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釋義
典源
《漢書》卷八十九《循吏列傳·黃霸》
霸力行教化而後誅罰,務在成就全安長吏。許丞老,病聾,督郵白欲逐之,霸曰:“許丞廉吏,雖老,尚能拜起送迎,正頗重聽,何傷?且善助之,毋失賢者意。”或問其故,霸曰:“數易長吏,送故迎新之費及奸吏緣絕簿書盜財物,公私費耗甚多,皆當出於民,所易新吏又未必賢,或不如其故,徒相益為亂。凡治道,去其泰甚者耳。”
譯文
黃霸盡力實行教化,若有不從的,然後才使用刑罰,從不輕易替代損傷長吏。許縣丞年老,犯耳聾病,督郵將此事告訴黃霸並想趕走他,黃霸說:“許縣丞是一名廉潔的官吏,雖然年老,但還能拜起送迎,即使很聾,又有什麼妨礙呢?姑且好好地幫助他,不要使賢能人失去志向。”有的人詢問他的緣由,黃霸回答說:“多次變換長吏,歡送舊官迎接新官的費用和姦滑小吏乘交接之際棄匿簿書來盜取公物,公私所耗費用很多,這些都應當由百姓拿出,所更換的新官又不一定賢能,有的不如以前的官吏,只是增加混亂。大凡治理之道,不能太苛求吧。”
釋義
“許丞老,病聾,督郵白欲逐之。霸曰:‘許丞廉吏,雖老,尚能拜起送迎,正頗重聽,何傷?且善助之,毋失賢者意。’”後遂以“聾丞”為地方副佐之稱。
運用示例
宋 蘇軾 《初到杭州寄子由》詩之一:“遲鈍終須投劾去,使君何日換聾丞。”
宋 陸游 《錦亭》詩:“樂哉今從石湖公,大度不計聾丞聾。”
清 貝青喬 《軍中雜誄》詩:“如何為國捐軀者,只是聾丞醉尉多。”
人物簡介
黃霸(公元前130年——公元前51年)是中國西漢時有名大臣。字次公,淮陽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因為通曉文法、明察秋毫、為官清廉、文治有方,性情又溫良懂得謙讓,為政外寬內明,力勸耕桑,推行教化,治為當時第一。公元前55年,漢宣帝任命黃霸代丙吉為丞相,並封為建成侯,總攬朝綱社稷。後世將他與龔遂作為“循吏”的代表,稱為“龔黃”。
黃霸幼年時學法,甚是努力,由於他執法不同於其他官員,彰寬大與教化,受人稱頌,並處理了不少疑案,因此官位屢屢上升,先後任陝西境內黃河以東均輸長、河南太守丞、廷尉正和楊州刺史等職。不久,漢宣帝親點黃霸,仼潁川(禹州一帶)太守。公元前55年,黃霸代丙吉為丞相,並封為建成侯,總攬朝綱社稷。公元前51年黃霸病死。
黃霸為治理天下,多次頒發刑律均告之於民,達到家喻戶曉,使犯罪率大大降低。同時他還制定安民條款,規勸黎民遵章守法,棄惡從善,勤事農桑,節約資財,就連平民的家常瑣事,他也考慮得周到得體。他常派官員微服私訪,並親自以平民身份,深入民間,了解官吏情況,關心百姓疾苦。在潁川仼職八年期間,政治較為清明,故一時間,潁川出現了“太平盛世”。朝廷下詔讚揚:“黃霸能上達聖意,下順民心,加強教化,孝子,悌弟,貞婦,順孫增多,耕者讓壟,家庭和睦,路不拾遺,夜不閉戶,贍養孤寡,贊助貧困,八年內無重大案犯。”朝廷下詔稱黃霸可作“國家棟樑之材”,然後給他加俸祿,御史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