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車坑

我曾經去過那裡,胡同狹窄,最寬的地方不過五米,房屋窳敗,是典型的陋巷。 今天的北新橋,既無橋也無水,但在過去,是既有水又有橋的。 當然,從巨觀的角度看,北溝沿的歷史,不過是一痕微瀾。

羅車坑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查看梁啓超是我所敬重的歷史人物。他的故居在北京東城區北溝沿胡同23號,現在是北京鐵路分局宿合。我曾經去過那裡,胡同狹窄,最寬的地方不過五米,房屋窳敗,是典型的陋巷。北溝沿的北側是大菊胡同,東側是小菊胡同,南側是船板胡同——今天的東四十四條,西側與新太倉一巷與新太倉二巷相通。再西,是新太倉胡同。大菊胡同在明代叫新太倉北門,東四十四條,稱新太倉南門。這個範圍,或者再向西擴展到今天的板橋胡同,是明朝儲存糧食的倉庫,其時稱新太倉。北溝沿在那個時代叫學房胡同,為什麼叫這個名字?不得而知。北溝沿的西北是北新橋,這在北京內城是一個重要路口,從崇文門到雍和宮的南北大街,與從東直門到鼓樓的東西大街在這裡交會。橋的東北在過去有一座精忠廟,供奉岳武穆,廟裡有一口井,井裡有鐵鏈子,傳說鎖著一條老龍,害怕它出來興風作浪。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翻看金受申《北京的傳說》。2003年的冬季,在原來精忠廟的位置發現一座殘井,很有可能便是那口井。今天的北新橋,既無橋也無水,但在過去,是既有水又有橋的。我曾經查閱清朝雍正年間的北京八旗方點陣圖,在相當於現在北新橋路口的位置確實畫著一座大橋,很堅固也很堂皇的一座石橋。再一個證據是北新橋東南的石雀胡同,“雀”,北京人讀“巧”,“巧”與“橋”的讀音相近,在同樣的地圖中,這條胡同便叫石橋胡同。現在橋雖然沒有了,但是作為地名卻留下了可以讓我們推導的線索。
為了表明水的存在,八旗方點陣圖在橋的東南,在相當於太平倉的地方,勾出一片湖泊,標明羅車坑。羅車是什麼意思?我懷疑,“車”是“家”的訛音,很可能與羅姓人家有關。明朝的糧倉,何以演化為澤國了呢?
到了乾隆十五年(1750)的京城全圖以及後來的地圖中,作為湖泊的羅車坑消失了。但是,還是留下可以推索的痕跡。原本的羅車坑分裂為兩個稱謂,北部的叫搭連坑,南部的叫羅剎坑。“羅車”再次訛為“羅剎”;“搭連”即“褡褳”,是一種舊時搭在肩上裝東西的物件,很可能是形容那一帶的地理形狀。無論是羅剎還是褡褳,在它們的尾部都綴以坑字,從而指明那裡的歷史。從雍正到乾隆初年,不過二三十年,這裡又發生了如此重大的變化,真是令人難以想像。而原本位於新太倉東側的學房胡同,這時改稱官房胡同,清代末年,官房胡同再次改為北溝沿,與原來的意思相距甚遠了。為什麼又改叫這個名字?也許,湖泊再次回到人們記憶,暗示我們一種通向歷史深層的途徑。
當然,從巨觀的角度看,北溝沿的歷史,不過是一痕微瀾。歷史上北京曾經有過三千多條胡同,北溝沿不過是三千分之一而已,清楚與否,又能怎樣?但是,巨觀源於微觀,二者是一個辯證關係。可惜多年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以至我們的巨觀研究失之空泛而缺少基礎。我多年堅持城市微觀地理研究的原因就在這裡。至少在介紹北溝沿與梁啓超故居的時候可以填補些許空白,免去查找的時間。在我印象里,故居的大門有幾分西洋風格,倒是與梁啓超的身份多少吻合,這是個在當時被稱為新進的人物。我那時正在做老宅門研究,於是把它拍照下來,但是在最後成書的時候,仍然沒有收進,想起來是個遺憾。如果有機會再版,應當收錄進去。這當然是閒話,還是說北溝沿,初夏的時候,那裡的綠化樹——小葉蓁還是蔥蘢美麗的,以至於把北溝沿也渲染得有幾分生機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