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羽葉丁香是直立灌木植物,高1-4米;樹皮呈片狀剝裂。枝灰棕褐色,與小枝常呈四棱形,無毛,疏生皮孔。葉為羽狀複葉,長2-8厘米,寬1.5-5厘米,具小葉7-11(-13)枚;葉軸有時具狹翅,無毛;葉柄長0.5-1.5厘米,無毛;小葉片對生或近對生,卵狀披針形、卵狀長橢圓形至卵形,長0.5-3厘米,寬0.3-1.5厘米,先端銳尖至漸尖或鈍,常具小尖頭,基部楔形至近圓形,常歪斜,葉緣具纖細睫毛,上面深綠色,無毛或疏被短柔毛,下面淡綠色,無毛,無小葉柄。
圓錐花序由側芽抽生,稍下垂,長2-6.5厘米,寬2-5厘米;花序軸、花梗和花萼均無毛;花梗長2-5毫米;花萼長約2.5毫米,萼齒三角形,先端銳尖、漸尖或鈍;花冠白色、淡紅色,略帶淡紫色,長1-1.6厘米,花冠管略呈漏斗狀,長o.8-1.2厘米,裂片卵形、長圓形或近圓形,長3-4毫米,先端銳尖或圓鈍,不呈或略呈兜狀;花葯黃色,長約1.5毫米,著生於花冠管喉部以至距喉部達4毫米處。
果長圓形,長1-1.3厘米,先端凸尖或漸尖,光滑。花期5-6月,果期8-9月。
種子結構
羽葉丁香種子采自陝西寧陝縣。分別將羽葉丁香的種皮去除,用FAA固定,用番紅——固綠染色,按常規石蠟切片法製成永久切片。
羽葉丁香種皮堅硬緻密,故採用將種子用清水浸泡後,徒手製成切片進行觀察。厚而堅硬、骨質,用軟化劑處理無效,後用小鋼鋸在果皮中部,沿橫向、徑向和切向三個切面鋸取小塊果皮,用油石磨至約0.1mm,磨片呈半透明狀,水洗後,番紅染色,脫水,透明,加拿大樹膠封片。組織化學成分鑑定用新鮮材料做徒手切片,試劑滴染顯色反應來判定。羽葉丁香果實為蒴果,表面光滑,呈圓柱形,果長0.5-1.4m,先端鈍,具小尖頭,果內含有2-4枚種子。種子褐色,屬雙子葉有胚乳類型。長約8cm,背部有縱脅,縱剖面呈長梭形。胚長約占種子長的三分之二,為長棒狀。
羽葉丁香種子的兩片子葉、胚根、胚軸的形態建成雖已完成,但兩子葉間生長錐呈凹陷狀,說明胚芽形態並未完成形態建成,這或許是造成種子繁殖率低的一個因素。
種子的種皮、果皮結構及含有物直接影響著種子的萌發。羽葉丁香果為蒴果,成熟後開裂,種皮除最外一層緊密排列的柱狀厚壁細胞層可能影響種子的透水、透氣性,從而對種子萌發形成機械阻礙,是羽葉丁香種子繁殖率低的另一個因素外,其內側多層薄壁或厚壁細胞由於其排列均呈疏鬆狀,故不會成為種子萌發的障礙。華榛種皮雖極薄不會影響種子的萌發,但其果皮由呈柱狀緊密排列的柵欄狀石細胞層和多數近球形的、排列緊密整齊的厚壁細胞堆積層組成,因而具有高度的不透氣、不透水性,難以滿足胚正常生長所需的水、氣條件;另外果皮中不同形態的石細胞彼此縱橫交錯,相互嵌合,形成堅固的機械實體,萌發的幼胚不能穿破果皮的機械障礙而萌發,這是造成華榛種子繁殖力低的主要原因。
生態環境
生山坡灌叢,海拔2600-3000米。模式標本采自四川寶興。
生長習性
分布區的氣候夏涼冬冷,無霜期短,年平均溫6-16℃,最低溫-12℃以下,年降水量257-900毫米,多集中於7-9月。土壤為山地棕壤或石灰性沖積土。為陽性樹種,具有喜光、耐寒、抗風等特性,多生於海拔2000-2800米間的向陽山坡灌叢中或鬱閉度較小的針闊葉混交林下。
主要伴生植物在秦嶺有華山松 pinus armandiiFranch.、紅燁Betulaalbo-sinensis Burk、lbo-sinensis Burk.、虎榛子 Ostryopsis davidiana Decne.、西北栒子 Cotoneaster zabelii Schneid.和紫丁香 Syringa oblata Lindl.等。
羽葉丁香在青海省的天然分布範圍非常狹小,僅分布於孟達林區,屬瀕危物種,在大通河下游也見到了羽葉丁香的天然分布,雖然分布的區域範圍非常局限。這一事實說明,該地區與孟達林區存在地緣聯繫。
分布範圍
