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元爐

"1940年出生,安徽六安人,副主任醫師,霍山縣衛生防疫站地方病防治科科長。 先後曾同安醫大專家作碘缺乏病病因及防治對策研究;協同中科大和中科院化研所開展缺碘病區人體胺基酸組分分析;協助安醫大與復旦遺傳所進行山區""遺傳距離""研究,並由中國農業電影製片廠拍攝了《近婚的苦果》科教片;同山東寄研所和安徽省防疫站的專家,對瘧疾、絲蟲病防治技術作過多層面、多課題研究。 在國內最先提出並論證了""碘不足""及其防治對策,並於1994年天津國際學術會上介紹到IDIICC(國際碘缺乏病控制理事會);創立了""徽絲蝴率對應劑量海群生鹽一次送到戶""一舉基本消滅絲蟲病,推廣到全省,使安徽省至少提前三年實現基本消滅絲蟲病;國內最先對地甲病遺傳因素作出初探。"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翁元爐 1940年出生,安徽六安人,副主任醫師,霍山縣衛生防疫站地方病防治科科長。

成就

從事地方病防治研究30多年,一貫遵循自然規律,客觀求實,崇尚科學,孜孜以求。先後曾同安醫大專家作碘缺乏病病因及防治對策研究;協同中科大和中科院化研所開展缺碘病區人體胺基酸組分分析;協助安醫大與復旦遺傳所進行山區"遺傳距離"研究,並由中國農業電影製片廠拍攝了《近婚的苦果》科教片;同山東寄研所和安徽省防疫站的專家,對瘧疾、絲蟲病防治技術作過多層面、多課題研究。在國內最先提出並論證了"碘不足"及其防治對策,並於1994年天津國際學術會上介紹到IDIICC(國際碘缺乏病控制理事會);創立了"徽絲蝴率對應劑量海群生鹽一次送到戶"一舉基本消滅絲蟲病,推廣到全省,使安徽省至少提前三年實現基本消滅絲蟲病;國內最先對地甲病遺傳因素作出初探。撰寫了《碘不足篩查方法與防治對策芻探》、《地甲病遺傳因素初探》、《瘧疾流行趨勢預測研究》、《微絲坳率同最高密度、最低年齡相關規律探討》、《大別山區碘缺乏病定群監測報告》等26篇學術論文,分別刊在國家或省級期刊,並與他人協撰論文20多篇在省內外發表。由此獲安徽省科技進步四等獎(198)、省科研成果證書(絲蟲病防治技術,1997);並評為全國地方病先進工作者(1985)、省兩個文明建設先進工作者、省絲蟲防治先進工作者等。

詞條圖冊更多圖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