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伏羲廟,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紀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築群。一九六三年人民政府公布為甘肅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伏羲廟址位於天水市秦城區西關伏羲路。卦台山的古建築被破壞無遺;而天水城裡的伏羲廟主要建築、塑像和其它文物,卻由於天水市文化部門及時地採取了一系列的保護措施,基本保存完好。國內不少專家、學者認為:重視保護這一建築群,對於研究我國遠古歷史、探討明代建築藝術、考察天水地方民俗風情等,有著相當重要的實物資料價值。史料記載,元代統治者對"三皇"特別推崇。他們認為,"三皇"應為伏羲、神農、軒轅。元大德三年(公元一二九九年),成宗鐵木爾,詣令全國各州、縣,務必修建"三皇"廟,以通祀之。當時,天水市作為秦州府治,又是成紀縣地,即伏羲故里,因之,這裡的"三皇"廟也便修得特別講究。此廟就是如今伏羲廟的前身。此廟從建成到元朝覆亡,雖然只有六十多年光景,可是由於政局動盪,各方均受牽連,文化、宗教、教育等諸業日趨蕭條;因之,到明代初期,天水"三皇"廟已傾倒坍塌,不成樣子了。直到明代中葉,弘治三年(公元一四九O年),在秦州指揮"明威將軍"尹鳳的倡導組織下,才在原"三皇"廟的基礎上,重新起造廟宇,始稱"伏羲廟",延續至今,已近五個世紀了。據記載,伏羲廟起初並不很大。自嘉靖三年(公元一五二四年)起,巡茶御史陳講,用了三年時間進一步開拓修繕,為伏羲廟的規模和布局奠定了基礎。近五百年來,又先後歷經明嘉靖十年(公元一五三一年),清順治十年(公元一六五三年)、乾隆五年(公元一七四O年)、嘉慶十一年(公元一八O六年)、光緒十三年(公元一八八七年),屢次擴建、維修,才成如今這樣整肅宏偉、遠近聞名的古建築群。目前的伏羲廟,坐北向南,占地一萬餘平方米。現存建築為兩門三進。
全廟坊、亭、房、廊等建築,嚴格安排在縱貫南北的主軸線兩側,布局對稱而緊湊,疏密相宜而有致;主體建築依次排列在主軸線上,統領全局,雄渾端莊。當遊人沿天水城內大街西行來到伏羲路時,遠遠就可望見一座掩映在綠萌之中的大牌坊,那便是伏羲廟前大門。這牌坊,巍然矗立於高二米、寬六點五米、長十七點六米的台基之上。台基圍以磚砌勾欄,東、西、南三面均有垂帶式踏跺。拾級而上,可見牌坊面寬三間,單檐歇山頂,正脊兩端飾有鴟尾螭獸;檐下斗拱為四攢七鋪作,六抄單拱,兩柱頭有轉角斗拱,均系精雕細鏤的上乘佳作。對於研究明代木構建築很有參考價值。牌坊正中,懸有巨幅匾額,上書"開天明道"四個大字,為清乾隆湟中觀察史楊應舉手跡,筆力遒勁,瀟灑流暢,向來為遊人所稱道。原先,伏羲廟門前東西兩側,還有橫跨大街的兩座牌坊,面向相,上楣分別題有"開物成務"、"繼天立",與大門匾額之"開天明道"一樣,都是對伏羲功德的極端頌詞。廟門南面,與大門牌坊隔街相望,有一座建於清代乾隆年間的戲樓,三間寬,兩層樓高,飛檐挑角,造型精巧,深受民眾喜愛。進大門牌坊,即入正門。此門五間門面,共寬十八米,進深兩間。正中門楣,原掛有祖籍天水的明代著名書法家胡纘宗所書"與天地準"巨匾一方,現懸掛"太昊宮"匾一,含義同"與天地準"相似,都是頌揚伏羲造福人類的恩德廣大無邊。伏羲廟的這座正門,雖也經清代局部修繕,但其主體部分,仍然保留了明代建築風格,實為難能可貴。至今,屋頂完整無損,正脊兩端施龍吻,尾向內,背獸齊全,中央置寶瓶;脊身飾纏技牡丹。這套質樸典雅、玲斑剔透的飾品構件,工藝、藝術價值相當之高,曾引起國內不少建築專家和藝術家的重視。
