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虔

胡虔,字僧敬,胡寧之子,安定臨涇人也。元義之廢靈太后,虔時為千牛備身,與備身張車梁等謀殺義。事發,義殺車渠等,虔坐遠徒。靈太后反政,征為吏部郎中。太后好以家人禮與親族宴戲,虔常致諫,由是後宴謔多不預焉。

基本信息

北魏官吏

出為涇州刺史,封安陽縣侯。興和三年,以帝元舅超遷司空公。薨,贈太傅、太尉公、尚書僕射、徐州刺史,謚曰宣。葬日,百官會葬,乘輿送於郭外。

後唐畫家

[五代·後唐]鑲子,畫番部人馬有父風。其父用筆清而圓,虔得筆於父,熟而勁,伹清圓微劣於父。《圖畫見聞志、宣和畫譜、真跡日錄》

清朝學者

胡虔,初名宏慰,字雒君,號楓原,安徽桐城人。乾隆十八年(1753年)出生於書香門第,具有良好的家學傳統。從祖父胡宗緒是康雍乾時期知名的學者;父親胡承澤歷任刑部湖廣司主事、山西靈石知縣,著有《頤壽堂詩鈔》。胡虔十歲喪父,十五歲時生母去世,他和弟弟胡懷都由嫡母戴安人養育成人。

乾隆四十年(1775年),古文大家姚鼐因參與編纂《四庫全書》時學術觀點衝突的原因,與紀曉嵐等人不和,便辭官回鄉,開始授徒講學。自幼勤奮好學的胡虔在這時轉入姚鼐的門下,成為姚鼐的高足。經過姚鼐的點撥和自身的努力,胡虔在學業上大有長進。由於家境貧寒,迫於生計和治學的需要,經姚鼐的推薦,胡虔成為一名游幕學者。在長達18年的游幕生涯中,他先後在翁方綱、畢沅、秦瀛、謝啟昆等人的幕府進行學術活動。在最初的一段時間裡,胡虔除了為幕主做學術外,還參加了科舉考試,但幾次科考均告失利。嘉慶元年(1796年),胡虔因孝廉被賜予六品頂戴,但他此時已對科舉失去了興趣,轉而專攻學術。嘉慶七年(1802年)謝啟昆去世,失去摯友的胡虔在完成了桂林的學術事業後轉入廣東。嘉慶九年(1804年)春夏之際,胡虔在廣東南海去世,終年五十二歲(一說胡虔生卒年代均不祥)。

胡虔是清代乾隆、嘉慶之際一位與江蘇錢大昭、浙江陳鱣齊名的學者。然而,胡虔與錢、陳二人的命運迥然不同。錢、陳二人雖未能仕途得意,但其著述大多得以出版傳播,為後世學人所敬重。而胡虔一生為人幕賓,始終在為別人做嫁衣。成果很豐富,但多由他人署名或主名,故死後不為人所知。清代三十三種綜合性人物傳記中,竟然沒有一篇記載胡虔生平的文章。這也直接導致他在學術界的地位長期被湮沒。

具體而言,署名胡虔出版的書籍僅有《柿葉軒筆記》、《識學錄》、《欽定四庫全書附存目錄》和《桐城續修縣誌》所載《藝文目錄》。以他人主名或署名而胡虔付出很大精力的著作主要有《西魏書》、《國小考》、《廣西通志》、《臨桂縣誌》等,《西魏書》、《國小考》均署名謝啟昆,《廣西通志》主名謝啟昆,《臨桂縣誌》主名蔡呈紹。胡虔積極參與的由他人主持的著述主要有《南昌府志》、《史籍考》、《湖北通志》等。《南昌府志》主名陳蘭森;《史籍考》最初由章學誠主持,但編纂一波三折,可惜已經失傳;《湖北通志》由章學誠主持,殘稿收在《章氏遺書》。

胡虔在廣西所做出的貢獻,莫過於纂修《廣西通志》了。該書以時任廣西巡撫謝啟昆為總裁,胡虔被委以實際總纂之責,是胡虔晚年最主要的著述。

嘉慶五年(1800年)正月,謝啟昆在桂林秀峰書院設立廣西通志局,著手編纂《廣西通志》。作為該書的總纂,胡虔負責制定該志《敘例》和編纂的方法,幫助謝啟昆組建修志的班子,明確分纂的分工和職責,收集整理資料與取裁,以及最終定稿等。胡虔等人僅僅用了一年零四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二百八十卷的《廣西通志》。該書實為胡虔集宋明方誌的理論大成,更把章學誠的方誌思想付諸實踐,由此奠定了他在方誌學及方誌史上的地位。該書以體例完善、資料詳實為世人所稱道,一經刊刻即受學界的高度重視,並多次翻印。況周頤認為該書是各省志書之冠,梁啓超更是盛讚該書為省志楷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