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簡介
書名:義南隨筆作者:寧義南
出書機構:北京時代弄潮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網路推廣:個人出書網、老人出書網
媒體支持:時代文化出版社
合作宣傳:時代教育出版社、時代文獻出版社、時代作家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年5月
版次:1版
開本:850×11681/32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作者簡介
寧義南,祖籍安徽省阜陽市,1935年12月生。
樂於杏壇,喜歡讀書,與文學有緣。從上世紀六十年代起,教學之餘寫點散文、評論之類,直至今日,且以此慰藉晚年可也。
本書序文
古人說:“心既托聲於言,言亦寄形於字。”(《文心雕龍?練字》)意思是思想感情要用語言去表達,而語言則要依託於文字去體現。如此說來,我的隨筆小集就可謂我的大半生心聲的見證吧。
我之所以能成集者,還緣於一件小事呢。那是在一個春風風人的季節,一次家教報告會之後,家長們圍著我問這問那拉家常。有位年輕的女士含笑道:“您老先當先生,後又當官,沒想到幾十年前的事,對農民家長,鄉村窮孩子,還有那個核桃老臉的炊事員,竟也記得那么清,寫得怪感人的。”我不禁欣然答道:“那是我的一大段生活哪。一個哲人就曾說過,記憶證明生命的存在吧!你們一定要珍惜生活,教好孩子呀!”這次對話,對我觸動滿大,心存感激,沒想到我在省地小晚報上發表的一些小東西,竟也還有讀者呢,我的拙筆看來是不應該停啊!
的確,我作為語文教師,對文學一直有不解之緣。每當我給學生上文學課,或課外閱讀課,那人與景五彩繽紛的個性畫面,總是讓學生十分動情,不能自抑,且這情形也會深深感染我。文學作品,作為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教科書,使我深信不疑。人情風物,大千世界之美,仿佛盡體現於文學作品之中。童真世界,最易受到文學的真、善、美的感染與薰陶。孔夫子就曾開導弟子說,詩有興、觀、群、怨的教育力量。我就有學生在周記上寫道:“讀魯迅和高爾基的作品,就覺得一個有為的青年,應當做追求真理的猛士,相信‘真理是血的海也撲滅不了的!’”後句見高爾基《母親》)可見文學的經典,對青年學生感染之深。所有這些,會時時激發我習作欲望,使我教余也偶爾拿起筆來,寫出謳歌生活、謳歌美的小東西。上世紀60年代前後,也有多篇習作,如《早耕》、《春灌》、《桃花開了》等見諸《阜陽日報》的“星期天文藝”,似乎文學大觀園的春色,也染綠我的筆端了。
改革開放後,凋枯的文學園地,又煥發出勃勃生機。我心喜地看到我市徐瑛、潘永德、梁如雲等知名作家,連出佳作,光耀文壇;且又帶動、培養邢思潔、高境、韓光等一批文學新人,嶄露頭角,業績非凡。江淮大地,又展現出萬紫千紅的文學春色。這又觸動了我“不安分守己”的念頭。使我又深憶起那一個個助我成長的好人,那永遠活在我血液之中的熟悉的面孔;這連同我赴台赴美探親的所見所感,又湊就了多篇隨筆。回想寶島那四季如春、湖光山色的自然景觀,那濃郁厚重的儒家文化的風情人情,尤其是那血濃於水的父子之親、手足之誼、胞波之愛,仿佛令人俯拾而遇,十分感人。古代經典之“天下為公”、“天下歸一”的傳統文化,尤如歷史的臍帶,聯結著兩岸人民,活而不可分也。鑒於此,我在“情牽兩岸”一章中,非但選有多篇觀感短札,且把兩岸親人往返函件錄後,以示兩岸解凍之曲曲折折和人心向背,乃及歷史情勢之必然也。曾記得在台期間,一個月白風清的節日夜晚,在台二妹麗南、四妹瑩南偕我去探望台北榮民大院的一位鄉親。只見院子裡香火裊裊,榮民或持香拜北,或哼著家鄉小曲,或吹著短笛、玉簫,如泣如訴,淒切哀怨。時我向妹妹說,無怪乎父親第一封家書就寫有“遊子走天涯,家鄉何處尋?長夜掛兒女,醒來淚枕襟!”真可謂“詩之基,其人之胸襟是也。”(清,葉燮《原詩》)所有這些,都足以明示,兩岸人民所承受的長期離散之苦,盼望團聚之切!今天,兩岸親人可以朝來暮往,親親密密,而這天緣良機,真是來之不易啊!