步入前院,可見院東有棵古槐,傳為唐代栽植。歲月流逝,已逾千年;雖然屢經兵燹天災,閱盡人間春色,至今依舊昂然挺拔,令人嘆為觀止。迎面為一座碧瓦覆項、結構宏偉的大型古建築,就是文祖殿。此殿雖系清乾隆三年(公元一七三八年)重建,但其彩繪風格卻保持了明代暖色基調,向為專家所稱道。穿過儀門,來到中院。由於場面開闊,令人襟懷頓覺釋然。這裡是伏裁廟建築群的中心部分。正中位置為一月台,殿、閣、亭、榭,高下相間,與院內星羅棋布的株株參天古柏,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妙趣橫生。民間說法,前後院內原來共有古柏六十四株,是按照伏羲八卦推演的六十四個方位栽植的。現在尚存三十七株,冬夏常青,生機盎然。這些忘年古柏,現已成了珍貴的文物樹了。先天殿在中院月台的當間部位。此殿異常宏大壯觀。看著它踞高凌空、莊重威嚴的風格,遊人往往嘖嘖讚嘆。這座大殿通高二十六點七米,縱深十三點五米,面寬七間,通長二十六點四米,是一座典型的明代風格建築。殿頂上覆琉璃簡瓦,正脊兩端亦施龍吻,垂脊、戧脊施螭獸仙人。正脊中有橋亭火珠,脊面乃飾纏枝牡丹。其奇巧精緻,耐人尋味。這座宮殿的門窗雕飾工藝,堪為上選藝術品,往往吸引不少遊人,由於為其精美的工藝所傾倒,而總是流連忘返。這些門窗,全系木質結構,上面鏤刻雕飾有金錢、艾葉、仙鶴、孔雀、蝙蝠、蝴蝶,還有二龍戲珠、鹿宿松下等圖案,花紋細密,栩栩如生,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入大殿內,即見一中心方柱似的神龕,這便是供奉伏羲塑像的地方。完高五米有餘,上根懸掛"文明肇啟"匾額,系清代嘉慶年間秦州牧王賜均所書。匾文是對伏羲始創八卦、教民克愚的巨大功績的高度讚頌。
伏羲塑像就供奉在這神龕內。這尊塑像體形魁梧、氣宇軒昂、濃眉大眼、肌膚豐腆,微笑的面龐體現了他智慧卓然、心地善良的內在氣質。塑像袒胸露肩赤裸雙腳,其粗獷樸實、平易、耿直的風度,給人以"既相托,敢委性命"的可以信賴之感。伏羲身著樹葉,端然而坐,雙手托著刻有八卦的太極圖,目光炯炯,高瞻遠矚,給人以勝利在望、未來無限光明的視覺印象,難怪天水當地民眾是那樣的喜愛、敬仰伏羲廟裡的伏羲塑像呢。這座先天殿的屋架結構技巧,也是值得一提的。這是在我國採用早期"減柱法"建造大屋的成功一例。屋架結構嚴謹,樑柱少而粗大,屋頂四周均用抹角梁拉牽。上層在二金柱間施七架椽,上置蜀柱、駝峰、抄手,再施五架梁和平梁,平梁之上又有雞爪柱、抄手、駝峰等與之相互制約。這樣一來,既省料,又結實,還使大殿內部顯得空曠、開闊。這都是聰明的設計師和技藝高超的工匠師傅,在實踐中繼承和發展了我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精髓的優秀成果,是很值得驕傲的一件事。幾百年來,天水地區屢次發生七級以上地震,而這座大殿始終安然無恙,這難道是偶然的么?此外,伏羲廟內還有來鶴亭、鼓樂亭、太極殿等建築,似乎從建築技術和美學觀點來分析考究,都各有各的說道,這裡就不再一一贅述了。
