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名稱】:耕織圖【類別】:字畫
【年代】:最早繪於南宋紹興年間
【文物現狀】:原圖無存,現流行有後代各種摹本
繪畫內容
南宋紹興年間於潛縣令樓璹繪製的《耕織圖》呈獻給宋高宗,深得高宗讚賞並獲得吳皇后題詞。皇上還專門召見他,並將其《耕織圖》宣示後宮,一時朝野傳誦,從而引發了“耕織圖”發展的第一次高潮。社會上接連不斷地出現了許多《耕織圖》,形成了中國繪畫史、科技史、農業史、藝術史中一個獨特的現象,成就了中國文化遺產的一大瑰寶。《耕織圖》歷經近千年流傳到世界各地。樓的《耕織圖》又是一卷詩畫相配的文學藝術作品,有人將他的詩與南宋詩人范成大的作品相比較,充滿田園氣息,也有人評價他的作品的內容更像是以農業為主題的農學著作,有人將它與《天工開物》、《農政全書》相媲美。說是一部有韻的農書。
《耕織圖》描繪細緻入微又富有藝術感染力,有賴於樓璹對農業生產的長期觀察體驗和高超的藝術造詣。他在任縣令時,跑遍於潛縣治十二鄉之周邊的南門畈、橫山畈、方元畈、祈祥畈、對石畈、竹亭畈、敖乾畈等大畈,深入田頭地角,出入農家,與當地有經驗技術的農夫蠶婦研討種田、植桑、織帛等經驗技術得失。尤其難得的是,它在畫面上留下的從事農業生產的圖像,為研究農業特別是農具留下了無法從文字資料中得到的珍貴資料。例如《灌溉》《一耘》圖,繪出了當時使用戽斗、桔槔和龍骨車抽水灌田的情景。從《收割》圖中看到的是一幅緊張的割稻場面。《織》和《攀花》等圖繪出了當時已經使用的素織機和花織機,使人們能夠更形象地了解當時蠶桑及紡織的發展面貌。其中記載的許多耕織知識和生產工具一直沿用至今。
詩詞內容
康熙版《耕織圖》
(一)耕部詩:浸種、耕、耙耨、耖、碌碡、布秧、初秧、淤蔭、拔秧、插秧、一耘、二耘、三耘、灌溉、收刈、登場、持穗、舂碓、篩、簸揚、礱、入倉、祭神。1、浸種
溪頭夜雨足,門外春水生。
筠籃浸淺碧,嘉穀抽新萌。
西疇將有事,耒耜隨晨興。
只雞祭勾芒,再拜祈秋成。
暄和節候肇農功,自此勤勞處處同。早辨東田穜稑種,褰裳涉水浸筠籠。
2、耕
東皋一犁雨,布穀初催耕。
綠野暗春曉,烏犍苦肩赬。
我銜勸農字,杖策東郊行。
永懷歷山下,往事關聖情。
土膏初動正春晴,野老支筇早課耕。辛苦田家惟穡事,隴邊時聽叱牛聲。
3、耙耨
雨笠冒宿霧,風簔擁春寒。
破塊得甘霔,齧塍浸微瀾。
泥深四蹄重,日暮兩股酸。
謂彼牛後人,著鞭無作難。
每當旰食念民依,南畝三時願不違。已見深耕還易耨,綠蓑青笠雨霏霏。
4、耖
脫袴下田中,盎漿著塍尾。
巡行遍畦畛,扶耖均泥滓。
遲遲春日斜,杳杳樵歌起。
薄暮佩牛歸,共浴前溪水。
東阡西陌水潺湲,扶耖泥塗未得閒。為念饔飧由力作,敢辭竭蹶向田間。
5、碌碡
力田巧機事,利器由心匠。
翩翩轉圜樞,袞袞鳴翠浪。
三春欲盡頭,萬頃平如掌。
漸暄牛已喘,長懷丙丞相。
老農力穡慮偏周,早夜扶犁未肯休。更駕烏犍施碌碡,好教春水滿平疇。
6、布秧
舊谷發新穎,梅黃雨生肥。
下田初播殖,卻行手奮揮。
明朝望平疇,綠針剌風漪。
審此一寸根,行作合穗期。
