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役背景
義大利王國第10集團軍
戰爭開始時,第5集團軍(由伊塔洛·加里波第(Italo Gariboldi)將軍指揮)位於利比亞西部的的黎波里塔尼亞(Tripolitania),第10集團軍(由馬里奧·貝蒂(Mario Berti)將軍指揮)位於利比亞東部的昔蘭尼加。一旦突尼西亞的法軍不再對的黎波里塔尼亞構成威脅,第5集團軍的部分軍隊就被用來加強第10集團軍。
當利比亞總督伊塔洛·巴爾博(Italo Balbo)被友軍火力誤殺後,格拉齊亞尼元帥接替了他的職位。格拉齊亞尼對大規模非機械化部隊擊敗英軍的能力表示懷疑,北非英軍雖然數量較少,但機械化程度非常高。
第10集團軍在接受第5集團軍的援助後,擁有軍隊150000人、火炮1600門、坦克和戰車600輛、飛機331架。其擁有以下四個軍的編制:第二十軍下轄第六十薩布拉塔(Sabratha)步兵師,第二十一軍下轄第一3月23日(23 Marzo)黑衫軍步兵師、第二10月28日(28 Ottobre)黑衫軍步兵師和第六十三瑟瑞尼(Cirene)步兵師,第二十二軍下轄第六十一蘇爾特(Sirte)步兵師,第二十三軍下轄第四1月3日(3 Gennaio)黑衫軍步兵師、第六十四卡坦扎羅(Catanzaro)步兵師。
新的利比亞集團軍擁有馬萊蒂集團、第一利比亞步兵師(由路易吉·西貝勒(Luigi Sibelle)將軍指揮)和第二利比亞步兵師(由奧爾瑪多·佩斯卡托里(Armando Pescatori)將軍指揮)。
格拉齊亞尼解釋說,他這支數量龐大但機械化程度很低的軍隊沒有足夠的力量擊敗英國人那支人數雖少、但機械化程度很高的軍隊,他僅有的非步兵編制是部分摩托化和輕裝甲化的馬萊蒂集團,馬萊蒂集團(由彼得·馬萊蒂(Pietro Maletti)將軍指揮)在1940年7月8日於德爾那成立,作為第10集團軍最重要的機動力量,它下轄七個利比亞摩托化步兵營,一個菲亞特M11/39中型(輕型)坦克連、一個L3/33輕型(超輕型)坦克連和一個摩托化炮兵連。
然而馬萊蒂集團缺乏運輸車輛,它的坦克更多是只裝配機關槍的菲亞特L3/33輕型戰車,哪怕是最重型的菲亞特M11/39也只配備了一門火力較弱的37毫米反坦克炮,且數量遠遠無法與英軍同等級、性能更佳的巡洋坦克相比較,更不用說英軍還擁有少量強大的瑪蒂爾達II步兵坦克。
8月29日,隨著越來越多的坦克從義大利本土運抵北非,成立了由瓦倫蒂尼(Valentini)上校指揮的利比亞坦克司令部。該坦克司令部預設由以下三個集團組成:艾瑞卡集團(由艾瑞卡(Aresca)上校指揮)擁有第I中型坦克營、第31、61和62輕型坦克營;特沃里集團(由安東尼奧·特沃里(Antonio Trivioli)上校指揮)擁有第II中型坦克營、不滿編的第IX、XX和LXI輕坦克營;已經成型的馬萊蒂集團擁有第LX輕型坦克營和從第II中型坦克營中抽調出的M11 / 39中型坦克連。
其中馬萊蒂集團與利比亞第一步兵師、利比亞第二步兵師同屬利比亞殖民軍皇家陸軍調遣。
英聯合王國北非軍
由阿奇博爾德·韋維爾(Archibald Wavell)將軍指揮的西部沙漠軍擁有約36,000名士兵、120門火炮、275輛坦克和162架飛機。
兩個颶風戰鬥機(Hurricane)中隊、一個角鬥士戰鬥機(Gloster Gladiator)中隊、三個布倫海姆轟炸機(Bristol Bombay)中隊、三個威靈頓轟炸機(Vickers Wellington)中隊、一個孟買運輸轟炸機(Bristol Bombay)中隊,共46架戰鬥機和116架轟炸機。