天水民間相傳,伏羲既為人文之祖,那他就肯定是無所不能、無所不會的。所以一遇到什麼事情,就想著找伏羲"商量"、"求教"。當地人相傳伏羲的生日是農曆正月十六,因而祭奠伏羲最隆重的就是這一天。人們在這一天趕廟會、唱戲、燒香、磕頭、施捨,在心裡把許多話"告訴"伏羲,以求從他那裡獲得智慧,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最突出的事情,就是求伏羲醫病。伏羲廟院裡原有八八六十四棵柏樹,人們說那是伏羲按八卦的演化序列排列的;說那些樹,每一棵都能懂凡人之言,都能解伏羲之意。人們按照天干地支(六十花甲子)的循環規律來套,每一年都要推選出一棵柏樹,讓它在廟院內"值班";輪流到值班的樹,便是"神樹"了,也就是伏羲的代表。正月十六這天,前來趕廟會的部分人,還帶來要用紅紙剪的紙人兒,有的人剪得很精緻,就連面部的五官七竅都維妙維肖地剪出來。到了伏羲廟,就把這紅紙人兒貼在值班的神樹身上;然後,自己在過去的一年裡,身體哪個部位鬧過病,或不舒服,就用點燃的香頭頭(或者用點著的艾草繩頭頭)去燒那紅紙人的那個部位,一定要燒一個洞才算,頭疼燒頭,腳疼燒腳。說是把紅紙人一定要貼在值班樹上用香燒,可實際上,多數人才不管那回事,亂貼哩,貼到哪個樹上就是那個樹,貼了,燒了,據說心上就舒服了,千災百禍都可以免除了。
因此,正月十六日一過,伏羲廟院子裡柏樹身上,棵棵都貼滿了紅紙人兒,風一吹,"嘩嘩嘩"地響哩,就好象它們為了祝福人們在新的一年裡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而發出的笑聲一樣。
天水伏羲廟,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紀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築群。一九六三年人民政府公布為甘肅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伏羲廟址位於天水市秦城區西關伏羲路。卦台山的古建築被破壞無遺;而天水城裡的伏羲廟主要建築、塑像和其它文物,卻由於天水市文化部門及時地採取了一系列的保護措施,基本保存完好。國內不少專家、學者認為:重視保護這一建築群,對於研究我國遠古歷史、探討明代建築藝術、考察天水地方民俗風情等,有著相當重要的實物資料價值。史料記載,元代統治者對"三皇"特別推崇。他們認為,"三皇"應為伏羲、神農、軒轅。元大德三年(公元一二九九年),成宗鐵木爾,詣令全國各州、縣,務必修建"三皇"廟,以通祀之。當時,天水市作為秦州府治,又是成紀縣地,即伏羲故里,因之,這裡的"三皇"廟也便修得特別講究。此廟就是如今伏羲廟的前身。此廟從建成到元朝覆亡,雖然只有六十多年光景,可是由於政局動盪,各方均受牽連,文化、宗教、教育等諸業日趨蕭條;因之,到明代初期,天水"三皇"廟已傾倒坍塌,不成樣子了。直到明代中葉,弘治三年(公元一四九O年),在秦州指揮"明威將軍"尹鳳的倡導組織下,才在原"三皇"廟的基礎上,重新起造廟宇,始稱"伏羲廟",延續至今,已近五個世紀了。據記載,伏羲廟起初並不很大。自嘉靖三年(公元一五二四年)起,巡茶御史陳講,用了三年時間進一步開拓修繕,為伏羲廟的規模和布局奠定了基礎。近五百年來,又先後歷經明嘉靖十年(公元一五三一年),清順治十年(公元一六五三年)、乾隆五年(公元一七四O年)、嘉慶十一年(公元一八O六年)、光緒十三年(公元一八八七年),屢次擴建、維修,才成如今這樣整肅宏偉、遠近聞名的古建築群。目前的伏羲廟,坐北向南,占地一萬餘平方米。現存建築為兩門三進。