農家布種避春寒,甲坼初萌最可觀。自昔虞書傳播谷,民間莫作等閒看。
7、初秧
春工正當時,下種看期度。
乘閒攜子游,策杖臨堭路。
看水泛西湖,臨風方日暮。
農家事可知,應費心無數。
一年農事在春深,無限田家望歲心。最愛清和天氣好,綠疇千頃露秧針。
8、淤蔭
殺草聞吳兒,灑灰傳自祖。
田田皆沃壤,活活流膏乳。
塍頭鳥啄泥,谷口鳩喚雨。
敢望稼如雲,工夫蓋如許。
從來土沃藉農勤,豐歉皆由用力分。薙草灑灰滋地利,心期千畝稼如雲。
9、拔秧
新秧初出水,渺渺翠毯齊。
清晨且拔濯,父子爭提攜。
既沐青滿握,再櫛根無泥。
及時趁芒種,散著畦東西。
青蔥刺水滿平川,移植西疇更勃然。節序驚心芒種迫,分秧須及夏初天。
10、插秧
晨雨麥秋潤,午風槐夏涼。
溪南與溪北,笑歌插新秧。
拋擲不停手,左右無亂行。
我教插秧馬,代勞民莫忘。
千畦水澤正瀰瀰,競插新秧恐後時。亞旅同心欣力作,月明歸去莫嫌遲。
11、一耘
時雨既已潤,良苗日維新。
去草如去惡,務令盡陳根。
泥蟠任犢鼻,膝行生浪紋。
眷惟有虞氏,德盛感鳥耘。
豐苗翼翼出清波,荑稗叢生可若何。非種自應芟薙盡,莫教稂莠敗嘉禾。
12、二耘
解衣日炙背,戴笠汗濡首。
敢辭冒炎蒸,但欲去稂莠。
壺漿與簞食,亭午來餉婦。
要兒知稼穡,豈曰事攜幼。
曾為耘苗結隊行,更憂宿草去還生。隴間饋饁頻來往,勞勩田家婦子情。
13、三耘
農田亦甚劬,三復事耘耔。
經年苦艱食,喜見苗薿薿。
老農念一飽,對此出饞水。
願天均雨陽,滿野如雲委。
擺稏盈畦日正長,復勤穮蓘下方塘。堪憐曝背炎蒸下,惟冀青疇發紫芒。
14、灌溉
揠苗鄙宋人,抱瓮慚蒙莊。
何如銜尾鴉,倒流竭池塘。
擺稏舞翠浪,蘧蒢生晨涼。
斜陽耿疏柳,笑歌問女郎。
塍田六月水泉微,引溜通渠迅若飛。轉盡桔槔筋力瘁,斜陽西下未言歸。
15、收刈
田家刈獲時,腰鐮競倉卒。
霜濃手龜坼,日永身罄折。
兒童行拾穗,風色凌短褐。
歡呼荷擔歸,望望屋山月。
滿目黃雲曉露晞,腰鐮獲稻喜晴暉。兒童處處收遺穗,村舍家家荷擔歸。
16、登場
禾黍已登場,稍覺農事優。
黃雲滿高架,白水空西疇。
用此可卒歲,願言免防秋。
太平本無象,村舍炊煙浮。
年穀豐穰萬寶成,築場納稼積如京。回思望杏瞻蒲日,多少辛勤感倍生。
17、持穗
霜時天氣佳,風勁木葉脫。
持穗及此時,連枷聲亂髮。
黃雞啄遺粒,烏鳥喜聒聒。
歸家抖塵埃,夜屋燒榾柮。
南畝秋來慶阜成,瞿瞿未釋老農情。霜天曉起呼鄰里,遍聽村村打稻聲。
18、春碓
娟娟月過牆,簌簌風吹葉。
田家當此時,村舂響相答。
行聞炊玉香,會見流匙滑。
更須水轉輪,地碓勞蹴踏。
秋林茅屋晚風吹,杵臼相依近短籬。比舍舂聲如和答,家家篝火夜深時。
19、篩
茅檐聞杵臼,竹屋細篩簸。
照人珠琲光,奮臂風雨過。
計功初不淺,飽食良自賀。
西鄰華屋兒,醉飽正高臥。
謾言嘉穀可登盤,穅秕還憂欲去難。粒粒皆從辛苦得,農家真作白珠看。
20、簸揚
臨風細揚簸,糠粃凌風前。
傾瀉雨聲碎,把玩玉粒圓。
短裙箕帚婦,收拾亦已專。
豈徒較升斗,未敢忘凶年。
作苦三時用力深,簸揚偏愛近風林。須知白粲流匙滑,費盡農夫百種心。
