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陰雲籠罩著整個義大利。圭多是一個外表看似笨拙,但心地善良憨厚而且生性樂觀的猶太青年。他對生活充滿了美好的嚮往。他和好友菲魯喬駕著一輛破車從鄉間來到阿雷佐小鎮,他的願望是在小鎮開一家屬於自己的書店,過上與世無爭的安逸生活。途經一座穀倉塔樓時,年輕漂亮的姑娘多拉突然從塔樓上跌落到他的懷中,原來塔樓上有個黃蜂窩,黃蜂經常騷擾當地居民。多拉想為民除害,燒掉黃蜂窩,反被黃蜂蜇傷。圭多立刻對她產生了好感,熱情地為她處理傷口,為表示謝意,多拉送了一些雞蛋給圭多,意味深長地目送他遠去。
陰雲密布的義大利,納粹的反動勢力日益強大,墨索里尼推行強硬的種族改良政策,圭多因有猶太血統,他 開書店的申請屢遭阻撓,拖了很久才得到。好友菲魯喬的工作也久無著落。期間由於生活所迫,圭多隻好在一家飯店當服務員,他以真誠、純樸、熱情周到的服務態度贏得了顧客們的喜愛,其中就有一個喜歡猜謎語的李醫生,對圭多聰明的頭腦和真誠的態度表示敬重。
一次圭多在填寫申請時無意中把一盆花砸到了簽字人 (魯道夫)頭上,簽字人就去追圭多,圭多在一個拐角撞上了多拉,兩人再次邂逅燃起了圭多心中愛情的火焰。他不失時機地向多拉表白愛慕之情。
多拉是某學校的教師,有一天從羅馬來的督學要到學校視察,圭多得知後,竟冒充督學來到多拉所在學校視察。校長熱情地接待他,為取悅多拉,引起多拉的注意,圭多索性跳上講台施展起喜劇演員的才華,惹得學生開懷大笑,令校長和教師瞠目結舌。
圭多得知多拉和男友魯道夫要去劇院看歌劇,他也買票前往,坐在樓下的圭多始終目不轉睛地盯著樓上包廂里的多拉。起初多拉對圭多的苦苦追求並不在意,但是由於多拉討厭魯道夫,因此常和圭多在一起。魯道夫一廂情願地舉辦和多拉的訂婚晚會。晚會正巧安排在圭多所在的飯店。圭多巧妙地使多拉擺脫了魯道夫的糾纏,因此贏得了她的芳心。多拉不惜跟父母鬧翻,離家出走,嫁給了圭多。
婚後,好事接踵而來,圭多夢寐以求的書店開業了,他們有了個乖巧可愛的兒子喬舒亞。圭多閒來無事時常和兒子玩遊戲,一家人生活的幸福美滿。可好日子沒過上幾年,在約叔華五歲生日這天,納粹分子抓走了圭多的叔叔、圭多和兒子喬舒亞,強行把他們送往猶太人集中營。當多拉和喬舒亞的外祖母興沖沖地回到家裡,只見人去樓空,家裡被翻得亂七八糟,多拉明白了眼前所發生的一切。她雖沒有猶太血統,但她堅持要求和圭多、兒子一同前往集中營,多拉被關在女牢里,圭多不願意讓兒子幼小的心靈從此蒙上悲慘的陰影。在慘無人道的集中營里,圭多一面千方百計找機會和女監里的妻子取得聯繫,向多拉報平安,一面要保護和照顧幼小的喬舒亞,他哄騙兒子這是在玩一場遊戲,遵守遊戲規則的人最終計分1000就能獲得一輛真正的坦克回家。天真好奇的兒子對圭多的話信以為真,他多么想要一輛坦克車呀。喬舒亞強忍了飢餓、恐懼、寂寞和一切惡劣的環境。圭多以遊戲的方式讓兒子的童心沒有受到任何傷害。
圭多一邊樂觀地幹著髒苦的工作,一邊編造遊戲的謊言。他還因為李醫生的幫助而倖存下來。本來所有的小 孩要在洗澡時被殺死,而喬舒亞不知情地逃掉洗澡,而後,父親圭多讓他混在德國孩子之中,告誡他不要說話,說這是拿分的關鍵。
當解放來臨之際,一天深夜納粹準備逃走,圭多將兒子藏在一個鐵櫃裡,千叮萬囑叫喬舒亞不要出來,否則得不到坦克。他打算趁亂到女牢去找妻子多拉,但不幸的是他被納粹發現,當納粹押著圭多經過喬舒亞的鐵櫃時,他還樂觀地、大步地走去,暗示兒子不要出來,但不久,就聽見一聲槍響, 歷經磨難的圭多慘死在德國納粹的槍口下。
天亮了,喬舒亞從鐵櫃裡爬出來,站在院子裡,這時一輛真的坦克車隆隆地開到他的面前,上面下來一個美軍士兵,將他抱上坦克。 最後,喬舒亞母子團聚。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Guido Orefice | 羅伯托·貝尼尼 | 父親;圭多 |
Dora | 尼可萊塔·布拉斯基 | 母親;多拉 |
Giosué Orefice | 喬治·坎塔里尼 | 兒子;喬舒亞 |
Madre di Dora | 瑪麗莎·佩雷德斯 | ---- |
Eliseo Orefice | Giustino Durano | ---- |
Guicciardini | Lidia Alfonsi | ---- |
Ferruccio Papini(as Sergio Bustric) | Sergio Bini Bustric | ---- |
