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曾希柏等著的《耕地質量培育技術與模式(精)》第1~8章分別就作者對耕地質量的一些基本觀點、國內外研究現狀與展望,土壤有機質、土壤膠體、土壤物理性質、土壤生物等對耕地質量的影響進行分別敘述,並就耕地質量退化及其調控的理論基礎等方面進行了探討;第9~13章分別就長期定位試驗在耕地質量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耕地有機質提升、養分庫容增效與結構調控、污染土壤修復、施肥進步對作物生產的貢獻等內容進行了分別敘述;第14~21章分別就黑土、棕壤、潮土、紫色土、灌漠土、砂姜黑土、紅壤旱地、水稻土等主要類型耕地的質量培育與退化耕地修復模式進行了總結和提煉,希望能形成對相應區域具有一定指導意義的技術模式。
圖書目錄
序
前言
第一章 耕地質量及其影響要素
第二章 耕地質量研究的現狀與展望
第三章 土壤有機質及其在耕地質量培育中的作用
第四章 土壤膠體化學及其與耕地質量的關係
第五章 土壤物理性質及其對耕地質量的意義
第六章 土壤生物對耕地質量的影響及其調控
第七章 耕地質量調控與退化耕地修復原理
第八章 土壤中污染物的膠體化學
第九章 長期定位試驗及其在耕地質量研究中的作用
第十章 耕地有機質提升技術
第十一章 耕地養分庫容增效技術
第十二章 污染土壤修復技術
第十三章 施肥進步對作物生產的貢獻
第十四章 黑土質量培育技術與模式
第十五章 棕壤質量培育技術與模式
第十六章 潮土質量培育技術與模式
第十七章 紫色土質量培育技術與模式
第十八章 砂姜黑土質量培育技術與模式
第十九章 灌漠土質量培育技術與模式
第十二章 紅壤旱地質量培育技術與模式
第二十一章 南方地產稻田質量培育技術與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