21、礱
推挽人摩肩,輾轉石礪齒。
殷床作雷音,旋風落雲子。
有如布山川,培塿勢相峙。
前時斗量珠,滿眼俄有此。
經營阡陌苦胼胝,艱食由來念阻飢。且喜稼成登石磑,從茲鼓腹樂雍熙。
22、入倉
天寒牛在牢,歲暮粟入庾。
田父有餘樂,炙背臥檐廡。
卻愁催賦租,胥吏來旁午。
輸官王事了,索飯兒叫怒。
倉箱頓滿各欣然,補葺牛牢雨雪天。盼到蓋藏休暇日,從前拮据已經年。
23、祭神
一年農事周,民庶皆安逸。
歌謠遍社村,共享昇平世。
五風君德生,十雨蒼天濟。
當年后稷神,留與後人祭。
東疇舉趾祝年豐,喜見盈寧百室同。粒我烝民遺澤遠,吹豳擊鼓報難窮。
(二)織部詩:浴蠶、二眠、三眠、大起、捉績、分箔、採桑、上簇、炙箔、下簇、擇繭、窖繭、練絲、蠶娥、祀謝、緯、織、絡絲、經、染色、攀花、剪帛、成衣。
1、浴蠶
農桑將有事,時節過禁菸。
輕風歸燕日,小雨浴蠶天。
春衫卷縞袂,盆池弄清泉。
深宮想齋戒,躬桑率民先。
豳風曾著授衣篇,蠶事初興穀雨天。更考公桑傳禮制,先宜浴種向晴川。
2、二眠
吳蠶一再眠,竹屋下簾幕。
拍手弄嬰兒,一笑姑不惡。
風來麥秀寒,雨過桑沃若。
日高蠶未起,谷鳥鳴百箔。
柔桑初剪綠參差,陌上歸來日正遲。村舍家家簾幕靜,春蠶新長再眠時。
3、三眠
屋裡蠶三眠,門前春過半。
桑麻綠陰合,風雨長檠暗。
葉里蠶絲繁,臥作字畫短。
偷閒一枕肱,夢與楊花亂。
紅女勤劬日載陽,鳴鳩拂羽恰條桑。只因三臥蠶將老,剪燭頻看夜未央。
4、大起
盈箱大起時,食葉聲似雨。
春風老不知,蠶婦忙如許。
呼童刈早麥,朝飯已過午。
妖歌得綾羅,不易青裙女。
春深處處掩茅堂,滿架吳蠶婦子忙。料得今年收繭倍,冰絲雪縷可盈筐。
5、捉績:
麥黃雨初足,蠶老人愈忙。
辛勤減眠食,顛倒著衣裳。
絲腸映綠葉,練練金色光。
松明照夜屋,杜宇呼東岡。
連宵食葉正紛紛,風雨聲喧隔戶聞。喜見新蠶瑩似玉,燈前檢點最辛勤。
6、分箔
三眠三起余,飽葉蠶侷促。
眾多旋分箔,早晚磓滿屋。
郊原過新雨,桑柘添濃綠。
竹間快活吟,慚愧麥飽熟。
愛逢晴日映疏簾,新綠如雲葉漸添。天氣清和蠶事廣,移筐分箔遍茅檐。
7、採桑
吳兒歌採桑,桑下青春深。
鄰里講歡好,過畔無欺侵。
深籃各自攜,層梯高倍尋。
黃鸝飽紫椹,啞咤鳴綠陰。
桑田雨足葉蕃滋,恰是春蠶大起時。負筥攜筐紛笑語,戴鵀飛上最高枝。
8、上簇
采采綠葉空,翦翦白茅短。
撒簇輕放手,蠶老絲腸懦。
山市浮晴嵐,風日作妍暖。
會看繭如瓮,累累光照眼。
頻執纖筐不厭疲,久忘膏沐與調飢。今朝士女歡顏色,看我冰蠶作繭時。
9、灸箔
峨峨爇薪炭,重重下簾幕。
初出結網蟲,遽若雪滿箔。
老媼不勝勤,候火珠汗落。
得閒兒女子,困臥呼不覺。
蠶性由來苦畏寒,深垂簾幕夜將闌。爐頭更爇松明火,老媼殷勤日探看。
10、下簇
晴明開雪屋,門巷排銀山。
一年蠶事辦,下簇春向闌。
鄰里兩相賀,翁媼一笑歡。
后妃應獻繭,喜色開天顏。
自昔蠶繅重婦功,曾聞獻繭在深宮。披圖喜見累累滿,茅屋清光積雪同。
11、擇繭
大繭至八蠶,小繭止獨蛹。
繭衣繞指柔,收拾擬何用。
冬來作縹絖,與兒禦寒凍。
衣帛非不能,債多租稅重。
