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所園林,池塘水碧,花木扶疏,頗為雅致。其中亭台樓榭、松澗竹廊、煙雨樓、柳浪亭、萬綠堆、海天閣、蒔花埂、聞稻香處、東臨蓬館、逐我讀書齋等勝景名樓,張詩“五畝煙波三畝屋,留將兩畝好栽花”,可說是聽松園的大體布局。園中樓高可遠眺白雲山,池水可通達白鵝潭,江村、稻畦、花塢,各具特色。特別是主人在園裡築了一座“松心草堂”,建築用瓦,仿漢瓦形狀,瓦上有篆書“聽松”及“松心草堂”字樣,出自當時著名學者、張維屏的詩侶陳澧的手筆。張維屏酷愛這間“松心草堂”,還因此自號“松心子”。
一時成為附近人們的遊憩之所,張維屏也從不拒絕遊客的觀賞。他寫了一組“聽松園”詩,在序里寫道: “花竹禽魚,溪山風月,造物所贈,吾何私焉,惠然肯來,與眾共之。”從中可以見到張維屏是個胸襟豁達、瀟灑磊落的人。張維屏在這裡住了二十多年,給人民留下了寶貴的財富,大都收集在《花地集》中。
公元一八八七年,在張維屏去世二十八年後,“聽松園”早已荒蕪了。美國人那夏禮(廣州培英中學創始人)和尹士嘉(廣州嶺南大學創始人),看中了這座園林,認為這裡東鄰康有為少年時代讀書的“小蓬仙館”(原址尚存)西接羊城八景的“大通煙雨”,環境清幽,風景秀麗,便買下來改為培英書院,而把張維屏手題的“聽松園”石額嵌在所建校舍聽松樓上。後來,培英書院改為培英中學,在白鶴洞山頂修建校舍。到公元一九三四年,培英中學全部遷到白鶴洞山頂,這塊聽松園石額,也隨著被移到新校址,嵌在第一排課室的牆上。
“文化大革命”期間,石額不知下落,後來才發現被翻過來覆蓋在培英校友樓門前的一條水溝上,看來是有心人加意保護的,一九八三年,培英中學科學館落成,;這塊石額給嵌在培英科學館旁一座假山上.“松心主人題”的“聽松園”石額,石塊完整,字跡典雅,筆力蒼勁。培英中學校友和前來探訪的人,目睹這“聽松園”三字,便會想起這一位近代史上的愛國詩人,扼腕而激勵自己。
相關詞條
-
聽法松
“聽法松”為香山(靜宜園)二十八景之一,自古就為京城名松。位於香山寺西佛殿門外,古樹喬聳百尺,自殿中視之狀若偏袒階下,宛似在向殿內聽說法。清乾隆皇帝曾夸...
外觀形態 名稱由來 -
藕園
耦園原名涉園,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倉街小新橋巷,為清順治年間保寧知府陸錦所築,取陶淵明《歸辭》中的“園日涉以成趣”之意,黃石假山是耦園的特色。耦園為全國重點...
公園簡介 歷史沿革 布局特點 自然與人文環境 與沈秉成的關係 -
風入松·聽風聽雨過清明
《風入松·聽風聽雨過清明》是宋代詞人吳文英的作品。此詞表現暮春懷人之情,上片寫傷春懷人的愁思,下片寫傷春懷人的痴想。全詞風格質樸淡雅,不事雕琢、不用典故...
作品原文 注釋譯文 創作背景 作品鑑賞 -
《風入松·聽風聽雨過清明》
這首詩西園懷人之作,是一首傷春之作。
作品原文 注釋譯文 創作背景 作品鑑賞 作者簡介 -
蘇州網師園
網師園,地處蘇州古城東南隅闊家頭巷,被譽為蘇州園林之“小園極則”,堪稱中國園林以少勝多的典範。1982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12...
基本介紹 往事如煙 賞析 -
秋霞園
秋霞圃位於上海市嘉定區嘉定鎮東大街,是一座具有獨特風格的明代園林,由明代龔氏園、沈氏園、金氏園和城隍廟合併而成,為上海五大古典園林之一。秋霞圃始建於正德...
簡介 歷史 造園藝術 四大景點之桃花潭 四大景點之凝霞閣 -
耦園
耦園原名涉園,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倉街小新橋巷,為清順治年間保寧知府陸錦所築,取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的"園日涉以成趣"之意,黃石假山是耦園的特色。耦園為全...
公園簡介 簡介 歷史沿革 園內景觀 與沈秉成的關係 -
松潤園度假山莊
松潤園度假山莊是一個小型的度假旅遊莊園,比較適合周末休閒。
緣起 過程 山莊景點 山莊餐飲 -
園博園[泰州園博園]
園博園即園林花卉博覽會公園。泰州園博園是第六屆江蘇省園藝博覽會主題公園(主會場),簡稱“園博園”,現改稱“天德湖公園”。
基本簡介 鳳凰公園 主題理念 整體布局 本屆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