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胡瓚,字百衍,明朝永年人(今河北永年縣小龍馬鄉西張固村人),明孝宗弘治六年(1493年)進士,胡瓚初為御史,按察陝西,擢大理寺丞(正五品)轉少卿(正四品),在平反冤案上頗有作為。
人物生平
武宗朱厚照時為大同巡撫,武宗巡幸雲中時(今大同市),宿娼臥柳,鬧得烏煙瘴氣。胡瓚上書請求迴鑾,謁見皇帝,第一句話便說:“沙漠之地,不可久留。請皇上立刻回駕。”因從來沒有人用這種語氣向皇帝說過話,所以皇帝反倒笑了,不由得反問一句:“我不回去呢?”胡瓚道:“臣死在陛下面前。”皇帝大出意外,也有些不信,便即問道:“莫非你身上藏著刀?”“身挾兇器見駕,法所不許。臣決不敢!”胡瓚急忙回答。“那么,你怎么死法呢?”胡瓚斬釘截鐵地答道:“古人懷忠力諫,觸柱而死。君子愛君不愛其身,死法多得很。”說著,從袖子裡取出一個紙包,抖開其中的藥末便往嘴裡吞。皇帝大驚,急忙下了御座,親自去奪紙包,藥末紅色,是有名的劇毒“鶴頂紅”,沾在皇帝手上,亦有危險。左右太監便用金盆打了水來,將皇帝的手按在盆中,洗了半天。皇帝對胡瓚大為不滿,“你這位都老爺,怎么搞的?”他沉著臉責備,“皇帝親自巡邊,是為生民社稷,你怎么弄這一套死諫的把戲?好像皇上有什麼缺失似的。真是豈有此理!”胡瓚說:“巡邊是本兵之事,萬乘之尊,豈可輕蹈險地?”所謂“本兵”是兵部尚書的專稱,皇帝就連自稱“鎮國公巡邊”,亦是侵奪了兵部尚書的職權,名不正則言不順,朱寧有些說不下去了。“好了!好了!”皇帝走來揮揮手,向胡瓚說道:“你先下去,我馬上有後命。”胡瓚答說:“臣心已明,臣志已決。伏願皇上納臣愚諫。”說罷,磕頭辭出。“這個人很絕!別惹他了。”皇帝說道:“我想看看山海關去!”胡瓚因此事,遭皇帝親信江彬所譖,為這位荒唐的正德(武宗年號)天子所不容,被罷官回籍。世宗朱厚熜做皇帝後,胡瓚起復為江都御史,後進京為戶部侍郎(正三品)。世宗嘉靖三年(1524年)八月,大同兵亂,殺巡撫都御史張文錦。十一月,戶部侍郎胡瓚提督宣、大軍務,都督魯綱充總兵官,討伐大同叛卒。斬亂兵首領,亂軍被潰敗,得到皇帝銀兩嘉賞。魏國公徐達在山海關、撫寧等縣有賜田幾千頃,時久歸民自種,徐達的後人徐光祚於嘉靖年間復請回收。胡瓚反對說:“撫寧地近邊塞,貧民世代以種地為業,是他們維繫生活之本,若再奪其土地,恐怕會惹出大亂。”皇帝聽從了胡瓚的建議,駁回了徐光祚的請求,使得撫寧等縣的老百姓免除了一場災禍。時不多久,擢升胡瓚為南京工部尚書(正二品),後因病,回到故里永年,不久便辭世,上賜祭葬。著有《巡邊錄》八卷、《奏議》八卷、《紫山詩稿》若干。
初,瓚家有賜田在山海、撫寧等縣幾千頃,早已轉給當地百姓耕種,瓚孫請求收回。瓚語:“撫
寧地接近邊塞,地方貧民世代以此為業,身家性命所關。奪了他們的田地,恐怕會發生意外,”於是遂止。明世宗嘉靖三年(1524年)擢升為南京工部尚書,因身體多病回鄉,去世後,皇帝特賜祭葬。著有《巡邊錄》八卷、《秦義》八卷、《紫山詩稿》若干。胡瓚墓位於故里西張固村西北,墓為一較高土冢。墓前原有石牌坊、石人、石羊、石獅等,墓碑現保存完好。胡瓚墓已被列為邯鄲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胡瓚(1471~1529年),字伯珩,號紫山,邑庠生。弱冠領弘治壬子(弘治五年1492年)鄉薦,登癸丑(弘治六年1493年)進士,甲寅(弘治七年1494年)授行人司行人,晉秩修郎。弘治庚申(弘治十三年1500年)授山東道御史,晉秩文林郎。乙丑(弘治十八年1505年)丁外艱。戊辰(正德三年1508年)補福建道監察御史。庚午(正德五年1510年)授南京大理寺寺丞,晉秩奉政大夫。甲戌(正德九年1514年)授本寺右少卿,轉左少卿。丙子(正德十一年1516年)授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巡撫大同。辛巳(正德十六年1521年)陞南京都察院左僉都御史,提督操江,晉秩中憲大夫。壬午(嘉靖元年1522年)授右副都御史,晉秩通議大夫。癸未(嘉靖二年1523年)授南京右侍郎,改北京刑部左侍郎。甲申(嘉靖三年1524年)授戶部左侍郎,總制宣大軍務。戊子(嘉靖七年1528年)授南京工部尚書,以子應徵貴,贈資政大夫。生於成化辛卯(成化七年1471年)十月六日亥時,卒於嘉靖己丑(嘉靖八年1529年)六月二十四日酉時,壽五十九歲。欽賜二品諭祭葬,蟒衣。
而配李氏,大張村人,生員李岩之女,勅封孺人、宜人、淑人、太夫人,生於成化庚寅(成化六年1470年)正月十一日,卒於嘉靖戊申(嘉靖廿七年1548年)二月初九日,壽七十九歲,合葬。
光緒二十年《胡氏族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