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柱短筒苣苔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種中文名:翼柱短筒苣苔
種拉丁名:Boeicayunnanensis(H.W.Li)K.Y.Pan
種別名:翼柱苣苔
科中文名:苦苣苔科
科拉丁名:Gesneriaceae
屬中文名:短筒苣苔屬
屬拉丁名:Boeica
國內分布:產雲南東南部(馬關)。
海拔:1300
中國植物志:69:260
英文植物志:18:289
組中文名:翼柱短筒苣苔組
組拉丁名:Sect.Boeicopsis
族中文名:長蒴苣苔族
族拉丁名:Trib.DidymocarpeaeEndl.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

木質草本或近灌木,高12厘米。莖圓柱形。直徑2.5毫米,密被長柔毛。葉互生,集生於近頂端,具葉柄;葉片卵圓形或卵狀長圓形,長6.5—7.5厘米,寬4—5厘米,頂端銳尖,基部寬楔形,上面被糙毛,側脈約6對,在下面隆起,密被糙毛;葉柄長1—2厘米,扁平,密被糙毛。聚傘花序密集,似頭狀,腋生,約具9花;花序梗長5.5—6.5厘米,紫色,密被長柔毛;苞片及小苞片紫色,線狀披針形,長達5毫米,寬1毫米;具緣毛;花梗纖細,長約5毫米,被長柔毛。花萼5裂至近基部,裂片線狀披針形,長約5毫米,寬約1毫米,頂端漸尖,具3;脈,外面被長柔毛,內面無毛。花冠鍾狀,長約6.5毫米,無毛;筒長約3毫米,基部寬囊狀;檐部稍2唇形,5裂,裂片近相等,圓形,長約2毫米。雄蕊4,著生於花冠近基部,花絲扁平,無毛,長約1.5毫米,花葯寬卵圓形,2室,平行,頂端孔裂;退化雄蕊長1毫米,位於上方。花盤不明顯或近無。子房卵球形或近球形,長約1.2毫米,無毛、花柱長約2.5毫米,兩側有寬大扁平的翅狀附屬物,柱頭1,頭狀,微小。蒴果未見。花期6月。

產地分布

產雲南東南部(馬關)。生於山坡林下草叢中,海拔1300米。

本屬概述

亞灌木或多年生草本,具直立的地上莖,有時具匍匐莖,稀無莖似蓮座狀。葉互生,具柄。聚傘花序多次分枝似圓錐狀或不分枝;苞片小,2枚。花萼鍾狀,5裂至近基部,裂片近相等。花冠鍾狀,筒部稍短於檐部;檐部稍二唇形,5裂,裂片相等或稍不等。能育雄蕊4,內藏,分生,近等長,著生花冠筒基部,花絲極短,花葯大,寬卵圓形,2室,基部略叉開,縱裂、孔裂或橫裂,頂端匯合;退化雄蕊1。花盤環狀或不明顯。子房卵球形,被毛或近無毛,花柱上部彎曲或直立,無附屬物或具寬大而扁平的附屬物,與子房等長或長於子房,柱頭小,頭狀。蒴果線形,頂端具尖頭。種子多數,極小,長圓形或卵圓形,無毛。本屬約有12種,分布於我國,以及緬甸、不丹、印度北部和越南北部。我國約有7種,分布於西藏東南部、雲南、廣西、香港。從BoeicopsisH.W.Li的標本和插圖上看,除花柱具寬大而扁平的附屬物而不同;於短筒苣苔屬BoeicaClarke外,另無其它主要區別,故作降級處理。

本族概述

葉基生,或莖生時,通常對生,稀互生。聚傘花序。花左右對稱。花冠多少唇形。雄蕊有1枚或3枚退化。子房通常線形,稀卵形或圓錐形,頂端漸變細成花柱。蒴果。種子無附屬物。約有57屬,主要分布於亞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少數分布於非洲、歐洲南部和大洋洲。我國有39屬(包括23特有屬),自西南、華南至河北、遼寧西南部廣布,多數集中於華南和西南。

