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姓名:胡國華
任教專業:醫學-臨床醫學與醫學技術類
在職情況:在
性別:男
所在院系:吉林大學第二醫院
本人簡介
胡國華,男,漢族,1950年11月出生。1972年4月就讀於白求恩醫科大學醫療系,1975年12月畢業留校在第一臨床學院神經內科(國家重點學科)工作,1988年獲神經病學碩士學位,1996年起擔任第二臨床學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學二系神經病學教研室主任和全校神經病學教學組副組長。現任吉林大學白求恩醫學部第二臨床學院神經內科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從事神經內科醫療工作30餘年,積累了豐富的診斷及治療經驗。數十年來始終在教學第一線,參加臨床醫學5、6、7年制神經病學授課及教學管理工作。主要科研方向為帕金森病,現已被確定為吉林大學神經病學國家重點學科的一個穩定的科研方向,目前正在開展帕金森病的蛋白質組學研究。科研成績顯著,已在帕金森病、老年期痴呆研究方面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衛生部、省科委、省衛生廳等科研項目資助共11項,且均為課題負責人。此外還合作參加國家“863”、國家“九五”和“十五”攻關重大項目3項,擔任分中心負責人。已在國家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70多篇;主編和參編著作和教課書6部,其中包括人民衛生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全國統編8年制教材和5年制規劃教材。多次受聘參加國家和部委及省級重要科研評審活動。
擔任的社會和學術職務有:政協吉林省委員會委員,吉林省人民檢察院特約檢察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終審評審,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全國博士學位授權點評審專家,國家衛生部同行評議專家,吉林省高等學校特聘教授、首席教授評審組專家,吉林省科技廳科學技術獎勵評審組專家,吉林省司法廳法醫學鑑定組專家,吉林省衛生廳醫療事故技術鑑定組專家,吉林省神經科疑難病會診中心專家,中華醫學會吉林省神經科分會常委,吉林大學學位評定委員會分委會委員,全國高等學校八年制臨床醫學規劃教材《神經病學》編委,全國高等學校醫學規劃教材臨床專業五年制《急救醫學》編委等"
代表性著作:《急救醫學》
代表性論文:"海藻酸鈉/殼聚糖的免疫隔離及生物相容"
所教課程:
研究方向:
簡介
.胡國華:中國“第一號專利”獲得者
世界各國在實施《專利法》後,申請第一號專利的發明成果,均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一戰時,美國第一個申請的發明專利是獵槍。日本二戰之後實行《專利法》,第一項專利申請是一個精美的骨灰盒。而我國在改革開放後的第一項發明專利是一種光學裝置,它的設計發明人就是如東籍的胡國華。
生平
胡國華,我縣雙甸鎮人。1966年,23歲的胡國華從上海復旦大學物理系畢業,分配到中國科學院北京物理所工作。1970年,他帶著原研究課題,轉入七機部(後為航天部)二院207研究所,從事光學研究。他所在的雷射組,是我國最早開展現代物理光學研究的單位,起步並不晚,但因科研設備原理新、要求高、產量少,需花大量外匯從國外進口。胡國華看到這種情況,心裡很不平靜,於是從1978年開始,他就決心利用業餘時間,設計一套價廉、通用、系統的現代化光學實驗裝置。
然而,設計的路上充滿了艱辛。他遇到的困難是巨大的:沒有助手、沒有經費、沒有廠房,連放置一台新試製的實驗儀器的實驗室也沒有。後來,鄧小平看到了一份內部資料:《技術員胡國華研究光學取得重大成果,目前迫切需要解決實驗室和研究經費問題》,於1980年6月6日作了批示:“方毅、愛萍、躍文:請你們過問此事,這樣的好事,為什麼沒有得到部和國防科委的注意和重視。所需不多,要求不高,國防科委內部應是能夠解決的。”胡國華得到了所、院、部和中央重要負責同志的支持,更加堅定了信念,夜以繼日地進行研製與攻關。一次他為設計復位誤差不超過千分之一毫米的“可復位裝置”,走路想,吃飯也想,與人照面都視而不見。一天夜裡,他設計完成了另一種裝置,因用腦過度,忽然眼前一黑,什麼也看不見了,直到次日中午才恢復了視力。
1980年,胡國華終於在家鄉如東縣雙甸農機廠和如皋市電器廠及有關單位支持下,研製出“全息照相和光學信息處理實驗系統”共15套60多種裝置,包括雷射器、防震台,光學和機械部件,可以做全息照相、雷射散斑、圖像頻譜分析、空間濾波、光學信息處理等幾十項現代光學實驗,套用十分廣泛。它可以使模糊的電子顯微鏡圖像或衛星照片變得清晰,例如:可以將一年的《人民日報》存儲在一張80X80平方毫米麵積的照相膠片上;可以促使比電子計算機速度更快、容量更大的光學計算機早日實現等等。這套實驗系統的試製成功,填補了我國光學科研設備的一項空白。這在當時只有美國等少數國家才能製造和使用。
從1979年到1984年6年間,胡國華先後主持完成了八個較大的研究項目,除上述實驗系統外,還有“醫學圖像光學假彩色技術”、“精密導軌系統”、“陸地衛星圖像的新的光學處理機”等,其中陸地衛星圖像解析度高、速度快、成本低,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可廣泛用於水利工程、水文、地質等領域。
1983年3月,胡國華獲悉國家將要實行《專利法》的訊息後,立刻萌生了爭取獲得我國改革開放後第一項發明專利的念頭。
1984年3月29日,天氣格外晴朗。這一天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首次實行專利申報的日子。胡國華特意穿上一套新買的西裝,手裡拿著牛皮紙大信封,來到國家專利局。當時國家專利局大樓尚未竣工,他多方打聽,才找到辦理專利申請的地方,那是一排灰濛濛的矮房子,門前還沒有掛牌子。他推門闖進一間小屋,問一位女工作人員:“在什麼地方申請專利?”“就在這門前排隊。”胡國華靈機一動,從提包里掏出紙筆,刷刷寫下了一行大字:“申請專利者在此排隊,第一名胡國華。”寫畢便高舉著這張紙,站到門前。這一招果然奏效,胡國華剛一立定,身邊就嘩啦啦圍過來一群人。原來他們也是申請專利的,有的人甚至在這裡徘徊等候了七八天,如今胡國華成了“排頭兵”,他們便都自覺地排在他的身後。
1985年12月,胡國華拿到了國家專利局頒發的證書,專利號為“85100001.0”。發明名稱:“可變光學濾波實時假彩色顯示裝置。”胡國華終乾如願以償地成為新中國“第一號專利”獲得者,而載入史冊。
備註
2.胡國華,男,江西臨川人,1947年7月生於杭州,漢族,1970年8月參加工作,1979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學歷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新聞學專業),高級記者。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正廳級)。1965年後,在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新聞學專業學習;1970年後,在甘肅省古浪裴家營省農宣隊、武威地區報導組鍛鍊;1972年後,任新華社甘肅分社記者;1981年後,任新華社總社《瞭望》雜誌社政治編輯室副主編、主編;1988年後,任新華社福建分社副社長、黨組副書記;1991年後,任新華社廣東分社社長、黨組書記;2000年後,任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正廳級)。2004年7月任廣東省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兼廣東省廣播電影電視局黨組書記、局長(正廳級)。胡國華同志向省人大常委會提出了辭去其省十屆人大常委會委員職務的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