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東門遺址

老東門遺址

老東門遺址,位於貴陽市市東方向。據清乾隆[愛新覺羅·弘曆]《貴州通志》記載:貴陽府城,即元順元城,順元舊設土城,東、西、南三面與今城同,北面僅至鐘鼓樓(今王家巷口)。

基本信息

簡介

老東門遺址
真正形成貴陽老城基本格局的是明朝兩次修築的貴陽石城。第一次是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修建貴陽的內城,周圍九里七分,共建五座城門,東稱武勝門,南稱朝京門,西稱聖泉門,北稱柔遠門,次南稱德化門。第二次是明天啟六年(1626年),雲貴總督張鶴鳴貴州巡撫王瑊在北門外增砌外城600多丈,設威清門、六廣門、洪邊門、小東門四門。清初,為了抹掉前朝痕跡,樹立清王朝正宗思想,地方政府將明朝的城門名稱進行了更改。康熙《貴州通志》記載:門五:東曰昭文,南曰迎恩,西南曰廣濟,西曰振武;北曰布德。水關二:東北有池,西南一帶濱河。東門稱為昭文門,城牆上又有文昌閣,城外風景極佳,所以成為人們踏青遊覽,享受春光的好去處。

記載

(清)王覆升《春日同人集飲文昌閣看桃李》一詩寫道:"花氣襲衣裙,晴光透林壑。郊原浮青蔥,桃李遍城郭。"描繪的就是東門的美好景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