西部沙漠軍由理察·奧康納(Richard O'Connor)中將指揮,下轄第四印度步兵師(由諾爾·佩爾斯(Noel Beresford-Peirse)少將指揮)和奧康納親率的第七裝甲師。從12月24日起,第六澳大利亞步兵師除一個旅外,都被派往東非(由伊文·馬凱(Iven Giffard Mackay)少將指揮)取代了第四印度步兵師。
英國人擁有不少裝備QF-2磅炮的Mk I、MK II和MK III之類的巡洋坦克,它們的性能普遍優於義大利的菲亞特M11 / 39坦克。英國人還擁有一個瑪蒂爾達II步兵坦克營,它們同樣裝備了2磅炮,儘管速度緩慢,厚重的裝甲卻能抵禦當時義大利反坦克炮和野戰炮的威脅,雖然同德國88毫米高射炮一樣的意軍高射炮可以擊穿它們。
邊境衝突
義大利於1940年6月10日向英國和法國宣戰。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駐利比亞意軍與埃及的大英國協軍隊之間爆發了數場小規模的武裝衝突。
在這一系列衝突中值得注意的是,6月12日,英軍俘虜了意軍63名士兵;6月17日,英軍第十一騎兵旅攻占了意屬利比亞的卡普措要塞(Fort Capuzzo)。貝尼托·墨索里尼催促利比亞總督伊塔洛·巴爾博(Italo Balbo)對埃及的英軍發動大規模攻勢,墨索里尼的即時目標是占領蘇伊士運河,最終希望將意屬北非與意屬東非連在一起。不過,基於很多原因,巴爾博不願意這樣做,當巴爾博於6月28日因意外而死去後,墨索里尼催促其繼任人——魯道夫·格拉齊亞尼元帥發動進攻,儘管與巴爾博一樣,格拉齊亞尼亦不願意這樣做。
1940年6月12日,英國地中海艦隊炮擊托布魯克,利物浦號(Liverpool)、格洛斯特號(Gloucester)輕巡洋艦與義大利皇家海軍的聖喬治號(San Giorgio)裝甲巡洋艦交上了火,英國皇家空軍的布倫海姆轟炸機以一枚炸彈命中聖喬治號。6月19日,英國潛艇帕提亞號(Parthian)向聖喬治號發射了兩枚魚雷,未命中。
當時聖喬治號的任務是為當地提供防空火力支援,它聲稱自己擊毀了47架英國飛機,當然它同樣還擊落了自己人——伊塔洛·巴爾博元帥的座機(Savoia-Marchetti SM.79),巴爾博元帥當時兼任利比亞總督和北非意軍總司令。
戰役過程
手術刀行動
1940年9月13日,義大利第10軍越過利比亞和埃及邊境入侵聯合王國,隨著意軍的不斷挺進,塞盧姆(Sollum)地區的小股英軍撤退到梅莎馬特魯以東的主要防禦陣地。
前進中的意軍遭到了英軍第三冷溪近衛團及其附屬炮兵和其他部隊的騷擾,在攻克卡普措要塞後,意軍在三天內只推進了95公里(59英里),並於9月16日止步於西杜拜拉尼,而這裡距離另一個據點馬克蒂拉(Maktila)有16公里(9.9英里)。
意軍開始翻修維多利亞大道(Vittoria)沿線以等待更多的援軍和補給,該公路是利比亞和埃及邊境的巴爾比亞大道(Balbia)的延伸部分。他們還在距海岸東部24公里(15英里)的馬克蒂拉附近的西杜拜拉尼建造了五座營地,包括南部的Tummar East和Tummar West,至於Nibeiwa和Sofafi則位於西南方向的陡坡上。
指南針行動
隨著意軍的進展,韋維爾命令英軍駐埃及總司令亨利·梅特蘭·威爾遜(Henry Maitland Wilson)中將準備發起一次有限的攻勢,以期將意軍趕回利比亞。由於行政管理方面的原因,羅盤行動最初計畫為僅持續五天的突襲,後來考慮到繼續展開行動以利用已取得的成功。
11月28日,韋維爾寫信給威爾遜:雖然我並沒有對這次行動抱多大期望,但我還是得通知你,假若撞見重大機遇,我們在道德上、心理上和行政上都要做好充分利用它的準備。
第七支援小組監視著位於懸崖邊的意軍軍營Sofafi,以防駐軍干擾行動,而剩下的部隊則從Sofafi和Nibeiwa的中間通過。一支印度步兵旅和第七皇家坦克團的步兵坦克將從西面進攻Nibeiwa,第七裝甲師負責保護他們的北翼。
