勇之貴者也。晏嬰匹夫,一怒而沮崔子之亂,亦君子之勇也。五勇不同,公子將何處?”屈將悅,稱善,乃解長劍,釋危冠,而請為弟子焉。 這則故事,很能說明墨家是如何影響當時社會上的一般帶私劍者的。胡非子,設課收徒,批評無原則地打鬥。楚國的屈將子,好勇,聽說這事,就帶劍把他劫持了,說:“聽說你非斗,而我則好勇。你給我說說,說得有理,我就放了你,說得不好,你就得死。”胡非子就跟他說:“勇有五等,你好哪一種?”胡非子一一列出了五種勇,先說四種匹夫之勇,然後說君子之勇。胡非子說:“齊國想吞併魯國,把它作為齊國的南部地區。魯莊公急得三天吃不下飯,有個叫曹沫的人,卻想辦法在軍中把齊桓公劫持了,說:‘請您退師,不然的話,就請您允許我切斷您的脖子放血。’齊桓公嚇得不知所措,只好答應了。曹沫不是什麼大人物,可他不怒則已,一怒,就勇退‘萬乘之師’,救了‘千乘之國’,這樣的勇,才是君子的大智大勇,才是最高貴的勇。你好的是這種勇嗎?”屈將子聽後,大受震動,解下偑劍,脫下高帽,請求胡非子收他為徒。 胡非子“五勇”之論,顯然直接繼承墨子德任勇思想。在<耕柱>中有駱滑厘(學者考究就是墨子的大弟子禽滑厘)與墨子的對話,駱滑厘對墨子說自己愛好勇猛,聽說哪個鄉勇猛之士就要將其殺掉.墨子說駱滑厘不是愛好勇猛,只是厭惡勇猛而已.(或許這是禽滑厘與墨子初次碰面的對話,)禽子被墨子說服成為墨子的弟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