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房屋一角](/img/f/b35/nBnauM3X2UjMxgTMwEjN0UDN2MTM4gzNzIDMwADMwAjMxAzLxYzL4Q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933.2畝,其中:旱地933.2畝,人均耕地3.4畝,主要種植馬鈴薯、蕎麥等作![耕地](/img/0/121/nBnauM3XxMTNwczMwEjN0UDN2MTM4gzNzIDMwADMwAjMxAzLxYzL1E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無路燈。有41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通電話](/img/e/880/nBnauM3XyIzMxkDNwEjN0UDN2MTM4gzNzIDMwADMwAjMxAzLxYzLwY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不通路;進村道路為其他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4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34公里。
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其他結構住房為主,還有41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2.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9.23萬元;畜牧業收入11.39萬元;林業收入0.28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1.8萬元;工資性收入1.8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15.53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畜牧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87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0人,在省內務工1人,到省外務工9人。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畜牧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10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0.52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90.4%。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白芸豆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畜牧業產業。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41戶,共鄉村人口206人,其中男性106人,女性100人。其中農業人口206人,勞動力155人。該村為純彝族村。到2010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6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2.91%;享受低保55人(人員名單附後)。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4公里,距離鎮衛生院4公里。村內無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41戶,占農戶總數的100%。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爛泥箐完小,中學生就讀到爛泥箐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4公里,距離中學4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8人,其中小學生25人,中學生13人。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1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933.2畝,已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低保、救濟糧等。基層組織
該村有黨員1人,黨員中男黨員1人,少數民族黨員1名。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人畜引水困難重重;2、組內交通閉塞,給生產生活帶來諸多不便;3、無文化活動室;4、醫療衛生條件差,組內無醫療衛生室,5、居民危房多;6、農業產業結構不合理,無龍頭產業,經濟作物少;7、民眾文化素質偏低,套用科學技術能力弱;8、未通電、無廣播、電視。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1、大力發展經濟作物以及經濟林果,白芸豆160畝、規劃種植核桃10畝、50畝青刺、80畝花椒。2、大力發展畜牧業。力爭人均純收入增加到1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