冰繭方堪作素紈,重綿亦藉御深寒。就中自有因材法,揀取筐間次第觀。
12、窖繭
盤中水精鹽,井上梧桐葉。
陶器固封泥,窖繭過旬浹。
門前春水生,布穀催畚鍤。
明朝踏繅車,車輪纏白氎。
一年蠶事已成功,歷數從前屬女紅。聞說及時還窖繭,荷鋤又向綠陰中。
13、練絲
連村煮繭香,解事誰家娘。
盈盈意媚灶,拍拍手探湯。
上盆顏色好,轉軸頭緒長。
晚來得少休,女伴語隔牆。
炊煙處處繞柴籬,翠釜香生煮繭時。無限經綸從此出,盆頭喜色動雙眉。
14、蠶蛾
蛾初脫纏縛,如蝶栩栩然。
得偶粉翅光,散子金粟圓。
歲月判悠悠,種嗣期綿綿。
送蛾臨遠水,早歸祝明年。
蛾兒布子如金粟,水際分飛任所之。莫令繭絲遺利盡,來年留作授衣資。
15、祀謝
春前作蠶市,盛事傳西蜀。
此邦享先蠶,再拜絲滿目。
馬革裹玉肌,能神不為辱。
雖雲事渺茫,解與民為福。
勞勞拜簇祭神桑,喜得絲成願已償。自是西陵功德盛,萬年衣被澤無疆。
16、緯
浸緯供織紝,寒女兩髻丫。
繾綣一縷絲,成就百種花。
弄水春筍寒,卷輪蟾影斜。
人間小阿香,晴空轉雷車。
綠陰掩映野人家,每到蠶時靜不嘩。一自夏初成繭後,籬邊新聽響繅車。
17、織
青燈映幃幕,絡緯鳴井闌。
軋軋揮素手,風露淒已寒。
辛勤度幾梭,始復成一端。
寄言羅綺伴,當念麻薴單。
從來蠶績女功多,當念勤勞惜綺羅。織婦絲絲經手作,夜寒猶自未停梭。
18、絡絲
兒夫督機絲,輸官趁時節。
向來催租瘢,正為坐逾越。
朝來掉籰勤,寧復辭腕脫。
辛苦夜未眠,敗屋燈明滅。
無衣卒歲早關情,寒氣催人蟋蟀聲。茅屋疏籬秋夜永,短檠相對絡絲成。
19、經
素絲頭緒多,羨君好安排。
青鞋不動塵,緩步交去來。
脈脈意欲亂,眷眷首重回。
王言正如絲,亦付經綸才。
織紝精勤有季蘭,牽絲分理制羅紈。鳴機來往桑陰里,已作吳綃匹練看。
20、染色
絲成練熟時,萬縷銀光皎。
因為五色形,曾費葛仙老。
奇方自聖傳,不繼何人曉。
染得色鮮明,多是天工巧。
凝膏比潔絡新絲,傳得仙方色陸離。一代文明資賁飾,須教五采備彰施。
21、攀花
時態尚新巧,女工慕精勤。
心手暗相應,照眼花紛紜。
殷勤拋錦字,曲折續回文。
更將無限思,織作雁背雲。
巧樣爭傳濯錦文,堪憐織女最殷勤。雲章霞彩娛人意,自著尋常縞布裙。
22、剪帛
低眉事機杼,細意把刀尺。
盈盈彼美人,剪剪具束帛。
輸官給邊用,辛苦何足惜。
大勝漢繚綾,粉污不再著。
手把齊紈冰雪清,秋衣欲制重含情。逡巡莫漫施刀尺,萬縷千絲織得成。
23、成衣
銀針透錦絲,金剪沖嬌綠。
長短在工人,寬窄憑尺數。
橫裁雁陣雲,碎補鴉翎目。
衣成念織勞,莫把蠶家負。
已成束帛又縫紉,始得衣裳可庇身。自昔宮廷多澣濯,總憐蠶織重勞人。
雍正版《耕織圖》
(一)耕部詩:浸種、耕、耙耨、耖、碌碡、布秧、初秧、淤蔭、拔秧、插秧、一耘、二耘、三耘、灌溉、收刈、登場、持穗、舂碓、篩、簸揚、礱、入倉、祭神。1、浸種
百穀遺嘉種,先農著懋功。
春喧二月後,香浸一溪中。
重稑隨宜辨,筠籠用力同。
每多賢父老,占節識年豐。
2、耕
原隰韶光媚,茅茨暖氣舒。
青鳩呼雨急,黃犢駕犁初。
畎畝人無逸,耕耘事敢疏?
