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頜間隙膿腫切開引流術

翼頜間隙膿腫切開引流術用於翼頜間隙膿腫的治療。 翼頜間隙位於下頜骨升支內側與翼內肌之間。上界為翼外肌、下界為翼內肌附麗的下頜骨內側緣,前界為顳肌及其附麗的下頜骨升支前緣,後界為腮腺和下頜骨升支後緣。

手術名稱

翼頜間隙膿腫切開引流術

別名

翼下頜間隙膿腫切開引流術

分類

口腔科/口腔頜面部感染外科治療

ICD編碼

27.0 05

概述

翼頜間隙膿腫切開引流術用於翼頜間隙膿腫的治療。 翼頜間隙位於下頜骨升支內側與翼內肌之間。上界為翼外肌、下界為翼內肌附麗的下頜骨內側緣,前界為顳肌及其附麗的下頜骨升支前緣,後界為腮腺和下頜骨升支後緣。此間隙內有從卵圓孔出顱的三叉神經第三支和下牙槽動脈、靜脈通過。由於此間隙位置較深,加之咀嚼肌的包繞,所以翼頜間隙感染不易早期發現。此間隙感染進一步發展,向前可以分別向頰間隙和咽旁間隙擴展;向上可向顳下間隙發展。

其感染來源如下:

1.牙源性感染 主要是下頜第3磨牙的冠周炎與下頜磨牙的尖周炎。

2.其他間隙感染擴展而來 主要來自顳下間隙,但是,目前這種病人已很少見。

3.醫源性感染 作下牙槽神經阻滯麻醉時或作三叉神經第3支撕脫術,都有可能因操作的原因而發生翼頜間隙感染。

適應症

翼頜間隙膿腫切開引流術適用於黏膜腫脹明顯,有波動感者。

禁忌症

全身衰竭的病人應先糾正全身情況後或糾正全身情況的同時切開引流。

術前準備

1.確診 由於膿腫位置在嚼肌深面,部位較深,臨床上不易查到凹陷性水腫和波動。常用B超或穿刺抽膿來確診。

2.術前套用抗生素 由於嚼肌下間隙感染切開引流創傷較大,術後更容易發生感染向全身擴散,所以術前套用廣譜抗生素更有必要。同時加用抗厭氧菌的藥物。

3.術前應作各項常規檢查。

4.局部常規備皮 因為感染部位較深,切開引流術要經多層組織,不能因手術野消毒不嚴而污染傷口。

5.口內切開引流,只作口周備皮即可。

麻醉和體位

1.麻醉 局麻或強化加局麻。

2.體位 採用仰臥位,頭偏向健側,肩部墊高。

手術步驟

口內切口

在翼下頜皺襞外側,作縱行切口,長約2cm。切開黏骨膜以後,用彎血管鉗探入膿腔,放置較長的橡皮引流條。

口外切開引流

切口部位與嚼肌下間隙感染切口部位相同,但是,切口要長些,以利於顯露,可作5~7cm。逐步切至下頜骨下緣以後,並切斷部分翼內肌附麗與骨膜。用彎止血鉗緊貼下頜骨升支內側骨面進入膿腔。

術後處理

翼頜間隙膿腫切開引流術術後處理大致與“嚼肌下間隙膿腫切開引流術”相同。

口內切開引流:放置引流條要夠長,以防掉進膿腔。注意口腔衛生,可用1∶5000呋喃西林液漱口,3/d。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