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諾齊克

羅伯特·諾齊克

羅伯特·諾齊克(Robert Nozick,1938年11月16日-2002年1月23日)是美國的哲學家,也是哈佛大學的教授。諾齊克生於紐約的布魯克林區,父親是來自俄羅斯的猶太人企業家。他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牛津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並且成為了當代英語國家哲學界的主要人物,他對政治哲學、決策論、和知識論都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他最知名的著作是在1974年撰寫的《無政府、國家與烏托邦》一書,當中他以自由意志主義的觀點出發,反駁了約翰·羅爾斯在1971年出版的《論正義》一書。

羅伯特·諾齊克(Robert Nozick, 1938年11月16日-2002年1月23日)是美國的哲學家,也是哈佛大學的教授。諾齊克生於紐約的布魯克林區,父親是來自俄羅斯的猶太人企業家。他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牛津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並且成為了當代英語國家哲學界的主要人物,他對政治哲學、決策論、和知識論都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他最知名的著作是在1974年撰寫的《無政府、國家與烏托邦》一書,當中他以自由意志主義的觀點出發,反駁了約翰·羅爾斯在1971年出版的《論正義》一書。
諾齊克的妻子是美國詩人Gjertrud Schnackenberg。在經過多年與惡性腫瘤的艱苦奮鬥後,諾齊克於2002年去世。他的遺體被埋葬於劍橋附近的奧本山公墓(Mount Auburn Cemetery)。
哲學成就
羅伯特·諾齊克諾齊克的《無政府、國家與烏托邦》一書在出版的隔年便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National Book Award),他在書中主張任何物資的分配,只要是透過成人間的自願貿易、同時財產根基於正當的基礎,那么這種分配便是正義的,即使這種分配數量極大亦然。諾齊克在書中套用了伊曼努爾·康德的理論,亦即個人在哲學上應該被視為一種“目標”(他將之稱為“人類的分立”)而不只是一種“手段”。諾齊克以此挑戰約翰·羅爾斯在《正義論》一書中的論點,羅爾斯主張收入的分配若要正義便必須至少照顧到最貧窮的人,諾齊克則主張強迫分配收入就好像將人們視為只是一種財富來源一般。
諾齊克在幾年後所著的《生命之檢驗》一書里宣稱他已拋棄了《無政府、國家與烏托邦》里自由意志主義的觀點,他稱當年自己的觀點其實“相當不適當”。不過,在2001年接受訪問時,諾齊克澄清了他的立場:“我在《生命之檢驗》一書里所要表達的,是我已經不再抱持之前非常堅定的自由意志主義立場了。但許多指控我脫離了(或叛變了!)自由意志主義的謠言也未免太過誇張了。”[1]
諾齊克在1981年出版的《哲學解釋》一書則獲得美國大學優等生榮譽學會(Phi Beta Kappa Society)頒發愛默生獎,諾齊克在書中對知識、自由意志、個人認同、價值觀的本質、以及生命的涵義等哲學概念都提供了嶄新的看法,同時也試著提出一種新的知識論體系,他試圖避開以證成(justification)來作為取得知識的必須途徑,這個論點後來對哲學界影響極大。諾齊克在1989年所著的《生命之檢驗》一書里更廣泛的探討了愛情、死亡、信仰、現實、以及生命的涵義。1993年的《理性的本質》一書則呈現了一套實踐理性的理論,他試圖將傳統上刻板的決策論加以美化。《蘇格拉底的困惑》(1997)一書則集合了諾齊克的一系列論文,討論了從艾茵·蘭德、奧地利經濟學派乃至動物權利等議題。諾齊克所著的最後一本書是2001年的《恆常》,在哲學的必然性和道德價值的領域上,提出了他在對物理學和生物學、乃至客觀能力等問題的看法。
諾齊克以他求知性的、探索性的研究風格,以及他所採用的普世教會主義方法論而聞名。他經常在著作中提出極具思辯性的哲學問題,接著便將問題的答案留給讀者自行判斷。除了在哲學領域外,諾齊克也常將其他許多的領域(例如經濟學、物理學、進化生物學)套用至他的哲學作品裡,以此增加論點的生動性和說服力。
著作
《恆常:客觀世界的結構》 Invariances: The Structure of the Objective World (2001年/2003年) ISBN 0-674-01245-3
《蘇格拉底的困惑》 Socratic Puzzles (1997年) ISBN 0-674-81653-6
《理性的本質》 The Nature of Rationality (1993年/1995年) ISBN 0-691-02096-5
《生命之檢驗》 The Examined Life (1989年) ISBN 0-671-72501-7
《哲學解釋》 Philosophical Explanations (1981年) ISBN 0-19-824672-2
《無政府、國家與烏托邦》 Anarchy, State, and Utopia (1974年/2001年) ISBN 0-631-19780-X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