在美探親,雖兩月有餘,然異域風情異貌,令我既感動,又新奇。聯合國大廈前千瘡百孔的地球模型,華爾街摩天世貿的殘垣斷壁,華盛頓這個世界政治中心的國會大廈和諸多碑文聖堂,等等,多少讓我領略到美國人觀察世界的眼光和數百年歷史發展的軌跡。其間不能不說浸透有美國人的喜與悲,血與淚。但尤讓我興奮和引以驕傲的是,美國華人世界愛祖國、大團結的壯舉,那法拉盛等城市街頭萬人挺奧運、愛中華的盛會,那一次次為“汶川大地震”與災民同命運共呼吸的募捐義舉,哈佛大學的一位華人老太太,竟把子女給的一個月的生活費全部捐出,委實令我刻骨銘心!當然,其間美國社會不乏各界所表現的慷慨和同情心,其亦可見證中美兩國人民的悠遠的歷史情結和友誼。
另外,在美我的森兒和二十多位學生艱辛創業的歷練,和我目矚美國一所國小的課堂教學和周末文藝匯演,以及聽了美國年輕教師的講課講演,使我深感美國社會重素質教育、重個性發展、重開拓創新的良好風尚,愚謂是值得望子成龍的國人借鑑的。
文集中的讀書和教學隨筆,可以窺見我的一些杏壇生活和教育思想;不惴淺漏,湊湊頁數,如此而已,有愧讀者。
我的兩個女兒,都是文學的愛好者;亦在教學之餘,寫點反映職業生活的小品,雖說十分稚嫩,猶如出水含苞的小荷,然而,既已開始,可能會結出果實來的,如果她們矢志不輟的話。
文集出版,承蒙郭林茂、王學敏、肖漢澤諸友好的點撥和鼓勵,小婿左中傑的辛勞列印和校閱,這裡一併致謝。敬請讀者,對文集內容等方面給予批評指正,不吝賜教,這裡我就先道個謝了。
書籍目錄
旅美小記 1
情牽兩岸 31
歲月如歌 57
讀書札記 80
女兒篇 105
原文摘錄
…………
我們首先來到林肯紀念堂。林肯是美國第十六位總統。他在領導南北戰爭勝利後不久,在華府福特醫院觀劇時,遇刺身亡,中道訣別,使國家統一後的美國人民無比悲痛。他一生,不僅立功,而且立德立言,享有崇高威望。
紀念堂位於華府西面大公園的盡頭,背靠波多邁克河,河上建有阿靈頓紀念橋,可通向阿靈頓國家公墓。紀念堂建在一個廣場的半圓環內,面東而與相距約一英里的華盛頓紀念塔及位於東邊的美國國會大廈遙遙相對。紀念堂前有一長方形人工湖“倒影湖”,站在紀念堂前的台階上可一覽華盛頓紀念塔和國會大廈的景色。這裡也是一處良好的大型集會場所。
林肯紀念堂仿照古希臘殿堂的形式建造。用科羅拉多州的大理石和印第安納州的石灰石建成,是一座白色的長方形建築物。堂外四周走廊上立有36根圓柱,代表林肯死難時美國的36州。其在1922年建成時,美國已共有48州,所以在紀念堂外四周牆上,只刻有48個州的州名。在這以後又有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加入美國,故又加了兩個專門的徽章,以示紀念。
走進紀念堂,座西朝東有一座巨大的林肯坐像,是由28塊白色大理石雕琢而成。在座像後面大理石牆上刻有下列文字,森兒解說是:在此紀念堂中,林肯總統一如在人民心中被永遠銘記。北牆上,刻有林肯第二次就任總統的演講詞,在南牆上則刻有其於1863年在南北戰爭陣亡將士墓地上所發表的有關“民有、民治、民享的蓋茨堡演講詞。”的確“時事造英雄”,對於推動歷史前進而造福於人民的先驅們,人民世世代代都是不會忘記的。
從林肯紀念堂出來,來到越戰老兵紀念碑。在光潔的碑面上整齊地刻有5800多名在越戰中犧牲的美軍將士的名字(實際上絕非這些)。森兒說,5月27日,是美國國殤日。今天碑前就有陣亡將士的親人們,將大束大束的鮮花放在死者的名字下面。據說,該碑是一位華裔女青年林櫻所設計的。“V”字呈90度夾角,其兩邊的夾角分別指向林肯紀念堂和華盛頓紀念塔,似乎在向歷史的偉人們訴說,這成千上萬美國將士的犧牲到底是為了什麼?如果答案有的話,那么另一處韓戰(美國謂之韓戰)戰士紀念塑像又意味著什麼呢?恐怕以後還會有阿富汗、科索沃、伊拉克……戰爭紀念館吧!美國人民似乎已經明白,這些遠離美國本土的戰爭,並沒有威脅美國人民的生存和利益,反而給世界和平和美國人民帶來了直接傷害,以至又有成千上萬的骨肉殞滅於異域他鄉,“死者長已矣,活者而同悲”,難到現實不是如此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