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城遺址

遺址堆積可分為四層,其中第三層為唐宋地層,堆積厚度0.45-1.2米,第四層為深紫色黏土夯築層,為城門址的主體牆。 東南門墩殘高0.3米,西北側殘高0.7米,門墩的包牆磚採用了漢晉、唐代等幾個時期的磚構築而成。 該城址系唐代羅城城門和宋代城門遺址,始建於唐代,經五代延續使用至南宋。

1990年2月成都市幹道指揮部浣花九號辦公室基建時發現該遺址,成都市考古隊進行了清理髮掘,發掘面積335㎡。遺址堆積可分為四層,其中第三層為唐宋地層,堆積厚度0.45-1.2米,第四層為深紫色黏土夯築層,為城門址的主體牆。發掘中發現了城牆、柱礎、牆巷、排水渠、城門等重要遺蹟,其中1號城門尚存門扉及護鐵、門釘、門軸、門砧等遺物和遺蹟,1號門址位於遺址的東南部,單門道,東南側門墩殘高1-1.2米,西北側殘高0.6米,兩側門墩為深紫色夯土,外側砌有包磚,砌法為:在卵石基礎上用兩層平磚順砌,一層側磚丁砌;2號門址位於遺址的西北部,單門道,西南部被明清城牆包磚基礎破壞。東南門墩殘高0.3米,西北側殘高0.7米,門墩的包牆磚採用了漢晉、唐代等幾個時期的磚構築而成。遺址內還出土了一些唐宋時期的瓷器、陶器及“開元通寶”銅錢一枚。該城址系唐代羅城城門和宋代城門遺址,始建於唐代,經五代延續使用至南宋。該遺址的發現對研究古代成都城市建設、政治經濟、軍事均有重要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