勤劬課東作,扶策歷村墟。
3、耙耨
農務時方急,春潮堰欲平。
煙籠高柳暗,風逐去鷗輕。
壓笠低雲影,鳴蓑亂雨聲。
耙頭船共穩,斜立叱牛行。
4、耖
南畝耕初罷,西疇耖復親。
四蹄聽活活,千頃望畇畇。
蝶舞黃萱晚,鶯歸綠樹新。
春光長不負,只有力田人。
5、碌碡
如輪轉機石,歷碌向東皋。
驅犢亦何急,平田敢告勞。
春塍縈似滯,沃壤膩於膏。
水族堪供餉,傾樽醉蟹螯。
6、播秧
種包忻拆甲,岸畔競攜筐。
活活沖泥播,紛紛落隴香。
追隨歡幼稚,祝禱願豐穰。
氣候今年好,行看刺水秧。
7、初秧
珍惜占城種,攜兒上隴來。
一溪添雨足,盈苗喜秧開。
宿露濃相浥,韶陽暖復催。
忻忻頻笑指,轉眼秧可栽。
8、淤蔭
鳥鳴村陌靜,春漲野橋低。
已愛新秧好,旋看復隴齊。
淤蔭爭早作,課罷豈安棲。
沾體兼塗足,忙忙日又西。
9、拔秧
吉辰逢社後,比戶趁忙時。
盈把分青壤,和根濯綠漪。
兒童擔餉榼,婦子制秧旗。
慣得為農樂,辛勞自不如。
10、插秧
令序當芒種,農家插蒔天。
倏分行整整,佇看影芊芊。
力合聞歌發,栽齊聽鼓聲。
一朝千頃遍,長日正如年。
11、一耘
飽雨纖纖長,含風葉葉柔。
載芟除宿莠,挹注引新流。
陰借臨溪樹,聲傳隔隴謳。
炊煙村畔起,歸路緩驅牛。
12、二耘
鬱郁平疇綠,勞勞二載耘。
理苗疏是法,非種去宜勤。
笠重初收霧,鋤輕半帶雲。
日高忙餉婦,稚子故牽裙。
13、三耘
鋤莠日當午,驕陽若火燔。
耘耔須盡力,辛苦只今番。
蟬噪風前急,蛙聲水底喧。
釀花宜郁暑,翠浪舞翩翩。
14、灌溉
藝奪天工巧,人耕地力加。
桔槔聲振鼓,戽斗疾翻車。
灌注畦漸滿,嘔啞日欲斜。
況兼風露美,倩倩土新華。
15、收刈
西成已在望,早作更呼歡。
刈穗香生把,盈筐露未乾。
啄遺鴉欲下,拾滯稚爭歡。
主伯欣相慶,豐年俯仰寬。
16、登場
紅秈收十月,白水浸陂塍。
釀熟田家慶,場新歲事登。
雲堆香冉冉,霧積勢層層。
勞瘁三時過,饔飧幸可憑。
17、持穗
力田欣有歲,曬稻喜晴天。
響落連枷急,沉浮夕照濃。
鼠銜猶畏懦,雞啄自從容。
幸值豐亨世,堯民比屋封。
18、舂碓
野陌風霜早,柴門晚日多。
舂聲接鄰響,杵韻洽豳歌。
顆顆珠傾篚,瑩瑩雪滿籮。
為憐辛苦得,把握屢摩挲。
19、篩
治粒頻求潔,田家亦苦辛。
篩風當戶北,避日就檐陰。
一飽功非易,終年力不禁。
君看圓如玉,我愛勝如金。
20、簸揚
朝來風色好,箕宿應維南。
敢借翻飛力,寧教糠秕參。
乾圓輸縣吏,狼藉戒童男。
得免催租負,方無俯仰慚。
21、礱
地結霜痕白,檐虛夜氣青。
聲殷礱早谷,風勁閉寒扃。
玉色鮮堪比,珠光瀉不停。
蒸炊謀室婦,農祖薦朝馨。
22、入倉
勤勞臨歲暮,入囷及良朝。
墉櫛寧奢望,貯藏幸已饒。
賦完農有暇,門靜吏無囂,
苫廩牢封固,無慮雨雪飄。
23、祭神
雨暘征帝德,豐稔慰氓愚。
賽鼓村迎社,神燈夜禱巫。
酒漿瀉罌盎,餚核獻盤盂。
敢乞長年惠,穰穰遂所需。
(二)織部詩:浴蠶、二眠、三眠、大起、捉績、分箔、採桑、上簇、炙箔、下簇、擇繭、窖繭、練絲、蠶娥、祀謝、緯、織、絡絲、經、染色、攀花、剪帛、成衣。
1、浴蠶
門多楊柳風,溪漲桃花水。
村酒醞羊羔,春閨浴蠶子。
纖纖弄翠盆,戢戢蠕香紙。
雪繭與冰絲,婦功從此始。
2、二眠
百舌鳥初鳴,再眠蠶在箔。
陌桑青已柔,堤草綠猶弱。
正宜旭日和,惟恐春寒作。
婦忙兒不知,棗栗頻啼索。
3、三眠
春見拂簾櫳,春露繁桑柘。
繞箔理三眠,燒燈繞五夜。
大姑席未安,小姑梳弗暇。
喔喔唱鄰雞,提筐邀比舍。
4、大起
今春寒暖勻,南陌條桑好。
箔上葉憂稀,枝頭采戒早。
不知春幾多,但覺蠶欲老。
阿誰紅粉妝,尋芳踏堤草。
5、捉績
生熟乃有時,老嫩莫紛糅。
恐煩姑與嫜,服勞夜繼晝。
松火發瓦盆,星芒射階溜。
次第了架頭,匆忙顧童幼。
6、分箔
新燕掠風輕,新蠶偕日長。
分箔天氣暄,食葉雨聲響。
少婦采林間,倦歸歇陌上。
門前桑騷騷,黃雲接青壤。
7、採桑
清和天氣佳,比戶採桑急。
瀼瀼零露繁,冉冉綠陰濕。
高柯學猱升,落葚教兒拾,
昨摘滿籠歸,姑猶嗔不給!