一旦攻陷Nibeiwa,第二印度步兵旅和第七皇家坦克團將進攻Tummar。來自馬特魯的駐軍(第三冷溪近衛營加上一些炮兵)會壓制住海岸邊的敵營,英國皇家海軍也計畫炮轟馬克蒂拉和西杜拜拉尼以支援陸軍的推進。
在11月25日至26日舉行的秘密演習只有少數軍官知曉,作為演習的行動目標則是Nibeiwa和Tummar的仿製營地。部隊還被告知會有第二次演習,甚至在12月7日前他們都不知道這次行動是真的,直到他們抵達了各自的出發地,一切都已準備就緒。
12月8日晚,一名義大利偵察機組人員報告說,英軍即將向馬克蒂拉和Nibeiwa發動進攻,但馬克蒂拉的駐軍未能及時獲悉這一至關重要的信息。
直到12月9日的時候,意軍的兵力布置如下:利比亞第一步兵師駐守在馬克蒂拉;利比亞第二步兵師駐守在Tummar;馬萊蒂集團位於Nibiewa;第四黑衫軍步兵師連同利比亞集團軍司令部一起駐紮在西杜拜拉尼;第六十三步兵師和第二十一軍指揮部在Sofafi;第六十四步兵師在Buq Buq(地名);第二十三軍指揮部和第二黑衫軍步兵師分別位於塞盧姆和哈法雅隘口(Halfaya Pass);第六十二步兵師在塞盧姆以南的西迪奧馬爾(Sidi Omar)。
當第10集團軍總指揮貝蒂將軍請病假(剛抵達利比亞時,英國人也是如此)與加里波第將軍一同離開利比亞時,第一黑衫軍步兵師和第十軍指揮部還遠在前沿陣地巴迪亞(Bardia)。
12月7日晚,羅盤行動的第一戰正式打響(意方稱其為馬爾馬里卡戰役,英方稱其為軍營戰役,馬爾馬里卡這個名字來源於作戰區域的海岸平原,軍營這個名字源自意軍在西杜拜拉尼鎮外的防線上建立的獨立而分散的營地),駐埃及英軍盡數出動,第七裝甲師、第四印度步兵師和第十六步兵旅向前移動了113公里(70英里),早早待命在攻擊陣線。
英軍1800人的塞爾比部隊(Selby Force)離開梅莎馬特魯,在沙漠中偽裝了一支不存在的坦克旅,隨後於12月9日黎明前抵達了馬克蒂拉東南部(用他們能找到的一切交通工具)。
英國皇家空軍率先襲擊了意軍前沿陣地的機場,29架意軍飛機還沒來得及起飛就被摧毀在跑道上。英國皇家海軍也有力地呼應了陸軍和空軍的攻勢,恐怖號(Terror)淺水重炮艦和蚜蟲號(Aphis)炮艇轟擊了馬克蒂拉,西杜拜拉尼同樣遭到了瓢蟲號(Ladybird)炮艇的轟擊。
Nibeiwa戰役
12月9日凌晨5時,一支英軍炮兵分隊抵達由馬萊蒂集團控制的Nibeiwa東部,並對它進行了一個小時的火力壓制,上午7時15分,英軍師屬炮兵開始進行炮火準備。
第十一印度步兵旅以第七皇家坦克團為先導,從西北部向Nibeiwa發動攻擊,此時正是馬萊蒂集團最虛弱的時刻,因為坦克手們正在享用早餐。馬萊蒂集團有28輛坦克布置在圍牆外,它們被突襲的英軍一一摧毀,隨後英軍坦克突破圍牆繼續進攻。
意軍的炮兵發現哪怕在距瑪蒂爾達II僅27米的地方開炮,自己的反坦克炮都無法擊穿它們厚重的裝甲,他們唯有抱著手榴彈爭取與敵人的步兵坦克同歸於盡。在本就未做好準備的防線被坦克突破後,一輛輛卡車裝載著英軍步兵直接開進營地,英軍士兵們熟練地跳下車並立刻投入戰鬥。
馬萊蒂將軍沒有選擇後退,他攜帶著機槍親自衝上前線鼓舞士氣,上午8時30分,馬萊蒂本人中彈身亡,但意軍的頑強抵抗一直持續到上午10時40分才陸續停止。
意軍陣亡819人,1,338人負傷,2000多人被俘,坦克被悉數摧毀或繳獲,馬萊蒂集團宣告覆滅;英軍陣亡56人,27輛坦克因故障和損毀等原因被停用或廢棄。
Tummars戰役
對Tummar West的襲擊開始於13時50分,第七皇家坦克團對防禦陣地進行了持續一小時的炮擊。另一次攻勢來自西北部的坦克衝擊,二十分鐘後英軍步兵開始跟進。
駐守在Tummar West的意軍事先有了警惕,因此堅持抵抗的時間也比Nibeiwa的馬萊蒂集團要久。直到16時,東北角的意軍依然堅守在陣地上,儘管這只是做無用功。
