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胖 姑娘[ Karelinia caspica(Pall.) Less.]的中文普通名為花花柴,屬菊科。
多年生草本,莖高1米多,中空,粗壯,分枝多。葉卵形、矩圓狀卵形或矩圓形,先端鈍或圓形,基部有戟形小耳,抱莖;全緣或有不規則小齒,有糙毛或無毛。頭狀花序長達1.5厘米,3~7個生於上部,排列成傘房花序;總苞圓柱形,總苞片5列;全為管狀花,黃色或紫紅色;邊花多數,雌性,花冠絲狀,冠毛1層;中央花兩性,8~10朵,細管狀,冠毛多層。瘦果圓柱形,有棱。
分布範圍
胖姑娘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肅和內蒙古等地。多生長在戈壁、灘地、鹽化沙地及沙質草甸鹽土上。中亞、歐洲東部、伊朗、土耳其也有。
主要價值
飼用價值
適口性差,除駱駝四季採食外,羊、牛、驢早春擇食部分枝葉;乾枯後,包括山羊在內也較願採食;馬乾鮮幾乎不食。屬低等牧草。蛋白質含量中等,含無氮浸出物和灰分較高,能滿足家畜對礦物質的需要。據新疆農墾科學院羅家雄等人(1986年)研究,初花至成熟期,鮮草內含2.51%單寧和少量硫酸鈉,味澀,適口性差,切碎,沸水燙煮或溫、涼水浸泡、或在花蕾期刈割曬成乾草,均可克服上述問題,改善其適口性,提高飼用價值,成為豬、牛、羊等家畜的育肥及冬季補飼飼草。隨著處理方法的普及和改進,將會對花花柴的利用更加充分。
生物學特性
花花柴是一種潛水耐鹽旱中生雜類草,鹽化低地草甸的建群種和主要伴生種。喜潮濕耐鹽鹼,適應乾旱的荒漠氣候和鹽漬化土壤條件,常占據河谷兩岸、扇緣低地和山前沖積平原,地下水位高1~3米,地表鬆軟有鹽斑或薄層鹽結皮,土層常潮濕,為鹽化壤質及沙壤質草甸土。常與蘆葦、疏葉駱駝刺(Alhagi sparsifolia)、波斯駱駝刺(A.Maurorum)、小獐茅、大葉白麻(Poacynum hendersonii)、膨果甘草、黑果枸杞、鹽豆木、多枝檉柳、鹽穗木等共同組成草地型。在塔里木盆地北緣、吐魯番盆地和準噶爾盆地沖積平原,同以上植物形成花花柴+蘆葦;花花柴+疏葉駱駝刺;花花柴十膨果甘草;駱駝刺+花花柴等多種草地型,群落的草層高度一般在70厘米,蓋度15%~30%,產鮮草1275~3750公斤/公頃。在寧夏,大量出現在黃河河谷平原鹽鹼荒地和田邊渠埂上。花花柴3月下旬(新疆南疆)至4月上旬(北疆)萌發返青,6~7月開花,8月種子成熟,降霜前開始枯黃,冬季殘留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