全廟坊、亭、房、廊等建築,嚴格安排在縱貫南北的主軸線兩側,布局對稱而緊湊,疏密相宜而有致;主體建築依次排列在主軸線上,統領全局,雄渾端莊。當遊人沿天水城內大街西行來到伏羲路時,遠遠就可望見一座掩映在綠萌之中的大牌坊,那便是伏羲廟前大門。這牌坊,巍然矗立於高二米、寬六點五米、長十七點六米的台基之上。台基圍以磚砌勾欄,東、西、南三面均有垂帶式踏跺。拾級而上,可見牌坊面寬三間,單檐歇山頂,正脊兩端飾有鴟尾螭獸;檐下斗拱為四攢七鋪作,六抄單拱,兩柱頭有轉角斗拱,均系精雕細鏤的上乘佳作。對於研究明代木構建築很有參考價值。牌坊正中,懸有巨幅匾額,上書"開天明道"四個大字,為清乾隆湟中觀察史楊應舉手跡,筆力遒勁,瀟灑流暢,向來為遊人所稱道。原先,伏羲廟門前東西兩側,還有橫跨大街的兩座牌坊,面向相,上楣分別題有"開物成務"、"繼天立",與大門匾額之"開天明道"一樣,都是對伏羲功德的極端頌詞。廟門南面,與大門牌坊隔街相望,有一座建於清代乾隆年間的戲樓,三間寬,兩層樓高,飛檐挑角,造型精巧,深受民眾喜愛。進大門牌坊,即入正門。此門五間門面,共寬十八米,進深兩間。正中門楣,原掛有祖籍天水的明代著名書法家胡纘宗所書"與天地準"巨匾一方,現懸掛"太昊宮"匾一,含義同"與天地準"相似,都是頌揚伏羲造福人類的恩德廣大無邊。伏羲廟的這座正門,雖也經清代局部修繕,但其主體部分,仍然保留了明代建築風格,實為難能可貴。至今,屋頂完整無損,正脊兩端施龍吻,尾向內,背獸齊全,中央置寶瓶;脊身飾纏技牡丹。這套質樸典雅、玲斑剔透的飾品構件,工藝、藝術價值相當之高,曾引起國內不少建築專家和藝術家的重視。
步入前院,可見院東有棵古槐,傳為唐代栽植。歲月流逝,已逾千年;雖然屢經兵燹天災,閱盡人間春色,至今依舊昂然挺拔,令人嘆為觀止。迎面為一座碧瓦覆項、結構宏偉的大型古建築,就是文祖殿。此殿雖系清乾隆三年(公元一七三八年)重建,但其彩繪風格卻保持了明代暖色基調,向為專家所稱道。穿過儀門,來到中院。由於場面開闊,令人襟懷頓覺釋然。這裡是伏裁廟建築群的中心部分。正中位置為一月台,殿、閣、亭、榭,高下相間,與院內星羅棋布的株株參天古柏,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妙趣橫生。民間說法,前後院內原來共有古柏六十四株,是按照伏羲八卦推演的六十四個方位栽植的。現在尚存三十七株,冬夏常青,生機盎然。這些忘年古柏,現已成了珍貴的文物樹了。先天殿在中院月台的當間部位。此殿異常宏大壯觀。看著它踞高凌空、莊重威嚴的風格,遊人往往嘖嘖讚嘆。這座大殿通高二十六點七米,縱深十三點五米,面寬七間,通長二十六點四米,是一座典型的明代風格建築。殿頂上覆琉璃簡瓦,正脊兩端亦施龍吻,垂脊、戧脊施螭獸仙人。正脊中有橋亭火珠,脊面乃飾纏枝牡丹。其奇巧精緻,耐人尋味。這座宮殿的門窗雕飾工藝,堪為上選藝術品,往往吸引不少遊人,由於為其精美的工藝所傾倒,而總是流連忘返。這些門窗,全系木質結構,上面鏤刻雕飾有金錢、艾葉、仙鶴、孔雀、蝙蝠、蝴蝶,還有二龍戲珠、鹿宿松下等圖案,花紋細密,栩栩如生,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入大殿內,即見一中心方柱似的神龕,這便是供奉伏羲塑像的地方。完高五米有餘,上根懸掛"文明肇啟"匾額,系清代嘉慶年間秦州牧王賜均所書。匾文是對伏羲始創八卦、教民克愚的巨大功績的高度讚頌。