英軍坦克接著向Tummar East突擊,夜幕降臨時分,駐守在那裡的意軍多數都成為了俘虜,英軍第四裝甲旅挺進至阿茲亞(Azziziya),那裡有400名意軍投降。第七胡薩爾(Hussar)騎兵隊截斷了從西杜拜拉尼到Buq Buq的道路,第十一胡薩爾裝甲車隊更進一步向西延伸,第七裝甲旅則時刻準備著應對意軍的反擊。
在這場行動中,利比亞第二步兵師陣亡26名軍官和1327名士兵,另有32名軍官和804名士兵受傷,倖存者也大多被英軍俘虜。
後續
在接下來的三天內,超過4,000名意軍被殺或被俘,237門大炮、73輛輕型及中型坦克和大約38,300名士兵被擊毀彧被俘,進攻的英軍沿維多利亞公路向西推進,通過哈法雅隘口,再次攻占利比亞境內的卡普措堡。
理察·奧康納中將想繼續進攻,他希望最少能占領班加西,但是,阿奇博爾德·珀西瓦爾·韋維爾已命令英印第4步兵師轉去參與進攻意屬東非的意屬東非戰役,奧康納事後表示:“這令他感到十分震驚及不高興……”,他的即時反應是要為此而付出代價。1940年12月14日,澳大利亞第6步兵師被派來代替印度軍隊,他們剛剛接受完訓練,缺乏裝備,只有一連配有新型的25磅大炮的炮兵連支援。
對於奧康納的進攻速度,防守剩餘的利比亞之意軍感到震驚,當大英國協的軍隊向前推進時,數個意軍大型單位因物資供應中斷及戰敗而投降,經過激烈戰鬥,一個跟一個單位投降,澳大利亞軍隊於1941年1月5日占領巴迪亞、1月22日攻占圖卜魯格及於2月3日占領德爾納。
墨索里尼在西迪巴拉尼任命貝爾貢佐利中將指揮部隊防守巴迪亞,但40,000名意軍士兵在澳大利亞第6步兵師進攻巴迪亞一天后便投降, 貝爾貢佐利因此在大英國協進攻圖卜魯格時指揮部隊守城。
最終,他在第10軍團於比達夫門被包圍及戰敗時成為了俘虜。
英軍之快速進攻令意軍決定放棄昔蘭尼加,1941年1月底,英軍知道意軍從比達夫門撤出昔蘭尼加,由米高·摩爾·默克爾少將率領的英軍第7裝甲師截擊正在撤退中的義大利第10軍團。
默克爾的決定是進攻將通過默基利、墨斯及安特拉特,而澳大利亞第6步兵師將沿由阿卡達山脈向北到海岸的公路追擊意軍,惡劣的地形令坦克很難前進,因此他要求在利比亞沙漠西南面峽谷的部隊協助,這部隊包括第11騎兵旅、第1皇家禁衛軍旅、皇家來福槍旅第2營、皇家空軍反坦克中隊、第3皇家騎炮兵部隊及第4皇家炮兵團C分隊,整個部隊大約有2,000人,只配備一些MK VI輕型坦克及巡邏坦克。
1941年2月4日,峽谷部隊到達比達夫門鎮及建立防禦工事以截擊撤退中的第10軍團,第2日,意軍前鋒部隊到達及展開進攻,他們的攻勢猛烈而不顧一切,但終於失敗。
2天后,峽谷部隊的步槍手、坦克及大炮包圍了這支由超過100輛坦克及200門大炮支援的大約20,000名意軍,大部份坦克均是新到的菲雅特 M13/40中型坦克,M13是M11的改良型,擁有一門較佳的47毫米反坦克炮,這能擊毀英軍的輕型及巡邏戰車。
戰事在近距離內發生及經常出現白刃戰。最後一支意軍在2月7日到達,當時最後20輛意軍坦克衝破了由少數步槍手及反坦克炮所組成的包圍圈,但這次突圍卻因為部署在幾碼外的英軍反坦克炮火力而被制止,當最後一次突圍失敗後,英軍第7裝甲師到達及從班加西到來澳大利亞第6步兵師會合,意軍集體投降。
戰役結果
經過10個星期的戰事,義大利第10軍團全軍覆沒,大英帝國的軍隊前進了800公哩,擊毀了400輛坦克及1,292門大炮,俘虜意軍超過130,000人,相反,大英帝國只有494人陣亡及1,225人受傷,但是,將義大利人趕出非洲北部的進攻被迫停止,當前進到阿格海拉時,溫斯頓·邱吉爾首相命令停止進攻及將軍隊因希意戰爭調往希臘協防,還有,在1941年1月11日,光輝號航空母艦因為遭受俯衝轟炸機轟炸而受損,這容許德國非洲軍能到達的黎波里塔尼亞(向日葵行動),沙漠上的戰事又出現完全不同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