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1.多數認為與內聽動脈血管痙攣有關。
2.本病發病前或發病時,常出現過敏性蕁麻疹等過敏性疾病,提示發病可能與變態反應有關。
3.內淋巴壓增高、內淋巴液循環障礙、自主神經異常所致內淋巴水腫、前庭膜破裂、頸椎異常以及病因感染等有關。
4.一般認為是頸部交感神經綜合徵的一種。
臨床表現
1.發病年齡多在30~40歲之間,發作前可能有過敏性疾患,尤其多見於蕁麻疹。
2.常先突然出現聽力減退,多數為單側性,少數表現為雙側。
3.伴發作性耳鳴,可持續數日至數周,而眩暈發作出現於耳鳴開始消退及聽力逐漸恢復時,表現為周圍景物旋轉或感覺自身的天旋地轉,輕症者為頭重腳輕感而無旋轉感,常伴客觀平衡障礙,如姿勢不穩或軀體向一側傾倒。
4.典型病程呈耳聾、耳鳴發生—眩暈—耳聾、耳鳴消失的過程。
5.自發性眼球震顫,可直接朝向前庭系統受累的對側或張力增強的一側。
6.部分患者伴有噁心、嘔吐,但通常無意識障礙。
7.本病可有復發,但均可完全恢復。??
檢查
耳科檢查、聽力圖、皮膚試驗等相關檢查。
診斷
根據發病年齡及典型發作順序(耳鳴消失,聽力恢復之後出現眩暈發作)做出診斷。
鑑別診斷
應與其他耳性眩暈及中樞性眩暈相鑑別。
1.耳性眩暈
如梅尼埃病、迷路炎、前庭神經元炎、內耳藥物中毒、位置性眩暈等。
2.中樞性眩暈
如顱內占位性病變、血管性病變、神經變性疾病及感染性病變等。
治療
原則上與梅尼埃病的治療方法基本相同。可套用腎上腺皮質類固醇,脫水利尿劑,血管擴張劑,大量B族維生素及鎮靜劑等。
預後
本病預後尚好,雖有復發可能,但均可完全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