羽葉丁香為中國特有種,產於中國內蒙古和寧夏交界的賀蘭山地區以及陝西南部、甘肅、青海東部和四川西部。星散分布於陝西秦嶺中部、四川、青海、賀蘭山等局部地區。由於繁殖力弱,生長緩慢和森林砍伐而導致生境破壞,天然資源減少而瀕危。太白山建立了自然保護區,陝西戶縣和青海循化建有林場,賀蘭山峽子溝設有特種保護區。
種群保護
現狀
瀕危種。羽葉丁香為中國特有種。星散分布於陝西秦嶺中部和四川、青海的局部地區。由於繁殖力弱,生長緩慢和森林砍伐而導致生境破壞,天然資源不斷減少,即將陷入絕滅的險境。
羽葉丁香形態奇特,對於研究丁香屬的系統發育、地理分布以及中國中部植物區系等,都具有一定的科學意義。“賀蘭山羽葉丁香引種與開發”是阿拉嘎教授的自費研究項目,這一次是為考察而來。在騰格里沙漠東緣格林灘的一片沙地上,中見到了阿拉嘎和陳大夫自費種植的約兩畝羽葉丁香。由於缺少經費而無法正常管理和養護,三年了,地里有了雜草,樹苗長勢不良,花開星點,枝葉懶散,同峽子溝的野生羽葉丁香無法相比。但畢竟引種成功。
措施
分布區太白山已建立自然保護區,陝西戶縣和青海循化均設有林場,應將該種列為保護對象,加強管護,促進生長。並積極開展繁殖試驗,擴大種植範圍。羽葉丁香的情有獨鍾緣自她對賀蘭山蒙藥材的開發保護與研究。阿教授研究羽葉丁香多年,寫過不少關於羽葉丁香的分布、生長環境、保護、藥用研究的論文,多次自費僱車來過峽子溝,對於這裡的山、水、植物、草木、地形,特別是峽子溝里羽葉丁香的分布、生長、習性等,熟於胸中。阿教授的執著不只體現在她對羽葉丁香的保護與研究。
主要價值
觀賞
羽葉丁香為木犀科丁香屬灌木,經野外調查、引種試驗與分析,首次掌握了其生長規律及對自然條件的適應性,並對其觀賞價值進行了綜合的評價,認為是適合中國西北北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北溫帶,濕潤、半濕潤、半乾旱區生長的良好的觀賞樹種。
藥用
根、枝:辛,微溫。降氣,溫中,暖腎。用於寒喘,胃腹脹痛,陰挺,脫肛;外用於皮膚損傷。
羽葉丁香是中醫、蒙醫的名貴藥材,曰山沉香,為羽葉丁香的根或枝幹。全年採挖,以秋末為好,挖取樹根,除淨外皮,曬乾。具有降氣,溫中,暖腎,治寒喘、胃腹脹痛、子宮下垂、脫肛、外傷等功效。
附方
【出處】《寧夏中草藥手冊》
【拼音名】 Yǔ Yè Dīnɡ Xiānɡ
【別名】山沉香(《寧夏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木犀科植物 羽葉丁香的 根或 枝幹。全年採挖,以秋末為好。挖取樹根,除淨外皮,曬乾。
【原形態】直立灌木,高可達3~4米。樹皮灰褐色。羽狀複葉;小葉7~11片,卵形、卵狀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有短柄,先端圓或急尖,基部圓形或廣楔形。圓錐花序腋生;花淡紫色。蒴果紅褐色,長不足1厘米。
【生境分布】生於高山灌木叢中。
【性味】辛,微溫。
【功能主治】降氣,溫中,暖腎。
【附方】 ①治寒喘:山沉香一錢五分,五味子、附子各二錢。水煎服。
②治胃腹脹痛:山沉香、小茴香各一錢五分。水煎服。
③治子宮下垂,脫肛:山沉香適量,燒煙燻患處。
④治皮膚擦傷:山沉香燒灰,加香油調成糊狀外塗,可防止發炎。(性味以下出《寧夏中草藥手冊》)
【摘錄】《*辭典》
中國稀有瀕危植物2
在自然界中,凡是有生命的機體,均屬於生物。生物應分為幾個界,把行固著生活和自養的生物稱為植物界,簡稱植物。植物的特點是具有光合作用的能力——就是說它可以藉助光能及動物體內所不具備的葉綠素,利用水、礦物質和二氧化碳生產食物。釋放氧氣後,剩下葡萄糖——含有豐富能量的物質,作為植物細胞的組成部分。植物通常是不運動的,因為它們不需要尋找食物。我們一起來認識這些植物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