8、上簇
東鄰催早耕,西舍呼浸谷。
花殘蜀鳥啼,春老吳蠶熟。
蚑蚑鞠雪腰,盈盈皤絲腹。
剪草架初齊,女郎看上簇。
9、炙箔
溫扇花信風,寒醞麥秋雨。
葭簾張蟹舍,松盆暖蠶戶。
香生雪繭明,光吐銀絲縷。
門忌少人蹤,語燕喧衡宇。
10、下簇
前月浴新蠶,今月摘新繭。
浴蠶柳葉纖,摘繭柳綿卷。
膏沐曾未施,風光覺潛轉。
鄰曲慰勞來,歡情一共展。
11、擇繭
傾筐香雪明,擇繭檐日上。
大半作絲綸,三分充綿纊。
囑嫗理從容,擇慣知瘠壯。
所慮梅雨過,插秧趁溪漲。
12、窖繭
挽袖解長裙,香汗濕紅頰。
農事委良人,蠶功獨在妾。
層層下簇完,勞勞窖繭接。
作苦感天公,冰雪滿箱篋。
13、練絲
煙流矮屋青,水汲前溪潔。
掉車若捲風,映釜如翻雪。
絲頭入手長,左右旋轉忙。
軋軋聽交響,行人聞繭香。
14、蠶蛾
鄰始通往來,暫時解忙促。
出繭影翩翩,翅光膩粉沃。
秧苗已抽青,桑葉再見綠。
送蛾須水邊,流傳笑農俗。
15、祀神
豐祀報先蠶,灑庭佇來格。
釃酒注樽罍,獻絲當圭璧。
堂下趨妻孥,堂上拜主伯。
神惠乞來年,盈箱賜倍獲。
16、緯
盈盈緯車婦,荊布事素樸。
絲絲理到頭,的的出新濯。
心忙不遑食,腕倦何曾覺。
忽聽歸鴉啼,斜陽掛屋角。
17、織
一梭復一梭,頻擲青燈側。
艷艷機上花,朵朵手中織。
嬌女眠齁齁,秋蟲語唧唧。
檐頭月漸高,紙窗明曉色。
18、絡絲
女紅亦頗勞,悽然當戶嘆。
燈昏絡素絲,籆重困柔腕。
纖纖鬢影寒,沉沉夜氣半。
妾心不敢忙,心忙絲緒亂。
19、經
昨為籆上絲,今作軸中輕。
均勻細分理,珍重相叮嚀。
君看千萬縷,始成丈尺絹。
城市紈絝兒,辛苦何嘗見!
20、染色
深淺練縓纁,蒼黃運巧智。
把絲曬柴荊,臨風含綺思。
煥然五色紛,爛若雲霞熾。
好語付機工,金梭織錦字。
21、攀花
織絹當織長,挽花要挽雙。
緒繁勞玉腕,梭冷燼銀缸。
新樣勝吳綾,斜文賽蜀錦。
成匹落誰家,詎忍栽衾枕!