School Principal | Giuliana Lojodice | ---- |
Rodolfo | Amerigo Fontani | ---- |
Bartolomeo | Pietro De Silva | ---- |
Vittorino | Francesco Guzzo | ---- |
Elena | Raffaella Lebboroni | ---- |
Doctor Lessing(as Horst Bucholz) | 豪斯特·巴奇霍茲 | ---- |
Amico Rodolfo | Claudio Alfonsi | ---- |
Prefect | Gil Baroni | ---- |
Man with Key | Massimo Bianchi | ---- |
German Orderly at Party(as Jurgen Bohn) | Jürgen Bohn | ---- |
German Auxilliary | Verena Buratti | ---- |
German Executioner | Robert Camero | ---- |
General Graziosi | Ennio Consalvi | ---- |
Ernesto - Waiter | Giancarlo Cosentino | ---- |
U.S. Tank Soldier | Aaron Craig | ---- |
King | Alfiero Falomi | ---- |
German Auxilliary | Daniela Fedke | ---- |
School Janitor | Antonio Fommei | ---- |
Card Player | Stefano Frangipani | ---- |
German Sergeant | Ernst Frowein Holger | ---- |
Teacher | Alessandra Grassi | ---- |
German Corporal | Hannes Hellmann | ---- |
German Major at Party | Wolfgang Hillinger | ---- |
Female Soldier at Children's Dinner | Margarita Lucia Krauss | ---- |
Woman#1 at Grand Hotel | Patrizia Lazzarini | ---- |
Woman#2 at Grand Hotel | Maria Letizia | ---- |
Gigliola | Concetta Lombardo | ---- |
Queen | Maria Rita Macellari | ---- |
Eleonora | Carlotta Mangione | ---- |
School Inspector | Franco Mescolini | ---- |
Woman at the Opera | Francesca Messinese | ---- |
German Auxilliary | Inger Lise Middelthon | ---- |
Tappezziere | Andrea Nardi | ---- |
German Soldier | Günther Pfanzelter | ---- |
Old-Maid Teacher | Cristiana Porchiella | ---- |
Bruno(as Nino Prester) | Antonio Prester | ---- |
Governante Dora | Gina Rovere | ---- |
German Auxilliary | Laura Rudeberg | ---- |
Bookstore Polceman | Massimo Salvianti | ---- |
German Lieutenant at Station | 理察·塞梅爾 | ---- |
Tedesco - German Guard | James Schindler | ---- |
Grand Hotel Doorman | Andrea Tidona | ---- |
German Soldier(as Dirk Karsten van den Berg) | 迪爾克·范登貝格 | ---- |
