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
瀋陽地處遼河流域中部,東臨天柱山,渾河北岸。早在7200年前,在今天的北運河北側,便有新樂先民在此生息繁衍。素有“一朝發祥地,兩代帝王宮”的瀋陽(故名盛京)成為清代都城,後大興土木、人口驟增,手工業和商業迅速發展起來,一躍成為關東第一重鎮,形成了商業和政治的中心。據歷史資料記載,“老龍口”是瀋陽現存最早的民族工業之一。始建於公元1662年,即清康熙元年,迄今已有三百四十三年的悠久歷史。因其位於當時清朝留都盛京龍城之東口,故稱“老龍口”。廠內有古井一眼,地占其靈,系長白山余脈,謂之“龍潭水”,水質清澈甘洌,宜於釀酒。所釀造白酒多貢奉朝廷與軍隊,素有“大清貢酒”之稱,流傳有“飛觴曾鼓八旗勇”之讚譽,是清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五帝12次東巡盛京御用貢酒生產地。
2002年10月9日,老龍口在市區政府及相關部門支持下,老龍口酒博物館正式落成並對海內外遊人開放。
建築布局
老龍口酒博物館採用清代古建築形式,建築面積為1200平方米(展區面積為999平方米,酒館面積201平方米)。停車場面積1000平方米,總占地面積為2200平方米。設計立面借鑑清代牌樓形式,其兩側配以樸素的硬山卷棚建築,屋面採用青瓦,外牆為青磚砌築,梁、柱、門窗等木結構件採用人工彩繪或油飾,整體建築以博物館為主,兩側配以清代酒館、清代酒作坊,形成我國白酒文化的展示平台,實現了理論與實踐上的有機結合與統一。館內分為“酒文化展區”和“釀酒老作坊展區”兩大部分。“酒文化展區”又包括“酒的源流”,“酒規酒俗”,“酒具酒器”,“酒詩酒畫”,“老龍口發展史”,“老產品陳列室”等六個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