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作戰

聯合作戰

聯合作戰作為一種古老的作戰概念,在上個世紀中期就開始被廣泛套用。登入作戰常常被作為海陸空三軍聯合作戰的模式化場面被人們認同。但是,聯合作戰並不僅僅只是有不同軍兵種的人員或是裝備參加的作戰形式,它的實現也並非是海軍司令向空軍司令打個電話要求派出一個中隊的飛機進行支援那么簡單。

經典

40~50年代,聯合作戰藝術在美國海軍上將尼米茲、美國陸軍上將麥克阿瑟手上得到登峰造極的發展。他們各自的經典戰役———尼米茲指揮的沖繩戰役和麥克阿瑟指揮的仁川登入戰役都充分體現了聯合作戰的威力。

在代號“冰山計畫”的沖繩戰役中,時任美國三軍聯合部隊司令的尼米茲上將在徵得美國聯合參謀部同意的前提下擴大了自己的指揮許可權,全盤指揮對重兵把守的沖繩島的進攻。這就是聯合作戰的成功要素之一———統一指揮、職權劃分明確。尼米茲本人就是層級原則的擁護者,他認為,各軍種之間相互合作的程度與指揮梯隊的數量成反比。尼米茲創立了以動態海、陸、空三軍元素融合而成的流線型結構,使得作戰組織更加扁平、更加高效,還改善了內部的溝通合作。直到今天,他的統一指揮的思想還在發揮影響,其中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當今最受肯定的作戰指揮結構———聯合任務部隊。而他提倡的協同配合的非線性效果也早已成為聯合作戰的標誌性特點。

同樣,麥克阿瑟將軍的仁川登入戰也為今日美軍聯合作戰思想奠定了基礎。在制定作戰計畫之初,麥克阿瑟認識到需要有一種新的聯合指揮形式,用以協調、控制空中作戰,並且化解之間的矛盾,他的這種“協調控制”思想實際上就是現代的“聯合部隊空中元素指揮”思想的前身。

在地面作戰方面,麥克阿瑟認為最重要的是凝聚原則,需要達到平衡,以最大幅度地發揮打擊力度。他相信,過多的師、兵團級的聯合反而會破壞作戰單位的凝聚力,降低效率,打擊士氣。於是這位個性鮮明的美軍將領創立了一個聯合作戰單位———聯合作戰部隊-7(JTF-7)。同時,身為聯合部隊司令的他還建立了統一指揮以及有效的統一計畫、分散執行的機制。這些都是聯合作戰學說經久不衰的原則。

沉寂

在二戰末期,聯合作戰經過戰爭的考驗,得到了人們的認同。艾森豪將軍認為聯合作戰將成為以後美軍作戰的標準模式。他曾經預言說,“分散的地面、空中、海上作戰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如果以後我們又被捲入戰爭的話,我們將會調動所有的元素,一次出動所有的軍種。”但是他的預言落空了。二戰後期,美國成功研製出核子彈。這個重大的軍事事務革命使二戰得以迅速結束,但另一方面又對聯合作戰思想造成了意想不到的衝擊。核子彈的巨大成功令美國人相信,戰略核轟炸是最重要的、能夠一錘定音的作戰方式。只要有了它,就可以贏得未來任何的常規或者核戰爭。二戰結束以後,美國和蘇聯的核軍備競賽更加堅定了美國發展能夠進行核打擊的戰略空軍的決心。空軍被普遍視為美國抵抗蘇聯核武器的第一道防線,因此成為美軍防禦部署的重點。常規戰爭的地位一落千丈,軍事撥款以核部隊為優先考慮對象,核子彈和新成立的專門負責進行核轟炸的戰略空軍(SAC)成為國家的寵兒。1949年,成立剛剛兩年的美國戰略空軍獲得了為數100億美元的巨額撥款,比陸軍或者海軍都要多。要知道,就在幾年前的二戰期間,是美國陸軍和美國海軍為擊敗日本和德國作出了巨大貢獻,而在那時候,航空部隊只是分別隸屬於美國陸軍和美國海軍,獨立的美國空軍還沒有出現!到了50年代中期,美國當時國防預算的70%竟然都被撥給戰略空軍部隊!

毋庸置疑,在這種不正常的趨勢下,美國軍隊的聯合受到破壞,海軍和陸軍的地位作用受到廣泛質疑。其中美國空軍司令柯蒂斯·李梅就是眾多質疑者中最活躍的一員。他強烈主張空軍是核武器運輸和戰略轟炸的惟一有效手段,可悲的是,他的這一觀點得到了認同。為此他後來從戰略空軍指揮部司令的位置被提拔到空軍副參謀長,直至榮升美國空軍參謀長。

為了維護自己的地位,美國海軍和陸軍也不得不開始走上核武器路線。美國海軍在五角大樓里成立一個秘密的特別辦公室OP-23。該辦公室由美國海軍上將阿利·伯克領導(美國海軍現役最先進的宙斯盾護衛艦正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為“阿利·伯克”級),負責制定爭奪美國國會和公眾支持的計畫。1949年年底,美國各軍種間鬥爭達到白熱化,爆發了著名的“海軍上將起義”事件。(revolt of the admirals)一些海軍軍官聲稱空軍曾經試圖破壞海軍的飛行,企圖藉此削弱海軍在軍隊中的影響力。這次事件最後以多名高級軍官被撤職而收場,而軍種間的鬥爭此後仍然持續了很多年,甚至導致了美國海軍部長福萊斯特的自殺。至此,美國各軍種間的聯合蕩然無存。從表面來看,核武器帶來的技術變化導致聯合觀念受冷落。但究其根源,美國各軍種之間狹隘的本位主義滋生,對軍費的爭奪才是使聯合作戰藝術發展停滯達40年之久的根本原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