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幸福感

職業幸福感

職業幸福感,是指主體在從事某一職業時基於需要得到滿足、潛能得到發揮、力量得以增長所獲得的持續快樂體驗。

職業意義

對企業,如何使員工獲得職業幸福感是檢驗企業管理成效的重要標尺;對於企業職工來說,是否擁有職業幸福感,既是對企業的滿意程度、忠誠度的體現,又是個人生活質量的一個衡量,也就是當前比較時髦的話語,幸福指數較高,自身價值實現的一種表現。

提升幸福

1、企業應在潛移默化中營造一種人文關懷。

所謂的人文關懷,就是要更多的去關心企業的員工,用激勵創造奇蹟。如果把“管理”比作一個深遂的山洞,“激勵”應該是探索山洞時的一盞明燈。這盞明燈讓黑暗中藏匿的珠寶發出了光芒:在激勵的作用下,員工更加自信,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員工更加努力,取長補短,不斷完善自我。

2、優秀的企業文化能提升職工的幸福指數。

職工的幸福感不僅來源於物質,還要有一個好的文化。使職工產生積極性和創造性的重要因素是,將職工個人的發展與企業未來的發展統一起來,使職工在企業的發展中得到個人的進步,獲得個人奮鬥的動力與團結合作的快樂,而要做到這些,就需要一種積極、奮進、向上、和諧的企業文化。一個和諧的企業文化能讓職工在幸福中工作。

3、對於企業職工:對於職工來說,幸福應該是人生的主題,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才是快樂和陽光的,追求幸福是每個人的畢生所求所願。但其實什麼是幸福,永遠沒有一個統一的界定,相同的生活境遇,在此人眼中會倍感幸福,充滿感恩,在彼人眼中或許會深感痛苦,充滿沮喪,不同的幸福感和幸福觀都取決於不同人的生活態度、生活價值觀和心境心態。

1)職業幸福感來源於和諧溫馨的團隊。個人職業幸福感的好壞,最主要的是處在一個什麼樣的團隊中,並在團隊中的融入程度,一個和諧溫馨的團隊能讓人產生一種凝聚力,發揮團隊成員的愛好特長,將個人的能力發揮盡致,達到1+1﹥2的效果,達到“圓滿完成任務,高度實踐過程”的目的。同時好的團隊,不但有融洽的同事之間的關係,幹群關係的和諧,也就是管理者的融入程度是至關重要的,好的管理者能積極參與團隊的建設,能調動團隊成員的積極性,能發揮模範帶頭作用,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響著和諧的團隊,影響著團隊成員之間的和諧相處,影響著每一位職工的職業幸福感。

2)職業幸福感來源於自我的成長和自我價值的實現。

有一句話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一定很對,但相信當不好士兵的將軍一定不會成為好將軍,所以我會反過來對自己說要在普通的崗位上努力去做,用心去做。

3)職業幸福感來源於自己,懷著一顆感恩的心,知足常樂。

生活中,值得我們敬重與感激的人或物很多。之所以有人總覺得生活在虧待自己,是因為過分的強調了自我,弱化了別人的存在。“人生不如意事有八九,常想一二”,這是一種達觀的人生態度,是知足常樂的心態。帶著欣賞、寬容的眼光去看待周圍的人或事,會發現生活是如此地美好;反之,總是埋怨、指責、敵視、不滿,會讓自己的心情變得很糟糕,自然,是沒有幸福感而言的。

職業幸福感,是每一個企業人都想要的,因為職工擁有了幸福感,其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就能更好的發揮,一定程度上企業也能得到很好的發展,更加的進步。

重要性

在管理學中,有這樣的兩個理論:馬斯洛的層次需求理論和弗魯姆的期望理論。這兩個理論分別從人的需求和期望兩個不同的角度描述了人思想的不斷進步、不斷追求自我滿足等。

馬斯洛的層次需求理論從兩個方面來闡述了人的層次需求論,首先人是一個有需要的動物,其需要取決於他已經得到了什麼,還缺少什麼,只有尚未滿足的需要能夠影響行為。換言之,已經得到滿足的需要不再能起到激勵作用。其次是人的需要都有輕重層次,某一層次得到滿足之後,另一層次需要才出現。這種需要包括: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感情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

弗魯姆的期望理論從努力—績效、績效—獎賞、獎賞—個人目標的聯繫,三個層面循序漸進的道出了人性的自我進步和追求價值的過程。其基礎是自我利益,每一個人都在尋求獲得最大的自我滿足,對於企業來說,其核心是雙向的期望,管理者期望員工的行為,員工期望管理者的獎賞和人生目標的實現等。激勵就是通過影響職工個人的需要實現來提高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引導他們在企業經營中的行為。所以說追求幸福是每個人的畢生所求所願。

調查分析

“2011中國人幸福感大調查”由中共中央求是雜誌社旗下《小康》雜誌和清華大學媒介調查實驗室聯合開展。調查顯示,近四成人在2011年認為自己不幸福,而“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最影響公眾幸福感提升,而最具幸福感的職業是“公司/企業領導/管理人員”。認為現在“非常幸福”和“比較幸福”的參訪者比例為60.2%。也就是說,超過60%的人,在2011年,感覺到了幸福。 2011年9月,個稅新法正式施行。而美國《福布斯》(Forbes)雜誌兩年前的“稅負痛苦與改革指數”排行榜也再度盛傳。在這個榜單上,中國大陸的稅負痛苦指數高居第二位。這個兩年前的榜單被再度熱議,是因為那些被稅負困擾的人們,在此時找到了一個有力的論據。這樣的觀點,在此次調查中也獲得了佐證。在選擇“最影響公眾幸福感提升的社會因素”時,排在第一位的,是認為“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影響了他們的幸福感(25.6%的參訪者選擇),“社會轉型導致人們壓力過大”則排在第三的位置。

對於個人幸福感的提升,90%的受訪者認為家庭的權力背景、經濟實力、人際資源等“具有很大作用”,然而另一種趨勢,即社會貧富階層之間的疏離,似乎又給幸福感的提升增加了障礙。總計70.7%的參訪者說他們“完全無法接觸到”和“無法直接接觸到”高官子弟和富豪子弟;而表示“經常有弱勢感並因此覺得幸福感降低”和“曾經有弱勢感並因此覺得幸福感降低”的,占到參訪者比例的77.8%。

就“對於提升公眾幸福感作用最大的五個因素”這個問題,眾多參訪者給出的答案,則依次是“提高工資水平”、“降低房價”、“提高醫保水平”、“改善醫療衛生服務”和“改善城市環境”——公共服務水平依然是影響人們幸福感的重中之重。當公共服務成了影響幸福感的主要因素之後,問題變得有點複雜,因為有專家進一步指出,民眾傾向於從教育、醫療、住房等民生領域感受公共服務水平,而政府將財政收入用於國防、經濟建設和行政管理換來的益處卻不易得到體認。僅憑可感知的公共服務收益判斷是否幸福,似乎有失偏頗。

排行榜

1、公司/企業領導/管理人員

2、機關/事業單位領導幹部

3、科研人員/教師/醫生/律師/媒體和IT等專業人員

4、個體勞動者/自由職業者

5、機關/事業單位普通公務員

6、農民、農民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