22、剪帛
千絲復萬絲,成帛良非偶。
握尺重含情,欲剪頻低首。
紅分的的桃,青擘柔柔柳。
但免舅姑寒,妾單亦何醜。
23、裁衣
九月屆授衣,縫紉難容緩。
戔戔逐剪裁,楚楚稱長短。
刀尺迎風寒,元黃委雲滿。
帝力並天時,農蠶慰飽暖。
社會影響
受樓的《耕織圖》影響,南宋時幾乎各州、縣府中均繪《耕織圖》,元延祐五年(1318年),司農司苗好謙編寫《栽桑圖說》,將元初李聲臨摹的樓《耕織圖》一同編為《農桑圖說》,印發給老百姓。明萬曆年間(1573—1619年),樓王壽《耕織圖》被引用編入《便民圖纂》。各種形式的《耕織圖》鼎盛於清代,康熙二十八年(1689),康熙帝二次南巡時,意外得獲南宋樓王壽《耕織圖》,感慨織女之寒、農夫之苦,遂命內廷供奉焦秉貞以樓璹原作為基礎重繪《耕織圖》。康熙不僅每圖親題七言律詩一首且於圖前親書序文,並於序首,序尾蓋印。後來雍正皇帝又命畫師參照樓《耕織圖》和《御製耕織圖》繪製耕圖、織圖各23幅,並親自各題五律詩1首。乾隆皇帝也命畫師摹繪樓《耕織圖》,親自作序,並在保留樓王壽原詩的同時,於每幅題七律及五律詩各1首。自南宋樓《耕織圖》問世,至清末700餘年間,各版本的《耕織圖》層不出窮。現美國、英國、日本、朝鮮等國有多種臨摹本珍藏。據日本東海大學文學部渡部武統計,他所研究過的《耕織圖》版本就有56種之多。《耕織圖》被稱為“中國最早完整記錄男耕女織的畫卷”、“世界首部農業科普畫冊”。焦繪耕織圖令康熙皇帝龍顏大悅,在序首鈐蓋了“佩文齋”朱印,在序後鈐蓋了“康熙宸翰”陽文朱方大印和陰文“稽古右文之章”朱方大印,再命著名木刻家朱圭、梅裕鳳鐫版印製,頒賜臣工。
焦繪《耕織圖詩》問世以後,它的墨印彩繪本也開始出現。北京圖書館出版社將墨印彩繪本影印出版,令世人一睹珍品風采,又能了解唐末五代以來墨印彩繪之技法。1933年商務印書館出版之《東方文庫續編》中的《東方藝術與西方藝術》所收之《明清之際中國美術所受西洋之影響》一文,將焦圖與樓圖作比較:“最為不同者,則焦圖套用西洋之透視法以作畫是也,”“樓圖簡單樸素,而焦圖則纖細麗都。”
《耕織圖》是我國古代為勸課農桑,採用繪圖的形式詳實記錄耕作與蠶織的系列圖譜。由於其“圖繪以盡其狀,詩文以盡其情”,形象生動、細膩傳神地描繪了勞動者耕作與蠶織的場景和詳細的生產過程,而起到了普及農業生產知識、推廣耕作技術、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巨大作用,其本身也成為極其珍貴的藝術瑰寶。
流傳經過
樓璹所繪的《耕織圖》共有兩個版本。一是正本,進獻高宗,藏於皇宮;一為副本,留在家中。正本進獻高宗後,高宗十分欣賞,命翰林圖畫院摹繪。摹本中的《耕圖》現已無考,而彩色摹本《蠶織圖》正本自宋以來一直深藏後宮,但在民國期間突然失蹤。直到1984年,在黑龍江省大慶市重新發現,現藏於故宮博物館。副本由其侄子樓鑰題跋。其孫子樓洪、樓深根據家藏原圖副本,配上五言詩,仿刻於石,使之流傳後世。樓璹《耕織圖》原本及刻石今均已散失,其五言詩45首仍流傳至今。由於《耕織圖》反映了農耕時代最重要的兩種生產——耕與織的生產環節,因此一問世便受到廣泛關注。南宋時期,各府、州、縣的衙門牆壁上都繪有《耕織圖》的圖畫和詩歌,讓官民觀看,以了解耕織過程和細節。元代以來,歷代都有《耕織圖》的摹本。元代時安徽休寧人程棨根據樓氏家族收藏的副本臨摹,流傳於世。清乾隆年間,乾隆皇帝將程棨摹本置於盒內,收藏在圓明園貴織山堂,同時命畫院臨摹刻石,所刻之石也同藏於圓明園。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燒毀圓明園時,《耕織圖》被掠去,現藏於美國華盛頓佛利爾美術館。刻石在這次浩劫中部分被毀,余石於民國初年被徐世昌收藏,鑲嵌於花園牆壁,至1960年,留存的刻石才歸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現存共23方,其中耕圖13方、織圖7方,另有3方未能辨識。
明代時有鄺璠摹本。鄺璠著《便民圖摹》十六卷。其中卷一、卷二為《耕織圖》摹本。卷一為《農務之圖》,卷二為《女紅之圖》。鄺璠的摹本比之原圖本減少了圖數,也更換了配詩。1959年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了《便民圖摹》,內有耕織圖總計31幅,皆為黑白線條,其中耕圖15幅,織圖16幅。與樓璹原圖基本相同。