City Hall Secretary | Giovanna Villa | ---- |
職員表
製作人 | Gianluigi Braschi;Mario Cotone、John M. Davis;Elda Ferri、Agnès Mentre;John Rogers |
導演 | 羅伯托·貝尼尼 |
副導演(助理) | Gianni Arduini;Daniele Cama、Dan Edelstein;Giovanni Marino |
編劇 | 羅伯托·貝尼尼、文森佐·克拉米、Luigi Spoletini |
攝影 | Tonino Delli Colli |
剪輯 | Simona Paggi |
選角導演 | Shaila Rubin |
藝術指導 | Danilo Donati |
服裝設計 | Danilo Donati |
布景師 | Luigi Urbani |
(演職員參考資料來源 )
配音演員:沈曉謙 姜玉玲 彭年 程玉珠 劉風 戴學廬 胡平智 王建新 曾丹
電影頻道配音版:張欣 周帥 王肖兵 郭易峰 詹佳 胡平智 孟祥龍 何佳易 劉北辰 張琦 劉聖博
角色介紹
| |
| |
| |
|
(角色簡介參考資料來源 )
音樂原聲
序號 | 曲目 | 序號 | 曲目 |
01 | Buon Giorno Principessa | 09 | Il Treno Nel Buio |
02 | La Vita E Bella | 10 | Arriva Il Carro Armato |
03 | Viva Giosue | 11 | Valse Larmoyante |
04 | Grand Hotel Valse | 12 | L'uovo Di Struzzo-Danza Etiope |
05 | La Notte Di Favola | 13 | Krautentang |
06 | La Notte Di Fuga | 14 | Il Gioco Di Giosue |
07 | Le Uava Nel Cappello | 15 | Barcarolle |
08 | Grand Hotel Fox | 16 | Guido E Ferruccio |
17 | Abbiamo Vinto |
(音樂原聲參考資料來源 )
幕後花絮
影片段預告絮
•在片中扮演羅伯托·貝尼尼妻子的尼可萊塔·布拉斯基在生活中也是他的妻子。
•貝尼尼在獄中穿的衣服的號碼跟卓別林在《大獨裁者》中的一樣。
•貝尼尼表示片名來自利昂·托洛茨基說所的話。托洛茨基在墨西哥流放時期,得知他要被史達林暗殺時,他看著花園中的妻子寫出了這樣的話:無論如何,人生是美麗的。
穿幫鏡頭
•Guido在集中營跟兒子說話的戲,小演員說台詞時,貝尼尼也同時做口型。
•軍營中,Dora從床上站起來,去窗邊聽她丈夫放的音樂時,在螢幕左邊可以看見電纜和工作人員的影子。
•Guido的兒子從藏身之處走出時,他徑直超一個道具走去,那顯然是給小演員表演設定的“記號”。
•Guido通過喇叭放奧芬巴赫的歌劇《霍夫曼故事》中的《威尼斯船歌》,而事實上因為奧芬巴赫是猶太人,所以在納粹集中營很難找到他的音樂。
(幕後花絮參考資料來源 )
獲獎記錄
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提名 | 獲獎方 |
1998年 | 第11屆歐洲電影獎最佳影片 | 獲獎 | 《美麗人生》 |
第11屆歐洲電影獎最佳男演員 | 獲獎 | 羅伯托·貝尼尼 | |
1999年 | 第71屆奧斯卡獎最佳男主角 | 獲獎 | 羅伯托·貝尼尼 |
第71屆奧斯卡獎最佳配樂 | 獲獎 | 尼古拉·皮奧瓦尼 | |
第71屆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 | 獲獎 | 《美麗人生》 | |
第71屆奧斯卡獎最佳影片 | 提名 | 《美麗人生》 | |
第71屆奧斯卡獎最佳導演 | 提名 | 羅伯托·貝尼尼 | |
第71屆奧斯卡獎最佳原創劇本 | 提名 | 文森佐·克拉米 | |
第71屆奧斯卡獎最佳電影剪輯 | 提名 | Simona Paggi | |
第51屆坎城電影節評審團大獎 | 獲獎 | 羅伯托·貝尼尼 | |
第51屆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 | 提名 | 羅伯托·貝尼尼 | |