本科概述

多年生草本,常具根狀莖、塊莖或匍匐莖,或為灌木,稀為喬木、一年生草本或藤本,陸生或附生,地上莖存在或不存在。葉為單葉,不分裂,稀羽狀分裂或為羽狀複葉(複葉唇柱苣苔Chiritapinnata),對生或輪生,或基生成簇,稀互生,通常草質或紙質,稀革質,無托葉。花序通常為雙花聚傘花序(有2朵頂生花),或為單歧聚傘花序,稀為總狀花序;苞片2,稀1,3或更多,分生,稀合生。花兩性,明顯,通常左右對稱,較少輻射對稱(輻花苣苔屬Thamnocharis,四數苣苔數Bournea)。花萼(4—)5全裂或深裂,輻射對稱,稀左右對稱,2唇形(扁蒴苣苔屬Cathayanthe,唇萼苣苔屬Trisepalum),裂片鑷合狀排列,稀覆瓦狀排列。花冠紫色、白色或黃色,輻狀或鍾狀,檐部(4一)5裂(輻花苣苔屬,四數苣苔屬),通常筒狀,檐部多少二唇形,上唇2裂,下唇3裂,偶爾上唇牛裂(朱紅苣苔屬Calcareaboea,異唇苣苔屬Allocheilos),或上唇不分裂(圓唇苣苔屬Gyrocheilos),裂片覆瓦狀排列。雄蕊4—5,與花冠筒多少癒合,通常有1或3枚退化,較少全部能育(輻花苣苔屬,四數苣苔屬),花絲通常狹線形,有時中部變寬(唇柱苣苔屬Chirita),或膝狀彎曲並上部變粗(蛛毛苣苔屬Paraboea一些種)或上部分枝(喜鵲苣苔屬Ornithoboea一些種);花葯分生(輻花苣苔屬,馬鈴苣苔屬Oreocharis),通常成對以頂端或整個腹面連著,偶爾合生,圍繞花柱成筒(苦苣苔屬Conandron),2室,藥室平行、略叉開或圾叉開,頂端不匯合或匯合,縱裂或偶爾孔裂(細蒴苣苔屬Leptoboea,短筒苣苔屬Boeica)。花盤位於花冠及雌蕊之間,環狀或杯狀,或由1—5個腺體組成,偶爾不存在(石蝴蝶屬Petrocosmea)。雌蕊由2枚心皮構成,子房上位,半下位或完全下位,長圓形,線形,卵球形或球形,一室,側膜胎座2,稀1(單座苣苔屬Metabriggsia,唇柱苣苔屬少數種),偶爾2側膜胎座在子房室中央相遇併合生而形成中軸胎座,並使子房形成2室(獨葉苣苔屬Monophyllaea,異葉苣苔屬Whytockia),或下面一室的胎座退化(筒花苣苔屬Briggsiopsis,半蒴苣苔屬Hemiboea,唇柱苣苔屬少數種),胚珠多數,倒土;花柱1條;柱頭2或1枚,呈片狀、頭狀、扁球狀或盤狀。果實線形、長圓形、橢圓球形或近球形,通常為蒴果,室背開裂或室間開裂,稀為蓋裂(盾座苣苔屬Epithema),或為不開裂的漿果(漿果苣苔屬Cyrtanclra,菱子苣苔屬Besleria)。種子多數,小,通常橢圓形或紡錘形,偶爾在兩端具突出的附屬物(芒毛苣苔族Trichosporeae),有或無胚乳,胚直,2枚子葉等大或不等大,有時較大的子葉發育成個體的唯一營養葉(好望角苣苔屬Streptocarpus一些種,獨葉苣苔屬)。約140屬,2000餘種,分布於亞洲東部和南部、非洲、歐洲南部、大洋洲、南美洲及墨西哥的熱帶至溫帶地區。本科有2亞科,其中,苦苣苔亞科Cyrtandroideae(子房上位;種子有少量或無胚乳,子葉2枚不等大)主要分布於亞洲及非洲熱帶地區,少數分布於歐洲南部和大洋洲,只有2種分布於北美洲南部和南美洲北部;另一亞科,大岩桐亞科Gesnerioideae主要分布於美洲熱帶地區,少數分布於大洋洲。我國有56屬(其中28屬特產我國),約413種,均屬於苦苣苔亞科(只台閩苣苔族Titanotricheae的系統位置尚未明確),自西藏南部、雲南、華南至河北及遼寧西南部廣布,多數屬、種分布於雲南。廣西和廣東等省區的熱帶及亞熱帶丘陵地帶,多生於石灰岩山的陡崖上,向北則屬、種的數目逐漸減少,有少數屬(短檐苣苔屬Tremacron,金盞苣苔屬Isometrum,珊瑚苣苔屬Corallodiscus分布於西南一帶高山地區,只有2種越過秦嶺分布到我國北部,其中,珊瑚苣苔Corallo-discuscordatulus自雲南北部、貴州、四川向北經秦嶺到達太行山北部山地,另一種,旋蒴苣苔Boeahygrometrica自雲南、華南北部山地向北分布到河北北部和遼寧西南部,這裡成了苦苣苔科分布區在亞洲的北界。本科多數植物有美麗的花,可供觀賞,著名的有苦苣苔亞科的非洲堇屬Saintpaulia,好望角苣苔屬Streptocarpus,芒毛苣苔屬Aeschynanthus,歐洲苣苔屬Ramonda等,大岩桐亞科的大岩桐屬Sinningia.在我國,本科植物引種的不多,只有唇柱苣苔屬Chiri-ta、半蒴苣苔屬Hemiboea、芒毛苣苔屬Aeschynanthus等屬的少數種在廣州、南寧、杭卅等城市引種作觀賞用。本科的一些植物可供藥用,如吊石苣苔Lysionotuspauciflorus,旋蒴苣苔Boeahygrometrica,螞蝗七Chiritafimbrisepala,牛耳朵C.Eburnea,降龍草Hemiboeasubcapitata,石花Corallodiscusflabellatus等。苦苣苔亞科約有84屬,可分為6族,這6族在我國均有分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