清代的摹本為焦秉貞摹本。焦秉貞為山東濟寧人,著名畫家,師從郎世寧,工西洋畫法,官至欽天監五官正。清康熙三十五年,焦秉貞奉旨以西洋畫中的焦點透視法繪製了《耕織圖》46幅。第一至23幅為耕圖,第24至46幅為織圖。每幅圖內空白處均以小楷書樓璹五言律詩一首。由於康熙帝的賞識,於康熙五十一年將此圖刻印成書,五十三年又頒布此書為《御製耕織圖》。其後,乾隆帝又收集和翻刻《耕織圖》,《耕織圖》的摹刻之風和推廣在中國歷史上形成了第二次高潮。一些府縣紛紛刻板印發。《耕織圖》的翻刻本屢見不鮮,主要有佩文齋本、點石齋本、內府彩色套印本等。同時《耕織圖》的內容還被移植到其他藝術之中,在各種場合以各種形式頻頻出現,如在石刻上、視窗木雕上、瓷器彩繪中、織花紋樣中等都有《耕織圖》的圖案,如現故宮所藏青花瓷耕織圖大碗、康熙五彩耕織圖紋瓶等瓷器上的耕織圖就摹自焦秉貞的《耕織圖》。在這次高潮中,地方印行的一些農書也以各種形式翻刻《耕織圖》,如《幽風廣義》、《蠶桑萃編》、《授時通考》等。耕織圖的內容因此深入民間,成為民間流承的民俗成分。
據考證,雍正、乾隆兩朝都曾幾度摹繪、刊行焦繪《耕織圖詩》。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有乾隆朝冷枚(焦秉貞弟子、供奉內廷)、陳枚(畫家、官內務府員外郎)繪製的焦圖的絹本著彩摹繪本,而大連圖書館所藏乾隆時刊印的《御製耕織圖詩》則不但有康熙的詩,雍正、乾隆時的御製詩也都赫然在目。美國國會圖書館亞洲部專家居蜜女士提及他們也藏有《耕織圖》,真不知《耕織圖》會有幾許。有意思的是,焦繪《耕織圖》成為當時景德鎮瓷器中的一種特有紋飾。今故宮博物院藏品中有五彩耕織圖碗,畫面取“舂碓”和“分箔”兩組題材。而樓(左王右為士加冤上加工加吋)的《耕織圖》由於選材和表現手法上的長處,後世亦出現不少摹本。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據元代程棨摹本刻石,系陰刻,線條洗鍊剛勁。圖存圓明園貴織山堂,石置多稼軒。1860年圓明園遭英法聯軍焚掠,程棨本《耕織圖》不知所終,刻石被毀;直至1960年,殘存刻石終歸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僅存23石,相當於原45石之一半。
乾隆帝把清漪園(頤和園)的一處富有田園風光的景色命名為“耕織圖”。乾隆皇帝不僅命人繪製《耕織圖》,並且將《耕織圖》中的美景用實際山水復原出來,把關係到國計民生的衣食之本,用藝術與現實相結合的手法鑲嵌在清漪園絢麗的湖光山色之中。《耕織圖》的繪製到清朝達到鼎盛,而以《雍正耕織圖》最為精美獨特,深藏故宮三百年,到今天已成為非常珍貴的文物與藝術品,被視為鎮館之寶。目前,《雍正耕織圖》已被列為國家一級文物。
相關資料
耕織圖起源於南宋時期,劉松年曾作《耕織圖》,同時代的作品農耕二十一圖並紡織二十四圖,有木刻流傳。清康熙帝命內廷畫家重繪《耕圖》與《織圖》各23幅。其中耕圖內容有:浸種、耕、耙耨、耖、碌碡、布秧、初秧、淤蔭、撥秧、插秧、一耘、二耘、三耘、灌溉、收刈、登場、持穗、舂碓、簸、揚礱、入倉、祭神。織圖內容有:浴蠶、二眠、三眠、大起、捉績、分箔、採桑、上簇、炙箔、下簇、擇繭、窖繭、練絲、蠶娥、祀謝、緯、織、絡絲、經、染色、攀華、剪帛、成衣。乾隆亦曾命冷枚、陳枚各繪《耕織圖》。瓷器上出現的耕織圖紋,始見於康熙三十五年,康熙五十一年以後廣為流行,並成為康熙時期的獨特題材,多用青花或五彩表現。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清康熙五彩耕織圖紋棒錘瓶,瓶身相對兩面分別緒“舂碓”和“分箔”畫面,畫面的左上方各題寫五言詩。“舂碓”詩為:“娟娟月過牆,簌簌風吹葉。田家當此時,村舂響相答。行聞炊玉香,會見流匙滑。更須水輪摶,地碓勞蹴踏。”“分箔”詩為:“三眠三起余,飽葉蠶侷促。眾多搶分箔,早晚槌滿屋。郊原過新雨,桑柘添濃綠。竹間快活吟,慚愧麥飽熟。”在瓷繪畫風上,完全仿效原作中西相參的畫法,精美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