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峰拱岱四個大字刻在攀登泰山途中的一處山崖上,意思是泰山山脈大大小小的山峰共同環衛著主峰。這是泰山自然形態的突出特點,也是自古以來人們尊崇泰山的一個重要原因。
中國人兩千多年前就有“天人合一”的理念,它的核心非常好,認為人類是大自然一個和諧的組成部分,對於人們樹立保護環境的意識很有利;但也有不科學的成分,認為人間有的事物天上就有相對應的東西。譬如在《三國演義》里,諸葛亮去世,屬於他的那顆星星也就隕落了。
《論語》記載了孔子有關天象的說法:“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認為天上北極星是天的中心,是天皇寶座,眾星就像芸芸百姓一樣環衛著它。
這就把天描繪成了一個帝王國家,皇帝就是受命於天的天子。那么與這樣的“天文”對應的“地象”是什麼呢?
古人認為,天上有群星環衛的北辰,地上有群峰拱衛的泰山,泰山是一座可以與天對話,直通天庭的神山,所以歷代君王們紛至沓來,祭天封禪,想從這裡承天受命,得到天意認可。因而使泰山留有許多古蹟和傳說。
而所謂“天意”,往往是從一些無法解釋的自然現象表現出來的。在科學不發達的年代,諸如日食、月食、流星、彩虹,或者發現了珍禽異獸,都被認為是某種“天意”的徵兆。有這樣一樣趣事:
宋朝真宗皇帝想去泰山封禪,萬事俱備,只缺一個“祥瑞”即可出發。“祥瑞”就是吉祥的天意徵兆。可惜一直沒有出現。等急啦,他就讓心腹大臣暗中偽造了一個天意的徵兆,留下了千年笑話。
群峰拱岱,與成語群星拱月、百鳥朝鳳的用法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