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耆那教之聖典綜觀其教理特徵,概屬於一種出家解脫主義之宗教,蓋此類思想早已流行於雅利安人入侵以前之印度,而與佛教同出一源,然其後之教理髮展迥異於佛教者乃在承認‘自我為永遠之存在者’,佛教則不僅否認自我之存在,更反對‘永遠存在’之概念。此外,耆那教以斷食等之苦行為解脫輪迴之要法,承認微細生類之生命意義,從而強調徹底的不殺與‘無所得’之觀念,遂形成一極端之出家主義,此亦異於佛教之中道思想。有關本書之著作有康達康達(梵Kundakunda )之教理精要、五原理精要,及烏麻斯伐梯(梵Uma^sva^ti )之‘諦義證得書’等。本書屬耆那教白衣派(梵S/veta^mbara )之教義,至於空衣派(梵Digambara )所依用之經典,系後人加入吠檀多派及婆羅門思想之新作,原典已於三、四世紀頃散佚。[Sutta^game(An%gaand Upa^n%ga of Jaina) 2 vols.Bombay 1954; W. Schubring : DieLehre der Jainas, nach den altenQuellen dargestellt, GIAPhAⅢ 7Berlin 1935]
相關詞條
-
富樓那尊者
富樓那尊者,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富樓那譯為滿願,父於滿江禱梵天求子,正值江滿,夜夢七寶器,盛滿珍寶入母懷,遂有孕,父願得從,故言滿願。彌多羅尼譯為慈行、知...
概述 相關條目 -
富樓那
富樓那(梵文轉寫:Pūrna,巴利文轉寫:Punna),全名富樓那彌多羅尼子(梵文轉寫:Purna Maitrayani-putra),簡稱為邠耨、富婁...
生平 大乘佛教說法 批評僧團中兩種錯誤傾向 布教師 具有不怕犧牲的精神 -
奎師那[漢語詞語]
奎師那,梵文(天城體:कृष्ण;IAST:kṛṣṇa)新譯作“克里希那”Krishna梵文的意思是深藍,黑色,因為黑色能吸收光譜中的七種顏色,代表了他...
-
南傳上座部佛教
àgadhika,摩揭陀語)。在正式的用法上,「巴利」一詞乃是專指聖典、佛語、三藏,以區別於作為解釋聖典的文獻——義注和復注。也因如此,記錄聖典、佛語的專用語「馬嘎底語」到後來也就逐漸成了「聖典語」、「佛經語」的代名詞...
概念 上座部佛教的來源 上座部佛教之特點 -
印度教
讚歌編為聖典,相互傳頌。印度教能起源於哈拉帕的轉世及靈魂不死之說,在吠陀...廟宇印度教印度教源於古印度韋陀教及婆羅門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它擁有...有很多,但主要的神有:至尊神奎師那和他的擴展羅摩神、創造之神大梵天、破壞...
歷史起源 發展歷程 主要特徵 宗教地位 宗教禮儀 -
國際佛教研究協會
了《法句經》,卡洛斯撰寫了《佛陀的教說》,華特發表了《禪道》,特別是日本鈴木...廣泛的注意。70年代後,西藏的密教傳入美國,湧現了大量的研究和宣傳...、印度那爛陀巴利語佛學院、加拿大曼尼士巴大學、英國牛津大學等召開了五次...
基本概況 佛教研究 傳播和影響 相關詞條 參考資料 -
奎師那
奎師那,梵文(天城體:कृष्ण;IAST:kṛṣṇa)新譯作“克里希那”Krishna梵文的意思是深藍,黑色,因為黑色能吸收光譜中的七種顏色,代表了他...
-
人類文明發展史
十字軍東征,兩河流域上游成為十字軍教國-愛德薩伯國的領土;1258年,蒙古...
簡史(1):現代智人的遷移路線圖 簡史(3):淹沒於史的古兩河與古埃及文明 -
坦特羅
派、毗濕奴派、佛教以及耆那教中均有坦特羅教派的存在,伊斯蘭教和錫克教也受...羅教)中的tantra並無此意。現代印度哲學家達斯笈多根據《Ka^s...的解釋有所不同,但兩者皆認為向一般大眾廣泛宣揚本教真理且師資相承的教派,就是...
簡介: 印度教的坦特羅 佛教的坦特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