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慢性炎症的刺激或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以及一些致癌物質的作用,都可能是胃潰瘍癌變的病因。
臨床表現
早期無特異性症狀,如發生癌變上腹部疼痛會失去原有的節律性,轉為持續性並逐漸加重,晚期可出現持續體重減輕、貧血、乏力等。
檢查
1.實驗室檢查
大便潛血陽性等。
2.影像學檢查
(1)X線鋇劑檢查 可了解潰瘍的部位、形態及周圍胃壁的情況,特徵有龕影不規則,周圍黏膜面結節狀充盈缺損,周圍黏膜皺襞中斷、破壞,胃壁僵硬,蠕動波不可通過。
(2)胃鏡 潰瘍大於3cm,形態不規則,潰瘍邊緣糜爛、不規則,有時有結節,潰瘍底部不平整,周圍黏膜皺襞中斷。粗細不均勻,周圍胃壁僵硬。
3.病理檢查
癌變常發生於潰瘍邊緣內側,癌組織可向深部浸潤,應多點取材,取材部位以潰瘍邊緣內側深部、基底部及結節處陽性率較高,如病灶形態表現不能排除潰瘍癌變時,應定期複查內鏡和病理活檢。
診斷
腹痛症狀失去原有的節律性、間歇性,服藥或進食均不能緩解,出現消瘦、貧血、上腹部包塊等,結合大便潛血持續陽性、影像學檢查初步診斷;診斷胃潰瘍癌變最可靠的方法是病理檢查,可於纖維胃鏡檢查時取材活檢。對40歲以上的胃潰瘍患者,應該特別提高警惕,如不能排除癌變的診斷,應行手術治療,手術中發現可疑病變時,應及時作術中冷凍病理檢查。
治療
一旦明確胃潰瘍癌變,應儘早行手術治療,多採用胃大部切除術或胃癌根治術。
預後
臨床上胃潰瘍癌變手術後預後較原發性胃癌好,5年生存率高於原發性胃癌。
預防
對於良性潰瘍應進行正規的非手術治療,提高潰瘍的癒合率,降低潰瘍的復發率,從而降低潰瘍發生惡變的幾率,同時應該定期進行胃鏡檢查,做到早診斷、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