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維克多山

聖維克多山

《聖維克多山》是塞尚家鄉埃克斯附近的風景。圍繞這一主題,畫家孜孜不倦地探索了近20年,留下了許多同一題材的變體畫。這幅作品是塞尚晚年的傑作,也是他藝術思想的集中體現。畫中的景物飄浮在色彩之中,景物的遠近關係、空間關係完全被幾何形體所替代。如同一曲層次豐富而和諧的交響詩。

基本信息

作品背景

聖維克多山位於法國南部塞尚家鄉的附近。在這幅畫裡,我們是從一處長著冷杉樹的丘陵上向那座山眺望。畫中充滿了有力的線條,塞尚用這些線條組織了他的畫。塞尚的用筆是那樣的穩定堅實,看著這幅畫,我們會覺得,這些景色是實實在在地存在於明媚的陽光下。他讓我們體會到了秩序中的美。

作品欣賞

在畫的中部,有一棵高大的冷杉樹,把畫分成了兩半,但這棵樹並不是筆直的,而是微微向右傾斜,使它看起來象是在隨風搖擺一般,這樣畫面才不至於太過呆板。在畫的中部,有一條高架橋,從左至右,向下微微傾斜。為了平衡畫面,塞尚在左邊畫了另一組冷杉樹,筆直的線條,象一根楔子打進了畫的左邊。

在畫的下部,也就是多岩石的丘陵上採用淡灰和桃紅,用深淺不同的綠色來描繪松樹。屋頂上用了橙色和灰色,小池塘里是一片天藍色。

在平原上,塞尚用一塊塊深淺不同的綠色和橙色來展現屋子、蔬菜地和收割完的小麥地。

往上看,在青翠的冷杉樹冠邊,是聖維克多山,山的左邊部分,是淡紅色的,看起來山是光禿禿的,而右邊部分則是一片很冷的藍色,那裡應該是茂密的森林吧。山的上面是暖洋洋的藍天,有一些淡淡的白雲在飄著。

塞尚的用筆是那樣的穩定堅實,看著這幅畫,我們會覺得,這些景色是實實在在地存在於明媚的陽光下。他讓我們體會到了秩序中的美。

塞尚在1890年以後筆觸變變化很大,更具有抽象表現性。輪廓線也變得更破碎、更鬆弛。色彩飄浮在物體上,以保持獨立於對象之外的自身的特徵。這些傾向,導致了他臨終前幾年的那些奇妙的自由繪畫。《聖維克多山》就是這樣一類繪畫的傑作之一。筆觸在這裡起了優秀交響樂團里獨奏家的作用。每個筆觸都根據自身的作用,很得當存在於畫面之中,但又服從於整體的和諧。這幅畫裡既有結構又有抒情味,人們可以看到,藝術家達到了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結構和色彩、自然和繪畫的綜合。它屬於文藝復興和巴洛克風景畫的偉大傳統,然而,又象眼睛所看到的那樣,它又被看成是個人知覺的極大積累。畫家將這些分解成抽象的成分,重新組織成新型的繪畫的真實。

作者簡介

保羅·塞尚 (1839-1906),後期印象畫派的代表人物,畢生追求表現形式,對運用色彩、造型有新的創造,被稱為“現代繪畫之父”。 

塞尚反對傳統繪畫觀念中把素描和色彩割裂開來的做法,追求通過色彩表現物體的透視。他的畫面,色彩和諧美麗。他的作品中,以夫人為模特兒的便有25件。塞尚夫人名叫馬利·奧爾丹斯·菲格,1869年與塞尚結婚,結婚之後繼續為畫家當模特兒。

1895年,畫商為他舉行過一次展覽,共展出作品150件。1900年巴黎萬國博覽會舉行“法國藝術100周年紀念”美展, 塞尚的3件作品入選展出。1904年, 巴黎多彤奈畫廊舉行“向塞尚致敬”專題陳列,並出版了介紹畫家的小冊子。從此,塞尚的名字才廣為人知。 1906年10月2日,塞尚照常凌晨5時起床,拿起畫架,到野外去寫生,但是,他卻沒有能夠再回到自己家裡, 由於心臟病瘁發,他在作畫中死去。後來成為20世紀最偉大的天才畫家的畢卡索從塞尚的藝術中萌發了立體主義的觀念,並且廣為發展和傳播塞尚的思想。大約正是由於這一點,人們把塞尚叫做“現代繪畫之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