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楊樓村

簡介

湛河區北渡鎮胡楊樓村是一個發展比較成熟的生豬飼養專業村,該村養豬協會自成立以來,在品種優選、飼料搭配、乳豬繁育、疾病防禦等方面幫助養殖戶解決了眾多難題,積累了豐富經驗,也為生豬飼養“特色檔案”的建立提供了翔實的資料。

地方特色

6月1日上午10時,驕陽似火,湛河區北渡鎮胡楊樓村附近麥田裡,一片豐收的景象,金黃色的麥子在收割機的轟鳴聲中成片倒下。一輛拖拉機在躺滿麥秸的地里停停走走,車後緊跟著一位五十多歲的婦女,地上的麥秸不停地被她扔到車上。撿拾麥秸的蔡森林夫婦並不是本村人,他們是為了給自己飼養的奶牛收集飼料。由於他們的麥子還未成熟,二人便先到已收割的地方撿拾麥秸。今年60歲的蔡老漢是湛河區北渡鎮任莊村村民,家裡3畝地,養了4頭奶牛。“家裡這3畝地,所產的秸稈遠遠不夠餵牛,4頭牛一年要吃30畝地的麥秸。”蔡老漢說,“家裡人手不夠,一天也就出去跑一趟,有時候還要跑到葉縣去拾。”臨近中午,蔡森林夫婦開著裝滿了麥秸的拖拉機回家了。在通往該村的路上,不時見到有滿載麥秸的拖拉機嘶叫著緩緩前行。該村奶牛飼養大戶劉平給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他說:“我家養了14頭奶牛,年消耗秸稈4萬公斤左右。光靠自己的地根本不行。這時候到處可以拾到麥秸,如果等到年底秸稈緊缺時,再到外地收購,每公斤要兩角多,現在這樣光飼料就能省下一大筆錢來。”村黨支部委員李軍告訴記者,全村85%的農戶都養奶牛,已經發展到了1000多頭,這千餘頭奶牛就是這樣靠著秸稈生存的。目前,村上的小麥還不到收割期,農民紛紛外出拾麥秸,有的家庭人手不夠就按每車80元的價格收購。粗略估算一下,全村千餘頭奶牛的飼料費40餘萬元都是撿來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