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和流行病學
諾維氏梭菌(Cl.novyi)和羊快疫、羊猝擊、腸毒血症的病原一樣,同屬於梭狀芽胞桿菌屬。本菌為革蘭氏陽性大桿菌,嚴格厭氧,能形成芽胞,不產生莢膜。
本菌分為A、B、C三型。A型菌能產生α、γ、ε、δ四種外毒素;B型菌產生ε、β、η、ζ、θ五種外毒素;C型菌不產生外毒素,此型菌與脊髓炎有關,但無病原學意義。
本菌能使1歲以上的綿羊感染,以2~4歲的綿羊發生最多。發病羊多為營養佳良的肥胖羊只,山羊也可感染,牛偶可感染。實驗動物中以豚鼠為最敏感,家兔、小鼠易感性較低。
本病主要在春夏發生於肝片吸蟲流行的低洼潮濕地區。
症狀與病變
本病在臨床上與羊快疫、腸毒血症等極其類似。病程十分急促,絕大多數情況是未見有病而突然發生死亡。少數病例病程稍長,可拖延1~2d,但沒有超過3d的。病畜掉群,不食,呼吸困難,體溫41.5ºC左右,呈昏睡俯臥,並保持在這種狀態下毫無痛苦地突然死去。
病羊屍體皮下靜脈顯著充血,其皮膚呈暗黑色外觀(黑疫之名即由此而來)。胸部皮下組織經常水腫。漿膜腔有液體滲出,暴露於空氣易於凝固,液體常呈黃色,但腹腔液略帶血色。左心室心內膜下常出血。真胃幽門部和小腸充血和出血。
肝臟充血腫脹,從表面可看到或摸到有一個到多個凝固性壞死灶,壞死灶的界限清晰,灰黃色,不整圓形,周圍常為一鮮紅色的充血帶圍繞,壞死灶直徑可達2~3cm,切面成半圓形。羊黑疫肝臟的這種壞死變化是很特徵的,具有很大的診斷意義。
臨床診斷
在肝片吸蟲流行的地區發現急死或昏睡狀態下死亡的病羊,剖檢見特殊的肝臟壞死變化,有助於診斷。必要時可作細菌學檢查和毒素檢查。毒素檢查可用卵磷脂酶試驗。此法檢出率和特異性均較高。其法為用病死動物的腹水或壞死灶組織懸浮液的沉澱上清液或澄清的濾液,加入試管4支,每支0.5ml,再於第1~3管中分別加入A型諾維氏梭菌抗毒素血清、B型諾維氏梭菌抗毒素血清及魏氏梭菌6抗毒素血清0.25ml,第4管不加抗毒素血清而加同量生理鹽水,作為對照。混合均勻,置室溫下作用30min,然後每管加入卵磷脂卵黃磷蛋白液0.25ml,混合後置溫箱內1~2h,取出觀察結果。若對照產生乳光層,即表示被檢材料中含有卵磷脂酶,在第1~3管中此反應被何種細菌的抗毒素所抑制,即證明此卵磷脂酶為該種細菌所產生。
卵磷脂卵黃磷蛋白液的製備方法是:打散雞蛋黃一個,混於250ml生理鹽水中,將此混合液以賽氏濾器過濾,無菌分裝為小量,5℃冰櫃保存備用。
據報導,螢光抗體技術可用來檢查諾維氏梭菌,但其結果應結合病史、病狀和剖檢變化作綜合判斷。
羊黑疫、羊快疫、羊猝擊、羊腸毒血症等梭菌性疾病由於病程短促,病狀相似,在臨床上不易互相區別,同時,這一類疾病在臨床上與羊炭疽也有相似之處,因此,應注意類症區別。
防治方法
預防此病首先在於控制肝片吸蟲的感染。特異性免疫可用黑疫、快疫二聯苗或厭氣菌七聯乾粉苗進行預防接種。
發生本病時,應將羊群移牧於高燥地區。對病羊可用抗諾維氏梭菌血清(每毫升含7500IU)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