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與榮譽
“村兩委”班子成員5人,黨員 38名。村辦企業,現有一個養豬場,一個免燒磚廠,企業總產值1000萬元。胡寨村先後榮獲市、縣“五好黨支部”、縣“文明生態村”等榮譽稱號。
養殖業
胡寨村人均耕地3.3畝,地多糧多,為發展養殖業提供了豐厚條件。依據飼料充足的資源優勢,村民們產生了養豬習慣。在市場調研中,村支部、村委發現養豬大有市場發展前景。自1996年起,村里開始鼓勵農戶發展養豬業。召開民眾大會,由專業戶現身說法,為農戶算養豬帳。同時,利用廣播、標語等加大宣傳力度,組織養豬大戶為村民傳授養殖技術和知識,並開展黨員聯繫貧困戶活動。村里還出台優惠政策,為養豬大戶提供場地,幫助架電,解決防疫等問題。並成立了購銷服務公司,由公司與農戶簽訂契約,形成生豬產銷一條龍服務體系。良好的養豬致富發展環境,換來了農戶極大的養豬熱情。至1997年,生豬價格猛漲,進一步助推了民眾養豬熱。當年,全村發展種母豬1800頭,生豬存出欄近2萬頭。戶均僅來自養豬的收入近2萬元。
搬遷
由於受到傳統村居的影響,胡寨村的村民們依然住在有寨溝,有寨牆的村落里。舊村莊由於缺乏規劃,村莊道路九曲迴腸,莊內豬糞、糞水到處流淌,一個小村莊裡養上了近千頭豬,村民出村莊晴天還要穿上靴子。不少農戶因運不出糧食等物資而互相埋怨。胡寨組的胡玉龍、白寶民兩家因豬糞亂流問題幾乎三、五天就要吵上一架。豬糞亂流帶來了社會的不安定因素。何莊組的村民組長孫繼章首先向村支部、村委提出了村莊整體搬遷計畫。村里認真研究分析當時農戶的經濟實力和民眾渴望搬遷的想法後,在開會徵求意見的基礎上,讓全組人簽字畫押搞集體搬遷。村里在電網改造中,把變壓器放在新村居民點規劃區內,用以引導農戶遷入新村居民點。孫繼章既是一個養豬大戶,又是一個建築包工頭,熟悉圖址設計。他設計的新村規劃和房屋結構深受農戶歡迎。何莊組自1998年開始,動員農戶搬遷,至2002年全組38戶全部遷入新村居民點。一石激起千層浪,胡寨組、前胡組、蔡莊組在借鑑外地的經驗的基礎上把村莊規劃為集鎮式建築,有街道,有門面,有下水道,有風景樹。目前,全村已有四個村民組230戶遷入新的居民點。搬遷的熱潮正在胡寨村興起。
進入新村居民點,需要5萬元以上的建築房屋資金,有錢的農戶紛紛遷入了居民點,錢少的農戶急了。抓住農民建房心切這一有利時機,胡寨村開展了以“富民工程”為主題的致富競賽活動,鼓勵有技術的農戶養豬,並引導青壯年勞力外出務工。打出了“誰英雄、誰好漢,致富路上比比看”等一系列的標語。通過廣泛宣傳來激發村民發揚艱苦奮鬥、自力更生致富的傳統美德。東張莊組的張卡是全村的特困戶,為能早日搬入新村,他帶著兩個兒子外出打工,幾年後的今天,張卡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兩個兒子都蓋上了樓房,搬入了新區,自己手中還有了存款。
在胡寨村委駐地有一個5畝的荒地,如今這裡成了一排排現代化養豬場,這個場的主人張玉學曾是一個光棍漢,因蓋不起房屋,他貸款租場養豬,如今,他年存出欄生豬1000多頭,年收入5萬多元,成為了全村的富裕戶,他還娶上了老婆,蓋上了新房,成為致富民眾效仿的榜樣。如今的胡寨比致富,比發展的熱浪一浪高過一浪,全村全年存出欄生豬2萬多頭,有10%的勞動力外出打工。
基礎設施建設
胡寨村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沒有忘記基礎設施的建設。然而,在為民辦事中,支部、村委始終堅持民主管理。2000年,全村道路毀壞。如何解決道路問題,村里召開民眾大會,進行討論,村民一致要求各組的路自己修,村里只需拿出標準和規劃。會議決定後,各組長各村組自認工段,僅半個月時間,一條7公里長的高標準石子、磚渣路修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