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遵度

羅遵度

羅遵度,1960年畢業於廈門大學物理系。長期從事固體光譜物理和雷射晶體新材料研究。近年又在雷射晶體的起振閾值與基質晶體化學組成和各向異性晶體光譜參數計算方法等方面做了貢獻。

基本信息

生平簡介

羅遵度 羅遵度

羅遵度自1986年起任福建物構所新技術晶體材料重點研究室副主任,長期任課題組負責人。1988年由副研究員升為研究員,1997年擔任了博士生導師。2003年,65歲的羅遵度退而不休,又接到了中科院研究生院的聘書,聘請他為研究生院的教授,聘期直至2011年。此後,羅遵度不但給福建物構所的研究生們上課,有時還遠赴上海的中國科學院有關研究所,給那裡的研究生們上課。平時所里年輕的科學家前來求教,羅遵度亦不遺餘力地一一給予釋疑解惑。如一個計算光譜參數中常用的比例數據,因出自一位國際公認的有名望的法國專家而顯得不容置疑,但物構所科技人員的實驗結果卻怎么也不能與之吻合,事情卡住了。問題究竟出在哪裡?人們找到羅遵度。羅遵度不但英文好,也略懂法文。他拿出“既然掘井,就要掘到泉涌”的認真勁兒,通過認真的計算,終於發現原來錯在那位法國專家。他不但發現了別人的錯誤,還找出正確的計算方法。這個問題一搞清楚,往下的事情就變得順暢了。

成就

在數十年的科研人生中,羅遵度取得的成就甚眾。如1983年,他提出的用高電價陽離子複合氧化物作為鉻離子基質的構想完全有別於國外同行普遍的研究路數,而且被課題組的同事很快培養出樣品,又得到了光譜實驗數據的證實,因此他的新構想被同行專家列為探索終端聲子可調諧雷射材料的三個選擇原理之一。1984年,在波蘭的一次國際會議上,他對“受雷射無輻射躍遷”作了正確的理論表述,糾正了波蘭學者某些不確切的提法,得到與會專家的認可與重視。1986年7月,在波蘭出版的國際性期刊<材料科學>聘請羅遵度為該刊編委,而此時擔任該刊編委的均為國際上知名的材料專家。1988年他再度應邀到波蘭作有關學術報告,報告後國際著名雷射晶體專家、俄國教授Kaminskii即上講台表示祝賀,稀土光譜理論專家、國際知名學者Reid 和Malta會後以寫信等方式表示祝賀,法國著名科學家Auzel則把羅遵度報告中提出的理論作為無輻射躍遷理論新進展之一在歐共體組織的一次研討會上介紹。1995和1998年,羅遵度先後兩次應邀赴西班牙進行為期數月的晶體合作研製。他的論文多次在國外如美國的《套用物理快報》、《套用物理》雜誌以及<英國物理學報>上發表。通過這兩次國際合作,把NAB 和NYAB晶體的雷射性能提高到以前未曾達到的水平,使這兩種晶體的優越性充分顯示出來。他曾擔任國際理論物理中心原子分子和雷射網路成員,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協聯成員,美國光學工程學會會員,中國物理學會出版的<物理>編委,《中國物理快報(英文版)》特約評審。

榮譽

羅遵度主持研究的多項研究項目獲得中科院和國家級的獎勵,其中“雷射晶體機理研究”獲1978年中科院重大科技成果獎,“硼酸鋁釹晶體研製”獲1987年中科院科技進步獎一等獎,“高轉換效率自倍頻雷射晶體硼酸鋁釔釹”獲1992年中科院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和1993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和福建王丹萍科學技術獎二等獎。作為執行主編編輯的《高技術百科辭典》(盧嘉錫主編,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年11月出版)獲第六屆中國圖書獎。著作《固體雷射材料光譜物理學》(42萬6千字)2003年7月由福建科技出版社出版。已在國內外核心刊物發表論文一百多篇並兩次應邀在國際學術會議上作邀請報告。1985年任碩士生導師,1997年任博士生導師,先後培養博士生三名、碩士生八名。1986年被國家科委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1991年首批被福建省委和省政府授予福建省優秀專家稱號。

評價

羅遵度從事的基礎理論研究是一份很寂寞很清苦的工作。對他而言,慶賀成功的轟轟烈烈不過是短暫的瞬間,漫長如水的時光里,他都只是獨自埋首在艱深枯澀的專業書籍中,讓思想靜靜地翱翔於雷射晶體的王國。假如將他的研究工作比喻為掘井,那么,他所收穫的湧泉不只是科研成果——因為熱愛,他享受了工作的快樂;因為奉獻,他的內心世界澄澈而充滿光明。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