翅果菊

翅果菊

翅果菊又稱為山萵苣,苦萵苣(江西),山馬草(廣東),野萵苣(海南),屬於菊科翅果菊屬下的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它主要分布在海拔1800米以下的山坡,灌叢中,田間,路旁草叢中,分布面積相當廣泛。花果期4-11月。全草可藥用。

基本信息

植物簡介

翅果菊翅果菊

種中文名:翅果菊

種拉丁名:Pterocypsela indica (Linn.) Shih

種別名:山萵苣,苦萵苣(江西),山馬草(廣東),野萵苣(海南植物志)

科中文名:菊科

科拉丁名:Compositae

屬中文名:翅果菊屬

屬拉丁名:Pterocypsela

最低海拔:以下

最高海拔:1800

生境:山坡,灌叢中,田間,路旁草叢中

命名來源:[Act.Phytotax.Sin. 26: 387. 1988]

形態特徵

翅果菊翅果菊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根垂直直伸,生多數鬚根。莖直立,單生,高0.4-2米,基部直徑3-10毫米,上部圓錐狀或總狀圓錐狀分枝,全部莖枝無毛。全部莖葉線形,中部莖葉長達21厘米或過之,寬0.5-1厘米,邊緣大部全緣或僅基部或中部以下兩側邊緣有小尖頭或稀疏細鋸齒或尖齒,或全部莖葉線狀長橢圓形、長橢圓形或倒披針狀長橢圓形,中下部莖葉長13-22厘米,寬1.5-3厘米,邊緣有稀疏的尖齒或幾全緣或全部莖葉橢圓形,中下部莖葉長15-20厘米,寬6-8厘米,邊緣有三角形鋸齒或偏斜卵狀大齒;全部莖葉頂端長漸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漸狹,無柄,兩面無毛。頭狀花序果期卵球形,多數沿莖枝頂端排成圓錐花序或總狀圓錐花序。總苞長1.5厘米,寬9毫米,總苞片4層,外層卵形或長卵形,長3-3. 5毫米,寬1.5-2毫米,頂端急尖或鈍,中內層長披針或線狀披針形,長1厘米或過之,寬1-2毫米,頂端鈍或圓形,全部苞片邊緣染紫紅色。舌狀小花25枚,黃色。瘦果橢圓形,長3-5毫米,寬1.5-2毫米,黑色,壓扁,邊緣有寬翅,頂端急尖或漸尖成0.5-1.5毫米細或稍粗的喙,每面有1條細縱脈紋。冠毛2層,白色,幾單毛狀,長8毫米。花果期4-11月。

分布情況

翅果菊翅果菊

國內分布:分布北京、吉林(安圖)、河北(具體地點不詳)、陝西(略陽)、山東(煙臺)、江蘇(無錫)、安徽(全椒、舒城)、浙江(杭州、昌化)、江西(遂川)、湖北(合豐)、湖南(保靖、新寧、武崗、宜章)、廣東(樂昌)、海南(保亭、澄邁)、四川(廣漢、綿陽、萬源)、貴州(習水、遵義、江口、興義、貴陽)、雲南(金屏、西疇)、西藏(墨脫)。生於山谷、山坡林緣及林下、灌叢中或水溝邊、山坡草地或田間。

國外分布:俄羅斯東西伯利及遠東地區、日本、菲律賓、印度尼西亞與印度西北部有分布。

模式標本采自印度尼西亞瓜哇。

翅果菊屬和粉苞菊屬植物

翅果菊屬,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本屬約7種,分布東亞。粉苞菊屬,多年生草本,少二年生草本,自基部或自上部分枝。約30種,主要分布中亞、北亞和歐洲。我國有9種,主要分布新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