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作者作者:(清)劉大櫆.(1698~1780),清安徽桐城(今樅陽)人,桐城文派領軍人物。早年抱明經致用之志,但屢試不中,遂“退而強學棲遲山隴間”。劉大櫆好工文辭,以才氣著稱。他的文學活動,主要在乾隆時期,創作了大量詩歌、散文,他的文章既少歌功頌德、妝點“盛世”,也不多指斥時政、揭露現實黑暗,代表著下層正統知識分子的一般思想狀況。他論文強調“義事、書卷、經濟”,主張在藝術形式上模仿古人的“神氣”、“音節”、“字句”,是繼方苞之後桐城派的中堅人物。
原文
孝子胡其愛者,桐城人也。生不識《詩》、《書》,時時為人力傭,而以其傭之直奉母。母中歲遘罷癃之疾,長臥床褥,而孝子常左右之無違。自臥起以至飲食、溲便,皆孝子躬自扶抱,一身而百役,靡不為也。
孝子家無升斗之儲,每晨起,為母盥沐、烹飪、進朝饌,乃敢出傭。其傭地稍遠,不及炊,則出勺米付鄰媼,而叩首以祈其代爨。媼辭叩,則行數里外,遙致其拜焉。至夜必歸,歸則取母中裙穢污自浣滌之。孝子衣履皆敝垢,而時致鮮肥供母。其在與傭者之家,遇肉食即不食,而請歸以遺其母。同列見其然,而分以餉之,輒不受。平生無所取於人,有與之者必報。母又喜出觀游,村鄰有伶優之劇,孝子每負母以趨,為藉草安坐,候至夜分人散,乃復負而還。時其和霽,母欲往宗親里黨之家,亦如之。孝子以生業之微,遂不娶,惟單獨一人,竭力以養終其身。
母陳氏,以雍正八年病,至乾隆二十七年,乃以天年終。蓋前後三十餘年,而孝子奉之如一日也。母既沒,負土成墳,即墳旁,掛片席而居。淒傷成疾,逾年癸未,孝子胡其愛卒。
贊曰:今之士大夫,遊宦數千里外,父母沒於家,而不知其時日;豈意鄉里傭雇之間,懷篤行深愛之德,有不忍一夕離其親宿於外如胡君者哉!胡君,字汝彩,父曰志賢。又同里有潘元生者,入自外,而其家方火,其母閉在火中。元生奮身入火,取其母以出,頭面皆灼爛。此亦人之至情,無足異;然愚夫或怯懦不進,則抱終身之痛無及矣。勇如元生,蓋亦有足多者,余故為附著之。
譯文
孝子胡其愛,桐城人。一輩子不識文字,時時給別人作僱工,而拿其工錢來奉養老母。母親中年患癱瘓之病,長臥在床,而孝子常常侍奉左右,從無違背。從睡覺、起床,乃至吃飯喝水大便小便,孝子都親自扶持,一人身兼各事,無事不做。
孝子家無一斗米的儲備,每天早上起來,先為母親洗漱,做好早飯呈上去,然後才敢出門作工。僱主離家稍微有點遠,來不及做飯,就掏出一勺米交給鄰家老婦,磕頭請其代為做早飯。鄰家老婦不讓他磕頭,於是走到數里之外,再磕頭遠遠拜謝。孝子晚上必歸,歸來以後則取老母髒污的衣服洗乾淨。孝子自己的衣服鞋子都很破舊,卻時常買魚、肉等新鮮美味給母親吃。他在僱主之家,如果吃飯遇到有肉。則不吃,請求帶回家給他的母親。一同做工的人見到他這樣,則要分肉給他,他拒絕不接受。一生從不主動向別人要東西,有人饋贈他則一定回報。母親又喜歡出外走走,鄰村有藝人表演的戲劇,孝子每次都背著母親前往,安坐在草蓆上觀看,等到夜深人散,才背著母親回家。如果天氣晴好,母親想去親戚鄰里家走一走,也一樣來回背著她。孝子因掙錢少,於是不娶妻,獨自一人,竭盡全力供養母親。
母親陳氏,從雍正八年生病,至乾隆二十七年自然去世,孝子侍奉她,前後三十多年如同一日。母親去世後,背土做墳,並在墳旁蓋草屋陪住,悲傷過度以致生病,一年以後,孝子胡其愛也去世了。
贊語說,現在的士大夫,在數千里之外做官,父母在家裡過世了,竟然不知道他們去世的時間。沒有想到的是,在鄉里僱工之中,竟然有像孝子那樣懷著淳厚深愛的品德,一天都不忍離開其親人的力行者!胡君,字汝彩,其父名志賢。同鄉有叫潘元生的人,從外面回來,其家剛好遭受大火,而母親困在火中。潘氏奮不顧身沖入火中,抱著母親出來,而他的頭臉都被大火燒壞了。這也是人深愛其母的表現,不容置疑。然而有些不懂事理的人或許因為怯懦而不敢衝進去,則將遺憾終身,悔之不及!像潘氏那樣勇敢的人,也是值得稱讚的。我於是在這裡附帶記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