第11屆歐洲電影獎最佳影片 | 獲獎 | 《美麗人生》 | |
第11屆歐洲電影獎最佳男演員 | 獲獎 | 羅伯托·貝尼尼 | |
第52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男主角 | 獲獎 | 羅伯托·貝尼尼 | |
第52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非英語片 | 提名 | 《美麗人生》 | |
第52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劇本 | 提名 | 羅伯托·貝尼尼 | |
第24屆凱撒獎最佳外國電影 | 獲獎 | 羅伯托·貝尼尼 | |
2000年 | 第23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 | 提名 | 《美麗人生》 |
第14屆西班牙戈雅獎最佳歐洲電影 | 獲獎 | 《美麗人生》 |
(獲獎記錄參考資料來源 )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1. Melampo Cinematografica [義大利]
2. Cecchi Gori Group Tiger Cinematografica [義大利]
上映時間
上映/發行日期 |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國家/地區 |
1997年12月20日 | 義大利 | 1998年11月6日 | 加拿大 |
1998年5月 | 法國 | 1998年11月12日 | 德國 |
1998年9月3日 | 加拿大 | 1998年11月13日 | 奧地利 |
1998年10月14日 | 比利時 | 1998年12月18日 | 芬蘭 |
1998年10月22日 | 美國 | 1999年2月19日 | 丹麥 |
影片票房
1998年10月,該片在美國上映。全美首映票房為3,244,284.00美元;全美累計票房為57,598,247.00美元;海外累計票房171,600,000.00 美元 。
影片評價
黑色幽默的手法
《美麗人生》 用黑色幽默的手法描述了圭多一家在納粹集中營中的悲歡離合,展示了圭多對美麗人生的憧憬 和在殘酷環境中特有的樂觀 (新浪網評) 。這部電影完全不同於以往任何一部反映二戰題材的影片,它是一幕黑色的喜劇,它以一種超越常規的新鮮的角度,通過另一個側面來面對二戰這段歷史。羅貝托·貝尼尼以自己獨特的視角為在二戰中所有受傷的人們注射了一針止痛劑 (魏楚豫評)。
《美麗人生》不是一場悲劇,從一開始圭多搞笑的出場就可以看出導演羅貝托·貝尼尼想營造一種喜劇的氛圍,但絕對不是為了媚俗大眾而故意削弱電影的思想性。其實恰恰相反,貝尼尼這么處理就是為了不媚俗,為了表現更深層的思想,不讓觀眾再沉溺在淺層的感動上。貝尼尼只是想通過這部影片告訴所有真正熱愛生活的人們,噩夢是暫時的,相信美麗的人生才是永遠的。就算在集中營里,圭多臉上始終帶著笑容 (新浪網評) 。
電影敘事成功
《美麗人生》這部電影的敘事很成功,它沒有按傳統的方法處理,而是用寓言的方式寫實,用悲劇情境營造喜劇效果。影片前半部為後半部做了充分鋪墊,如孩子愛玩坦克,就有了父親利用他對坦克的期盼編織謊言;孩子不愛洗澡,後來恰恰這一點救了他的命;圭多和心上人去看歌劇,最後他也是通過詠嘆調向妻子傳達他們活 著的信息 (峻冰評) 。
羅貝托·貝尼尼在這部電影裡發揮了高度的創意,他用妙想天開的方式將一種幾乎已經拍爛的題材——納粹迫害猶太人點石成金,頗有點卓別林喜劇的效果。這種處理彰顯了義大利人開朗的民族性,並且用逗笑效果甚高的奇想將一個看似不可能發生的故事娓娓道來,使人在觀賞時感到內心愉悅,看後亦深覺酸澀 (時光網評) 。
演員表演出色
羅貝托·貝尼尼以獨特的詼諧與誇張將處於納粹暴行下的一個對未來生活充滿樂觀與憧憬的普通人演得惟妙惟肖 (新浪網評) 。片中父親和孩子的對話是一場遊戲,父親為維護孩子的人性煞費苦心。最後孩子不僅得到母親,還得到父親所說的大獎品坦克,代價是父親的生命。這個非常殘酷的謊言表現了人性之愛,羅貝托·貝尼尼也把父親這個角色刻畫的相當成功 (吳治黎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