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變體

耀變體

耀變體(blazar)類星體中具有高能量和變化特徵的一類,被認為在朝著地球的方向上具有物質噴流,導致呈現比其它類星體更為高能的特徵。耀變體是一種密度極高的高變能量源,被假定為是處於寄主星系中央的超大質量黑洞。耀變體是目前已觀測到的宇宙中最劇烈的天體活動現象之一,並已成為星系天文學的一個重要話題。被稱為耀變體的星體並非都完全相同,其仍可分為兩種:第一種是高變類星體,也被稱為光學劇變類星體(為類星體中的一類);第二種為蝎虎座BL型天體。另外還有少量耀變體可能屬於過渡耀變體類型,即兼具光學劇變類星體和蝎虎座BL型天體的某些特徵。耀變體(blazar)這個詞由天文學家埃德·施皮格爾於1978年創造,用以指稱上述兩類天體的集合。對其進行觀測的我們通常處於噴流的下游。這也說明了這兩種耀變體的高變性和高密度的特徵。許多耀變體甚至在噴流的數個秒差距內出現超光速運動現象,這可能是由相對論性衝擊波造成的。此外,如引力透鏡效應等替代模型則可解釋少量與耀變體一般特徵不符的觀測結果。

基本信息

簡介

在活動星系核的中心,落向特大質量黑洞的物質會以某種方式產生接近光速的粒子噴流。對於耀變體這類活動星系核來說,其中的一道噴流徑直朝向地球而來耀變體

NASA通過寬頻紅外探測儀(WISE)收集到超過200多個耀變體的信息,這些資料有助於黑洞的研究。天文學家們對此興奮異常,對該項研究的潛力有著樂觀的積極性。
耀變體是宇宙中最活躍的天體現象。巨型星系中間的黑洞吞噬者周圍的物質,因此而產生耀變體現象。當物質被拽向黑洞的時候,會有能量被釋放出來,其速度可以接近光速,稱之為“相對論性噴流(relativisticjets)”。耀變體的噴流特殊之處在於,只有徑直朝向地球的噴流才可以被清晰觀察到。
FrancescoMassaro是來自Kavli天體物理和粒子研究所的專家,在《AstrophysicalJournal》雜誌上發表過大量論文。談及此項研究,Massaro興奮之情溢於言表“耀變體現象非常罕見,因為黑洞產生相對性噴流的時候方向是隨機的,只有很少一部分是對著地球的。我們用WISE紅外觀測另闢蹊徑,用通常用於低能輻射研究的觀測方法,來研究高能輻射的耀變體,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成果。”
該發現最終會幫助研究人員探索相對論性粒子束中的極端物理現象,以及宇宙幼齡階段,黑洞的演化過程WISE首次運用紅外線對整個宇宙空間進行掃描是在2010年,並根據得到的數據編制了一份索引,把成千上萬的天體進行分類。這次掃描收集到的部分數據於2011年4月首次向大型天文科研機構發放,並於2012年3月發放了收集到的全部天體的數據。
Massaro和他的團隊分析了首批數據,這些數據包含了超過一半的天體,通過仔細地分析,驗證了使用WISE來識別耀變體的想法。天文學上經常通用紅外線來尋找溫度較低的星體。耀變體本身有著極高的溫度,並且散發γ射線。在電磁波譜中,這種γ射線攜帶的能量最高。然而,耀變體產生噴射中的粒子,會被加速到接近光速,此時會放射出不同特徵的紅外線,可以成為分辨它們的“指紋”。
通過對WISE早期數據的篩選,天文學家在超過300個未知的γ射線源中,發現了耀變體的紅外指紋。據推測,其中一半與耀變體的紅外特徵非常吻合。這項成果在揭秘未知高強度γ射線源的道路上做出了巨大貢獻,有利於我們認識天空中這些神秘的領域究竟發生了什麼。
Massaro的團隊利用WISE的圖像選出了超過50個耀變體的候選人,並且觀察了1000餘個先前發現的耀變體。Massaro表示對數據更加詳細的分析之後,很可能會發現更多。

