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及其形態物征
病原為綿羊虱蠅(melophagus ovis),又稱為羊虱蠅或綿羊蜱(sheep tick)。成蠅為褐灰色,長為4~6mm,無翅,但有三對強壯的腿,每條腿有一強壯的爪。頭部寬闊,帶有堅強的穿刺性口器。生活史
虱蠅寄生於綿羊皮膚,度過它的整個生活周期。在從蛹內出現後的3~4d內,胎生的雌蠅開始交配,連續生產l0~15條幼蟲。妊娠期為10~12d。在分娩後雌蠅把長3~4mm的幼蟲膠黏在羊毛纖維上,形成外殼,並在夏季與冬季分別經19~24d變成蛹。儘管雌蟲存活4~5個月,在32~40d內發育出完整的一代,四季生殖,但氣候與其他因素大大影響到季節性群體的變動:春季剪毛能除去大量虱蠅;夏季太陽能量引起皮膚高溫;秋冬季外界環境則創造了有利的皮膚溫度。這些因素引起虱蠅的規律性夏季群體下降與冬季群體上升。在夏季每隻綿羊的蠅數不多,而在冬季可達到300~400個。成年虱蠅靠穿刺皮膚採食並攝入血液。使羊煩擾不安,影響採食很大,因而減少肉和毛的生產。大量虱蠅逐漸使宿主失血並引起不同程度的貧血。此外,虱蠅的排泄物污染羊毛,從而增加加工費用。通過擁擠的羊群以及帶羔母羊與羔羊之間的直接接觸而發生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