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羌人每年都會隆重舉行祭祀山神大會,所有男女老少停止生產到會祭祀。大會由釋比指揮,依序進行。到會人們將五穀雜糧、白酒撒在冒煙的柴堆上,以示酬神還願,祈求吉祥。此時,釋比帶著一幫徒弟,手敲法器或持掛有五色彩紙的杉枝在法器、樂器和鞭炮聲、火枌聲中步入會場,其它參加祭山會的人眾跟隨而上。此時釋比牽出備祭的黑色山羊(或牛)和雞,當場宰殺,以酬神還願。羌族祭山會,宰殺祭羊也有一定的儀式和規程。首先,釋比要唱以羊替罪詞(“國伯德格”)先請山神、天神將雞、羊收下(邊唱邊用青稞籽從羊頭抹到羊尾,並將青稞籽塞進雞、羊耳,向羊和雞澆水三次。若雞羊顫抖三次,釋比宣稱神正領受祭物)。隨即殺羊和放雞歸山。此後族長將羊頭置於塔頂,羊皮贈給釋比,羊肉當場放在事前準備的大鍋里煮熟分給每戶(俗稱“散份子”)。
羌族的飲食以“腊味”為主,風味獨特。由於羌寨遠離城鎮,山路崎嶇陡峭,交通十分不便,新鮮的蔬菜和肉類很難買到,因此羌族飲食就地取材直接從山上採取的野生菜,綠色、可口,如雞冠菌、羊肚菌、松茸、蘑菇、杉木菌,刷把菌、鵝蛋菌並加工成乾臘食品。冬季來臨,各家各戶都開始忙碌著宰殺豬、羊、牛。羌人們製作乾臘風味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風乾,就是把新鮮的肉、菜掛在通風乾燥的地方,讓風吹走肉中的水分,或自然蒸發其水分。另一種是熏乾,即在鮮肉上撒上鹽巴花椒,用木桿撐開,然後掛在廚房的橫樑下,讓熱空氣和柴煙把肉內的水分熏乾。羌人們把熏乾的大塊豬肉叫“豬膘”。 《晉書•五行志》記載:“秦晉之後,中原居民相尚羌煮。”
隨著羌人的逐漸漢化,一些相應的習俗也在逐漸轉變,在祭祀活動的飲食習俗沉澱並保存了下來,成為羌人的飲食習慣,然後逐漸的發展演變,成為更加科學、更加營養、更有樂趣的燜鍋烹飪方法。每每羌人有重大的節慶活動、親友來訪,都會架起燜鍋、喝起咂酒、跳起鍋莊舞。這也就成就了羌族的飲食文化!燜鍋菜品食用時,亦烹亦涮,烹肉先食,而後涮食精選時蔬,涮食蔬菜時,配以多種中草藥精心調製的料汁,既兼顧了葷素搭配的營養需求,又增加了使用方式,增加飲食的樂趣,增加了飲食的便捷性節約了時間!
公司在羌族飲食文化的基礎上,融入現代的科學的飲食方式,加入健康、養生、樂趣的綠色飲食理念,期待羌族的飲食文化大放異彩,以饗天下食客!藉此表達羌族人民對於在“5·12”汶川大地震中無私伸出援助之手的全國各族人民、世界各國友人的感激之意!我們之所以將整理出來的“悶鍋系列”冠以“羌寨鍋莊”的名字,一方面突出了民族的特色,再現了這種飲食方式當初的盛況;另一方面,邊舞邊食的習俗,表達了羌人的尊敬和感謝!
相關詞條
-
桃坪羌寨
桃坪羌寨,位於四川省理縣雜谷腦河畔桃坪鄉,始建於公元111年,是羌族建築群落的典型代表,被稱為神秘的“東方古堡”。桃坪羌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列入...
簡介 歷史沿革 建築布局 建築結構 風土人情 -
羌寨
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是我國唯一的羌族人民聚居的自治州,在這片孕育出九寨溝、四姑娘山的美麗畫境之地,一座座古樸典雅的羌寨猶如一顆顆寶石點綴其間。 羌族是...
簡況 歷史特色 寨子風貌 形態特點 建築特色 -
羌
羌,狹義為中國古代西部民族名稱,廣義為中國古代西部遊牧民族泛稱。羌,讀qiāng,中國少數民族羌族,主要聚居在四川省阿壩州的茂縣、汶川縣、松潘縣及綿陽市...
簡介 記載 節日、禮祭食俗 -
吉娜羌寨
吉娜羌寨地處北川,隸屬北川擂鼓鎮,是從綿陽進入北川的第一個村莊,被譽為“北川第一村”。這裡原名為貓兒石村,大多數村民是羌族人。
簡介 情況介紹 民族風情 相關活動 相關新聞 -
石椅羌寨
石椅羌寨又名石椅村(羌語稱“拿巴日格”),位於中國四川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曲山鎮(老縣城右側),距老縣城二公里、距唐家山七公里,距綿陽市60公里。
歷史沿革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 旅遊信息 -
羌族[羌人]
羌族源於古羌,是中國西部的一個古老的民族,古羌對中國歷史發展和中華民族的形成都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民族語言為羌語,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羌語支,分北部和...
族稱 歷史 政治 文化 藝術 -
羌年
羌歷年,羌語稱“日麥節”(現居阿壩州內茂縣的羌族自稱“日麥”)、“日美吉”,意為“羌歷新年"、“過小年”“豐收節”等,是羌族一年中慶豐收、送祝 福、祈平...
簡介 起源 分布區域 風俗習慣 羌歷年現狀 -
羌歷年
亦稱羌年節,羌語稱“日美吉”,意為吉祥歡樂的節日。也是羌民族一年一度慶豐收、話團圓的民族傳統盛會。其內涵與漢區之春節,藏區之藏曆年等民族節日相近。
簡介 起源 分布區域 風俗習慣 羌歷年現狀 -
九寨天堂
“九寨天堂”景區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內,由九寨溝縣至若爾蓋縣,縱橫數百公里,居“大九寨國際旅遊區”核心區域,是一個集會議度假、旅遊觀光、尋根祭...
景區簡介 飯店 度假中心 保護區 風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