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及特徵
病原為羊虱。羊虱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吸血的,計有山羊顎虱(l. steopsis)、綿羊顎虱(l.ovillus)、綿羊足顎虱(l.pedalis)和非洲羊顎虱(l.africanus)等;另一類是不吸血的,為以毛、皮屑等為食的羊毛虱(bouicola ovis)。山羊顎虱寄生于山羊體表,蟲體色淡、長1.5~2 mm。頭部呈細長圓錐形,前有刺吸口器,其後方陷於胸部內。胸部略呈四角形,有足三對。腹呈長橢圓形,側緣有長毛,氣門不顯著。生活史
羊虱是永久寄生的外寄生蟲病,有嚴格的畜主特異性。虱在羊體表以不完全變態方式發育,經過卵、若蟲和成蟲三個階段,整個發育期約一個月。成蟲在羊體上吸血,交配後產卵,成熟的雌虱一晝夜內產卵1~4個,卵被特殊的膠質牢固黏附在羊毛上,約經2周后發育為若蟲,再經2~3周蛻化三次而變成成蟲。產卵期2~3周,共產卵50~80個,產卵後即死亡。雄虱的生活期更短。一個月內可繁殖數代至十餘代。虱離開羊體,得不到食料,1~10d內死亡。虱病是接觸感染的,可經過健羊與病羊直接接觸,或經過管理用具、互相接觸機會增多,加之羊舍陰暗、擁擠等,都有利於虱子的生存、繁殖和傳播。症 狀
寄生於羊毛上;發癢;絨毛上可發現毛虱蟲體。 虱子分泌有毒的唾液,刺激皮膚的神經末梢而引起發癢,羊通過啃咬或摩擦而損傷皮膚。當大量虱聚集時,可使皮膚發生炎症、脫皮或脫毛,尤其是毛虱可使羊絨折斷,對羊絨的質量造成嚴重的影響。由於虱的長期騷擾,病羊煩亂不安,影響採食和休息,以致逐漸消瘦、貧血。幼羊發育不良,奶羊泌乳量顯著下降。羊體虛弱,抵抗力降低,嚴重者可引起死亡。診 斷
眼觀檢測:可在羊絨上、皮膚上發現蟲體。顯微鏡檢查:取大小不同羊只身上的虱放於低倍顯微鏡下觀察。其體背腹扁平,頭部較胸部為窄,呈圓錐形。無翅,觸角1對,通常由5節組成;足3對,粗短而有力,肢末端以跗節的爪與脛節的指狀突相對,形成握毛的有力工具。咀嚼式口器,腹部有許多節組成,背腹部覆有許多毛。防 治
1、治療伊維菌素皮下注射,每公斤體重0.01~0.02 ml(羔羊在3月齡以上方可注射)。藥浴治療:用0.5%敵百蟲水溶液或20%蠅毒磷,池浴、噴霧。浴前2 h讓羊充分飲水,停止餵草料,用品質差的羊只試浴,無毒後方可進行。先浴健康羊,後浴病羊,有外傷者不藥浴。藥浴水溫為20~30℃,藥浴時間為2~3 min,預防為1 min。 懷孕2月以上母羊不要藥浴。藥浴後陰涼處休息1~2 h,如遇天氣突變可放回羊舍,以防感冒。藥浴後對於嚴重或虱不徹底死亡的個別羊只再進行第2次藥浴。半月後羊身上的虱全部死亡。
2、預防
加強飼養管理及獸醫衛生工作,保持羊舍清潔、乾燥、透光和通風,平時給予營養豐富的飼料,以增強羊的抵抗力。對新引進的羊只應加以檢查,及時發現及時隔離治療,防止蔓延,對羊舍要經常清掃、消毒,墊草要勤換勤曬,管理工具要定期用熱鹼水或開水燙洗,以殺死虱卵。及時對羊體滅虱,應根據氣候不同採用洗刷、噴灑或藥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