伏羲塑像就供奉在這神龕內。這尊塑像體形魁梧、氣宇軒昂、濃眉大眼、肌膚豐腆,微笑的面龐體現了他智慧卓然、心地善良的內在氣質。塑像袒胸露肩赤裸雙腳,其粗獷樸實、平易、耿直的風度,給人以"既相托,敢委性命"的可以信賴之感。伏羲身著樹葉,端然而坐,雙手托著刻有八卦的太極圖,目光炯炯,高瞻遠矚,給人以勝利在望、未來無限光明的視覺印象,難怪天水當地民眾是那樣的喜愛、敬仰伏羲廟裡的伏羲塑像呢。這座先天殿的屋架結構技巧,也是值得一提的。這是在我國採用早期"減柱法"建造大屋的成功一例。屋架結構嚴謹,樑柱少而粗大,屋頂四周均用抹角梁拉牽。上層在二金柱間施七架椽,上置蜀柱、駝峰、抄手,再施五架梁和平梁,平梁之上又有雞爪柱、抄手、駝峰等與之相互制約。這樣一來,既省料,又結實,還使大殿內部顯得空曠、開闊。這都是聰明的設計師和技藝高超的工匠師傅,在實踐中繼承和發展了我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精髓的優秀成果,是很值得驕傲的一件事。幾百年來,天水地區屢次發生七級以上地震,而這座大殿始終安然無恙,這難道是偶然的么?此外,伏羲廟內還有來鶴亭、鼓樂亭、太極殿等建築,似乎從建築技術和美學觀點來分析考究,都各有各的說道,這裡就不再一一贅述了。
天水民間相傳,伏羲既為人文之祖,那他就肯定是無所不能、無所不會的。所以一遇到什麼事情,就想著找伏羲"商量"、"求教"。當地人相傳伏羲的生日是農曆正月十六,因而祭奠伏羲最隆重的就是這一天。人們在這一天趕廟會、唱戲、燒香、磕頭、施捨,在心裡把許多話"告訴"伏羲,以求從他那裡獲得智慧,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最突出的事情,就是求伏羲醫病。伏羲廟院裡原有八八六十四棵柏樹,人們說那是伏羲按八卦的演化序列排列的;說那些樹,每一棵都能懂凡人之言,都能解伏羲之意。人們按照天干地支(六十花甲子)的循環規律來套,每一年都要推選出一棵柏樹,讓它在廟院內"值班";輪流到值班的樹,便是"神樹"了,也就是伏羲的代表。正月十六這天,前來趕廟會的部分人,還帶來要用紅紙剪的紙人兒,有的人剪得很精緻,就連面部的五官七竅都維妙維肖地剪出來。到了伏羲廟,就把這紅紙人兒貼在值班的神樹身上;然後,自己在過去的一年裡,身體哪個部位鬧過病,或不舒服,就用點燃的香頭頭(或者用點著的艾草繩頭頭)去燒那紅紙人的那個部位,一定要燒一個洞才算,頭疼燒頭,腳疼燒腳。說是把紅紙人一定要貼在值班樹上用香燒,可實際上,多數人才不管那回事,亂貼哩,貼到哪個樹上就是那個樹,貼了,燒了,據說心上就舒服了,千災百禍都可以免除了。
因此,正月十六日一過,伏羲廟院子裡柏樹身上,棵棵都貼滿了紅紙人兒,風一吹,"嘩嘩嘩"地響哩,就好象它們為了祝福人們在新的一年裡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相關詞條
-
伏羲伐桐創瑤琴
”於是,伏羲帶上乾糧,找父親去了。 忽然有一天,伏羲在這裡發現了名叫建木的奇樹,一下子驚呆了。 ”伏羲聽木神這么一說,大喜過望,於是,朝那棵桐樹拜道:“...
