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以澄

羅以澄

羅以澄,男,1944年3月出生,祖籍福建省福州市。1961年考入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1966年畢業後長期在報社、電台從事記者和編輯工作。 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博士生導師,曾任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現任新聞傳播研究所所長、傳播與信息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校學術委員會委員、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新聞教育學會副會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基本信息

個人履歷

1984年初調入武漢大學新聞系任教。現為武漢大學校學術委員會委員、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傳播與信息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新聞傳播研究所所長、新聞學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科學研究領域為現代新聞傳播實務,先後發表過《新聞採訪學教程》(1995年榮獲國家教委第三屆全國高校優秀教材二等獎)、《新聞採訪學新論》(國家級重點教材)、《現代新聞寫作學探析》、《套用新聞學600題》、《廣播訊息選評》、《廣播通訊賞析》等著作6部,140餘萬字;發表過《關於我國新聞寫作學研究的反思》、《新聞寫作學研究與系統科學方法的引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經濟新聞采寫的改革》等學術論文40餘篇30餘萬字。

羅以澄 羅以澄

1966 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先後在報紙、廣播等媒體從事記者、編輯工作。 1984 年初調入武漢大學新聞系,現任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併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新聞傳播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傳播學會副會長、全國新聞教育研究會副會長、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特邀理事,以及十餘所高校新聞院系的兼職(客座)教授或研究機構的學術委員。

祖籍福建福州,現任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新聞傳播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傳播學會副會長、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新聞傳播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特邀理事、湖北廣播電視學會副會長、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媒體發展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新聞年鑑》編委、《中國廣播電視學刊》編委。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清華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南京大學等十餘所高校的兼職教授或科研機構的學術委員。

科研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為新聞傳播實務和媒介發展戰略, 先後出版個人學術專著 3 部、教材8部, 發表學術論文130餘篇。 負責主持國家 “ 985” 工程二期項目 “ 新聞傳媒與媒介化社會 ” 、教育部 “ 211” 工程二期項目 “ 現代傳媒與中國社會文化發展 ” 、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 “ 新聞傳播發展與構建和諧社會關係 ” 、國家社科基金特別委託項目 “ 西方媒體關於拉薩 ‘3· 14' 事件報導研究 ” 、教育部社科基金項目 “ 市場經濟與新聞傳媒發展戰略 ” 、湖北省社科基金項目 “21 世紀初湖北省傳媒業發展戰略 ” 等重要課題十餘項。

多次應邀赴美、法、英、韓國及香港、台灣等地區參加有關學術會議,並作主題演講,受到了國際學術界的關注和歡迎。

學術論文

新聞美學研究的一部力作──評宋漢炎新著《新聞與美學漫談》

中國電視新聞性節目:現狀、問題與趨勢

我國財經報導瑣議

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經濟新聞采寫的改革

黨委機關報當前的困境及其對策

成就

目前正在承擔國家教育部九五社科課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新聞改革》的主持工作。在校內外先後為大學生、研究生講授過《新聞採訪學》、《新聞寫作學》、《新聞廣播電視》、《名記者研究》、《新聞報導專題研究》等課程1989年榮獲首屆湖北省高校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1995年榮獲原國家教委第三屆高校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和第三屆湖北省高校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從1988年開始先後指導培養了十屆三十名碩士研究生,目前正在負責指導二名博士生和九名碩士生。

二十餘年來,一直堅持給本科生講授專業核心基礎課 “ 新聞採訪學 ” ,上世紀九十年代,被評為武漢大學一類課程; 2002 年被評為湖北省優質課程; 2007 年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撰寫出版《新聞採訪學教程》和《新聞採訪學新論》,先後兩次獲全國高校優秀教材二等獎。作為主要主持人之一完成的教改項目,先後獲湖北省高校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1989 年首屆)、一等獎( 1997 年第三屆)和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1997 年)。此外,負責領銜的新聞學專業, 2007 年分別被評為 “ 湖北省品牌專業 ” 和 “ 全國第一批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 ” 。教學上的表現和成就,贏得了校內外高度讚揚。 2002 年被評為武漢大學 “ 十大師德標兵 ” ; 2003 年被評為湖北省教育系統 “ 教書育人先進個人 ” ; 2004 年被評為湖北省 “ 優秀研究生導師 ” ; 2005 年被評為 “ 武漢大學教學名師 ” 。

2008年被教育部授予“國家教學名師”榮譽稱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