結構

耀變體耀變體
耀變體和其他活躍星系核一樣,都以物質落入位於寄主星系中央的超大質量黑洞同時產生能量作為其能量的最終產生機制。在引力的作用下,黑洞周圍的氣體、塵埃,有時還包括星體朝黑洞下落,由於具有角動量,物質形成了一個圍繞黑洞的炙熱的吸積盤,並進入黑洞。在此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的以光子、電子、正電子和其它基本粒子形態存在的能量。這個作用區域十分狹小,大約只有10−3秒差距大小。此外,在黑洞周圍數個秒差距的範圍內還會形成一個龐大的不透光圓環,在這個該密度的區域內包含著炙熱的氣體。這些“雲”從更靠近黑洞的區域中吸收能量,並再次輻射出去。在地球上則可以通過耀變體電磁波譜範圍內的譜線探知這些“雲”。
與吸積盤面相垂直的則是一對從活躍星系核中噴射而出的、攜帶高能量的相對論性噴流。這對噴流受到了來自吸積盤和吸積環的強大磁場和強烈輻射風的共同作用,得以保持很好的方向性。在噴流內,高能光子和其它粒子之間相互作用,同時還與強磁場發生作用。這些相對論性噴流能夠到達黑洞之外數千秒差距的地方。
耀變體的這些區域都能產生多種可被觀測到的能量,其中大部分以非熱輻射譜的形式存在,這些輻射譜包括了從極低頻率的射電到攜帶極高能量的伽馬射線,在某些頻率上的輻射甚至被高度極化了。熱輻射譜則包括了從射電到X射線的同步輻射,以及從X射線伽馬射線的康普頓散射。這些在紅外線區域達到峰值的熱輻射譜(其中還包括了微弱的可見光輻射)可在光學劇變類星體中觀測到,但是很少甚至沒有在蝎虎座BL型天體中發現。

相對論性束射

紅移星體——3C 273即是一個屬於耀變體的高變類星體紅移星體——3C273即是一個屬於耀變體的高變類星體

耀變體發射的可被觀測到的輻射被噴流中的狹義相對論效應所增強了,這個過程被稱為相對論性束射。組成噴流的電漿的速度能達到光速的95%-99%。(這並非典型的電子或質子的真實速度,但是由於單個粒子的運動方向不同,結果造成了電漿的真實速度較低)。處於靜止參考系中的噴流所產生的光亮亮度與從地球上觀測到的光亮亮度取決於噴流的特性——即光亮是由於衝擊波還是噴流中的亮點所產生,抑或是噴流中的磁場運動的粒子相互作用所產生的。
關於束射的簡單模型揭示了基本相對論效應與處於靜止參考系中的噴流所產生的光亮亮度Se以及從地球上觀測的亮度So的關係,這其中還需引進天體物理學中的一個要素——即都卜勒因子D。在這裡,So與Se×D2成比例。
相對論效應
相對論性像差(洛倫茲收縮):該效應對應公式中的D2。像差是狹義相對論作用的結果,在這種情況下,靜止參考系中的同方向運動(在該例子中為噴流),在觀察者(在該例子中為地球)看來即會在運動的那個軸向產生收縮。

時間膨脹效應(愛因斯坦延緩):該效應對應D+1的因素。該效應加速了能量的釋放過程。如果在耀變體自身的靜止參考系中其每分鐘發生一次能量噴發,在地球上的觀測者看來,則可能變為每10秒中發生一次。

視窗效應(Windowing):該效應對應公式總的D−1因素。該效應減緩了物質的推進速度。這種效應發生在噴流穩定的情況下,因為這時從觀察者的“視窗”進行觀察,作用於結果的要素較少——此時這些要素已經由於都卜勒要素而被放大。然而對處於自由傳播中的物質點來說,輻射仍會在D+3要素作用下被加速。

示例
如果噴流和地球觀察者的視線存在著5度的交角(θ),且噴流的速度達到了光速的99.9%,那么地球觀察者所觀測到的亮度將會是發射亮度的70倍。如果交角(θ)達到了最小值即0度,那么從地球上觀測到的亮度則會是發射亮度的600倍。
束射擴散
相對論性束射同時還會產生另外一個重要結果。基於相同的相對論效應,反地球方向的那個噴流的光亮將會變得昏暗朦朧。所以一對兩個完全相同的噴流看起來將會極不對稱。這在上面的示例中就可得到證明,即交角(θ)大於35度的噴流,從地球上觀測到的亮度將會小於處於靜止參考系中的噴流實際的發射亮度。相對論性束射還有一個後果,即活躍星系核以隨機噴射方向向四面八方噴射的、實際上均勻分布的物質,在地球上觀測則會認為其分布是不均勻的。少部分交角較小的噴流會非常明亮,而其他的則顯得暗弱得多。交角若不為90度,在觀測中則必然會發現兩個噴流的不對稱現象。這就是耀變體與射電群之間的本質聯繫。即使是兩個本質上相同的活躍星系核,如果其中一個的噴流噴射方向接近於地球觀察者的視線,另外一個又非如此,則觀測結果則會大有不同。