-
伏羲畫卦
伏羲畫卦,相傳是伏羲所畫的八卦。以“一”表示陽,以“--”表示陰,按四面八方排列而成了八卦。
故事簡介 -
二月會
。“二月會”期間,每日有數萬伏羲子孫,遠自安徽、山東、河北、湖南等省,雲集...”,嗩吶聲聲,鑼鼓陣陣,鞭炮齊鳴,香菸繚繞,十分壯觀。香客們稱伏羲為“人祖爺...流傳布老虎且經久不衰,源於一個美妙的傳說。相傳,在上古時代,由於“天塌地陷...
簡介 歷史傳說 二月會的由來 二月會的主要內容 二月會的文化窺探 -
古劍奇譚[國產RPG遊戲系列]
天神伏羲,意欲將這些逆天而為的人們滅殺,仁愛的女媧卻究竟不忍,她帶領著追隨自己的人們,將七柄凶劍封印於人間,又為避免天神伏羲對人類的追究,而帶著...爭鬥。伏羲深感外界之人陷入貪婪深淵,大地混亂,遂號召諸神建造建木天梯,登...
系列作品 遊戲設定 遊戲原聲 系列榮譽 製作團隊 -
中國神話[中國的神話傳說]
,是泰古二皇也。注謂伏羲、神農者非。”其說當是。按二皇亦即《精神訓》所謂二神。也有人認為二皇比伏羲和神農早,《淮南子-精神篇》認為:天地沒有形成...的伏羲女媧神話,阿昌族的神話《遮帕麻與遮米麻》 ,彝族神話 《 創造萬物...
產生與發展 主要內容 特點 常見誤區與區別 影響 -
中國神話
繁衍出不同的種族。北方系統的洪水神話說:洪水泛濫 ,淹沒世界。伏羲、女媧...的洪水神話資料,在聞一多《神話與詩·伏羲考》中徵引較詳。中原和北方漢...》),讓青年男女互相婚配,繁衍後代。她又是婚姻的女神。伏羲神話關於中國文化創造...
概念 功能 產生 內容 研究與創作 -
中國神話簡史
神玄冥)治理天北一萬二千里的地方,青帝 伏羲與九河神女華胥氏及屬神句芒...
-
峴山
峴山的由來 神話傳說 據說伏羲死後葬在襄陽境內。因華胥於雷澤履大人跡而生伏羲,故伏羲死後身體化為形狀類似大人足跡的群山縱貫襄陽南(峴首,中峴諸山...,故稱之為峴山。 史書記載 史引東漢皇甫謐所著《帝王世紀》云:“伏羲葬南郡...
襄陽峴山 湖州峴山 道教名山 汝陽峴山 汝州峴山 峴山鄉 -
《古劍奇譚》[單機遊戲]
系列簡介琴心劍魄今何在“七弦琴鳴,夢回太古。靈霄劍吟,書此奇譚。”《古劍奇譚:琴心劍魄今何在》是“古劍奇譚”系列初代作品,201...
系列簡介 遊戲角色 仙妖靈獸 世界觀 遊戲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