發現

耀變體耀變體
許多明亮的耀變體最初都被鑑定歸類為銀河系中的不規則變星,而非耀眼的遙遠星系。這些耀變體和真正的不規則變星類似,都會在以年計或以天計的時間裡發生亮度的變化,但是這種變化並沒有固定的模式。
在射電天文學發展之伊始,即在天空中發現了眾多的明亮的射電源。到20世紀50年代末射電望遠鏡得到改善、其能夠有效地將個別射電源與其他可見光源區別開來之後,科學家發現了類星體。耀變體即這些早期發現的類星體中的典型代表,而首個被發現的紅移星體——3C273即是一個屬於耀變體的高變類星體。
1968年再次發現了“變星”蝎虎BL與一個強烈射電源VRO42.22.01之間的類似聯繫。蝎虎BL表現出許多類星體的特徵,但是其光譜中卻缺少用於確定紅移的譜線。1974年,又發現了蝎虎BL可能是河外星系的微弱跡象,這可以證明蝎虎BL不是一顆恆星。
蝎虎BL是河外星系的真相併不出人意料。1972年,綜合可變光和射電源等現象,科學家提議設立一個新的星系類型——蝎虎座BL型天體(BL Lacertae-type objects)。後來這個名稱被縮短為"BL Lac object"或"BL Lac"。(注意後一個簡稱亦被用於指稱首個被發現的蝎虎座BL型天體,而非整個類型)。至2003年,已有數百個蝎虎座BL型天體被發現。

觀點

耀變體耀變體
耀變體被認為是其噴流噴射方向接近觀察者視線的活躍星系核。這種特別的噴流噴射方向解釋了耀變體的一般特徵:如被觀測到的高亮度、高變性、高極化性(與非耀變體類星體比較)和在大多數耀變體附近數個秒差距範圍內都可觀測到的超光速運動現象。
一個關於耀變體的統一模型正被越來越廣泛的接受了,即高變類星體與較強的電波星系有關;而蝎虎座BL型天體則與較弱的電波星系有關。兩類星體間的差別體現了耀變體輻射量豐度上的差別。
對相對論性噴流和統一模型進行解釋的其他理論則涉及到了引力透鏡效應和相對論性噴流的連續噴射理論。這些理論都無法全面的解釋耀變體的全部特徵。如引力透鏡效應即具有消色性,能夠將光譜的所有部分都進行提升和降低;很明顯,這種現象沒有在耀變體中發現。不過這些理論以及更多的複雜等離子物理學理論可能能夠解釋一些特別現象和細節。
典型的耀變體包括:3C454.3、3C273、3C279、蝎虎BL、PKS2155-304、Markarian421和Markarian501。後兩者由於其攜帶及高能量(達到了萬億電子伏特級別)的伽馬射線而被稱為“TeV型耀變體”。

宇宙中怪異物質

自然科學——天文學——宇宙探索>>>回到科學頻道
星雲包含了除行星和彗星外的幾乎所有延展型天體。
黑洞黑洞是一個空間——時間區域,它的最外圍是光所能從黑洞向外到達的最遠距離,這個邊界稱為“事件視界”。
白洞

白洞是時間呈現反轉的黑洞,進入黑洞的物質,最後應會從白洞出來,出現在另外一個宇宙。

超新星是某些恆星在演化接近末期時經歷的一種劇烈爆炸。
暗能量是一種不可見的、能推動宇宙運動的能量,宇宙中所有的恆星和行星的運動皆是由暗能量來推動的。
暗物質是指那些不發射任何光及電磁輻射的物質。
類星體又稱為似星體、魁霎或類星射電源,與脈衝星、微波背景輻射和星際有機分子一道並稱為1960年代天文學“四大發現”。
中子星是恆星演化的最後產物之一,是緻密星的一種。
脈衝星就是變星的一種。脈衝星是在1967年首次被發現的。當時,休伊什的研究生S.J.貝爾,發現狐狸星座有一顆星發出一種周期性的電波。經過仔細分析,科學家認為這是一種未知的天體。
微中子一種不帶電荷,且質量幾近於零的粒子,這種粒子的速度接近光速。
耀變體耀變體是類星體中具有高能量和變化特徵的一類,被認為在朝著地球的方向上具有物質噴流,導致呈現比其它類星體更為高能的特徵。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宇宙充滿了溫度剛剛超過開氏2.7度、能用地面射電望遠鏡和人造衛星上的儀器探測到的輻射之海。
鑽石星球美國天文學家2010年9月觀測到一顆星球,它直徑達4000公里,其核心是密度極高的結晶碳(即鑽石),重量相當於10的34次方克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